高云红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 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移民聚居区——来自《落脚城市》的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作为移民在城市中生存、流动的必要的城市空间,它是移民与城市精英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焦点和场所;作为容纳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第三空间","落脚城市"的价值应该在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中得到尊重,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观察与构建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 尹海洁高云红
- 关键词:贫民窟多样性
- 嵌入性社区自组织:B市一个社区网的自组织实践被引量:4
- 2016年
- 社区自治的本质就是实现社区自组织。在社区自组织的理解上,容易形成自组织和被组织、社会与国家在涵义和实践上的对立,即二元论立场。一个社区网的实践表明,社区自组织过程并非独立于政府组织而存在,而是嵌入于自组织和政府组织的相互作用之中。政府在社区中并不简单以制约性的规则力量出现,社区在自组织过程中可以动员政府的资源服务于社区利益。当然,社区在自组织过程中内部可能发生分化而非一体化。社区自组织要承受这种"嵌入"的内在张力,同时也有足够的行动空间来处理与政府组织的合作和妥协,甚至能够促使其作出改变,转而促进社区的自组织。
- 高云红郑中玉
- 关键词:社区网自组织二元论嵌入性
- 社会工程中的实践知识之意义与宿命——二元论视角下对斯科特《国家的视角》的论析
- 2020年
- 社会工程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景观,诸多学者分析了社会工程的问题与危害。作为一位重要的批评者,斯科特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工程的核心问题是忽视和压制地方性的实践知识,现代国家和资本主义倾向于导致实践知识不断衰落。遗憾的是,斯科特不适当地在国家与社会、专家和人民以及科学知识与实践知识等二元论基础上对实践知识展开分析。这种二元论虽然使得分析更加清晰而有力,但也让他的批评沦落为“简单化”地分析“简单化”视角下的社会工程。不确定性情境的持续存在,国家和科学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对“国家的视角”展开的抵抗都能够说明,需要超越二元论分析视角,避免过于简单化和类型化地分析实践知识的意义与宿命。
- 高云红郑中玉
- 关键词:社会工程科学知识实践知识二元论斯科特
- 社会工程的政治维度——基于对詹姆斯·斯科特社会工程批判理论的解读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国学者通常习惯于将社会工程"去政治化",即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技术问题。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批评者,斯科特对社会工程的分析恰恰强调的是社会工程具有的政治维度。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展示出斯科特的主要观点:首先,社会工程的知识论基础是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这种立场主张对科学技术及知识体系的排他性控制,贬低或取消了其他类型知识的合法性,进而产生了新的知识政治问题;其次,社会工程嵌入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构之中,始终遭遇着社会力量对社会工程的修正与反抗;社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规划者取消地方实践知识的合法性,使得权力从地方和民众向市场与国家转移和集中,使前者依附于后者。
- 高云红
- 关键词:社会工程政治维度实践知识
- 城市底层空间:想象与实践——西方底层空间研究述评及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 2014年
- 城市底层群体在城市中心或者城市边缘通过聚居形成的底层空间,受到中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从"清除贫民窟"到"贫民窟升级"、"城市绅士化"及以"多样化"为核心的"混合社区",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经历了极大的转变。立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我国底层空间的研究,首先应该转变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并从底层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认识其对城市底层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应该打破对城市底层群体"无差异"的认识,深化对其内部复杂性和分化的研究;最后应该引入"行业因素"。
- 高云红尹海洁
- 关键词:贫民窟
- 从对立世界到相互嵌入:中国情境下的“社区与社会”
- 2023年
- “社区与社会”是社会学的经典议题,其中包含着类型学和进化论两种分析视角,最终也形成了关于社区命运的争议。但是,这个经典议题的理论局限在于其分析是基于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同时忽视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区与社会”关系的呈现方式和意涵必然有不同表现与可能。在总体性社会解体以后,关于中国情境下的“社区与社会”议题需要强调两个重要问题:思考共同体如何从总体性社会释放的空间中不断被生产出来;从实践社会学立场出发,观察行动者如何处理与权力和市场的复杂关系,如何从这种相互交织而非对立世界中选择性建构自己的生活共同体。
- 高云红郑中玉
- 关键词:日常生活叙事
- 城市底层空间的秩序与功能——基于哈尔滨市“繁华小区”的研究
-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大规模和快速城市化过程。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不断消除城市底层空间,改变城市社会空间格局与面貌,同时不断改变城市底层群体的命运,也对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基于对哈尔滨市一个城市底层空间“繁华小...
- 高云红
-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价值
- 科学与政治的共谋:对极端现代主义社会工程的批评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科学的坚定信仰,社会工程师和规划者坚信可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彻底改造。这种唯科学主义立场将政治和社会问题转化为一种技术程序和科学问题,表明了其技术统治论立场;与此同时,科学及其社会影响并没有消除政治,相反产生一系列知识政治问题。一方面,科学成为权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建构了相对于其他类型知识的权力层级,排斥或贬低其他知识的生产者,进而使得后者依赖于专家体系及市场。
- 郑中玉高云红
- 关键词:社会工程唯科学主义
- 虚拟化社区与虚拟社区:超越虚拟-现实的二元论视角被引量:3
- 2021年
- “虚拟社区”通常被视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独特社区形式,进而区别于物理空间下的社区。这种传统观念忽视了沟通技术产生的时空分离给人类互动和社区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忽视了人类生活都是基于中介化沟通的。这种中介化沟通造成了社区的虚拟化过程,因此一切社区都可以视为“虚拟的”社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正是这种社区虚拟化的最新、也是最纯粹的表现。从社区虚拟化过程以及虚拟社区起源的社会性及其实质出发,虚拟社区从来都是现实社区,并且在不断重塑日常社区实践。在移动网络社会,必须超越虚拟与现实的二元论,基于社区虚拟化视角重新思考“虚拟社区”的本质以及当代社区变迁。
- 高云红郑中玉
- 关键词:虚拟化虚拟社区网络社会
- 流动与固定的悖论: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困境——以H市繁华小区的流动人口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作为农民和城市居民两种固定人群之外的第三类群体,流动人口概念的提出基于一种固态现代性立场。在这种理论视野中,由于有助于形成秩序以及便于控制,人口的固定(或定居)优越于流动。基于这种固定偏好的城市管理制度和流动人口的实践共同作用造成了"流动"与"固定"的悖论。首先,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流动经常表现为制度性的强迫,而不是单纯的"理性选择";其次,流动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高度空间依赖性,固定而非"流动"能够提供稳定的经济与社会支持;最后,大规模城市改造使得流动人口不断丧失在城市中的"落脚"之地,压缩其流动空间。流动人口的流动和固定的两难处境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群体复杂性和城市权,根据他们的客观需要进行制度设计。
- 尹海洁高云红
- 关键词: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