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颖

作品数:383 被引量:1,437H指数:19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6篇期刊文章
  • 79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化学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4篇合金
  • 141篇镁合金
  • 67篇微弧氧化
  • 51篇AZ91D镁...
  • 47篇半固态
  • 37篇耐蚀
  • 36篇耐蚀性
  • 30篇氧化膜
  • 30篇微弧氧化膜
  • 29篇触变
  • 28篇力学性能
  • 28篇力学性
  • 25篇复合材料
  • 24篇铝合金
  • 24篇金属
  • 22篇显微组织
  • 21篇触变成形
  • 20篇凝固
  • 18篇枝晶
  • 18篇镁合金微弧氧...

机构

  • 377篇兰州理工大学
  • 20篇宜宾学院
  • 10篇武汉材料保护...
  • 9篇肃蓝科石化高...
  • 7篇兰州石油机械...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奥克兰大学
  • 3篇机械工业兰州...
  • 2篇甘肃联合大学
  • 2篇首钢岷山机械...
  • 1篇东莞南博职业...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83篇马颖
  • 188篇郝远
  • 127篇陈体军
  • 122篇李元东
  • 73篇杨贵荣
  • 59篇阎峰云
  • 54篇宋文明
  • 31篇黄晓锋
  • 27篇毕广利
  • 23篇刘洪军
  • 21篇王晟
  • 21篇任峻
  • 17篇吕维玲
  • 17篇董海荣
  • 17篇马跃洲
  • 17篇孙乐
  • 16篇张玉福
  • 16篇王占营
  • 15篇曹驰
  • 13篇陶钦贵

传媒

  • 35篇中国有色金属...
  • 29篇特种铸造及有...
  • 26篇热加工工艺
  • 2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8篇铸造
  • 13篇铸造技术
  • 13篇材料热处理学...
  • 11篇稀有金属材料...
  • 9篇Transa...
  • 7篇材料保护
  • 7篇材料导报
  • 6篇新技术新工艺
  • 6篇机械工程材料
  • 5篇甘肃工业大学...
  • 5篇表面技术
  • 5篇材料研究学报
  • 4篇中国铸造装备...
  • 4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模具技术
  • 3篇硅酸盐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17篇2021
  • 15篇2020
  • 8篇2019
  • 17篇2018
  • 15篇2017
  • 20篇2016
  • 19篇2015
  • 10篇2014
  • 26篇2013
  • 29篇2012
  • 20篇2011
  • 26篇2010
  • 30篇2009
  • 18篇2008
  • 26篇2007
  • 19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3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C对AZ91D镁合金晶粒细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研究了SiC对AZ91D镁合金组织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温度添加不同含量的Mg-SiC混合粉末,在760~780℃、SiC含量为0.20%时,AZ91D镁合金晶粒达到75μm。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电子探针观察发现,Mg-SiC混合粉末的加入使得AZ91D镁合金的晶粒尺寸显著减小,这是因为Mg-SiC混合粉末加入后反应生成了少量的Al4C3,Al4C3颗粒可以作为α-Mg的结晶核心,同时SiC颗粒本身也可以作为α-Mg的异质结晶核心。对于AZ91D合金而言,Mg-SiC混合粉末是一种良好的晶粒细化剂。
姜向东陈体军马颖郝远
关键词:镁合金AL4C3晶粒细化
合成氨废热锅炉换热管开裂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某石化厂合成氨废热锅炉换热管开裂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换热管材料在该使用工况条件下产生高温氢腐蚀,进而引起沿晶开裂,此为锅炉换热管开裂的失效主要原因。并相应提出了防止产生类似失效情况的预防措施。
宋文明卢雪梅杨书星杨贵荣马颖
关键词:废热锅炉氢腐蚀
镁合金表面细晶复合层的制备方法
镁合金表面细晶复合层的制备方法,目的是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采用铸造成形的镁合金,或采用半固态成形的镁合金,首先对镁合金表面进行打磨,其特征在于在镁合金表面开出沟槽,向沟槽中填充粉状Al+SiC,然后进行搅拌摩...
陈体军朱战民郝远马颖
文献传递
铸造合金彩色金相技术被引量:2
1996年
介绍了彩色金相技术的基本要领及适合于铸造合金的着色剂。应用该技术对铸铁,铸钢和非铁合金进行了着色。结果表明:利用化染法制取的彩色金相明显优于普通的黑白金相。它能很容易地区分回火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和马氏体与下贝氏体等,并能显示出马氏体中的精细结构,球铁铁素体环中的亚晶界,板条状马氏体的晶体学位向及镍基合金中。固溶体内的成分偏析等。
郝远赵子文马颖闫峰云
关键词:彩色金相铸造合金
电解质及其交互作用对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建立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点滴及电化学耐蚀性关于Na_(2)SiO_(3)、NaOH及KF浓度的回归方程,通过方差分析(ANOVA)对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合响应面图进一步分析电解质对膜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失拟不显著,且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及预测精度都比较高。帕累托分析显示,主盐Na_(2)SiO_(3)对膜层点滴、电化学耐蚀性的影响都比较大,NaOH的影响次之,且NaOH与Na_(2)SiO_(3)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响应面分析显示,高浓度的Na_(2)SiO_(3)搭配低浓度的NaOH才有利于涂层耐蚀性的提高。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膜层的点滴耐蚀性主要受膜层厚度的影响,而电化学耐蚀性主要依赖膜层的致密度及孔隙率。膜层点滴、电化学耐蚀性的腐蚀机制不同是导致电解质对两指标影响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
王占营马颖梁志龙安凌云
关键词: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响应面法
加压时间间隔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硅酸盐体系中加压时间间隔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利用TT230数字式涂层测厚仪、JSM—6700F扫描电子显微镜、2206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E34—001)和W—92涂层附着力划痕试验机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利用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和UMT—2MT型球-块往复式摩擦试验机进行耐蚀性和耐磨性的评定.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的厚度、粗糙度和结合力随着加压时间间隔的增大而增大;孔隙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加压时间间隔为150s时出现了最大值;与基体相比,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均提高,当加压时间间隔150s时耐蚀能力最佳,当加压时间间隔60s时耐磨性最强.
吕维玲马颖陈体军陈明杨建郝远
关键词:镁合金微弧氧化微观结构耐蚀性
铜及铜合金表面铸渗工艺
本发明是一种铜及铜合金铸渗法,先向合金粉末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2~5%的熔剂,搅拌均匀,再加入3~8%的乳胶(水玻璃)或2~5%的酚醛树脂和适量的水,涂敷在铸型的特定表面上,然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将烘干好的铸型固定在金属模具...
郝远杨贵荣任虎平阎峰云马颖宋文明陈体军李元东
文献传递
半固态非枝晶锌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半固态非枝晶锌基合金浆料的制备方法,首先进行坯料的制备,在其固溶温度热处理一定的时间后,再在其半固态温度经部分重熔即可。在制备ZA27合金半固态浆料时,将ZA27合金棒料在370℃的温度下进行固溶处理3~5小时,然后将其...
陈体军李元东郝远马颖阎峰云杨贵荣
文献传递
纯镁材微弧氧化膜在硫酸铜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2015年
研究镁材微弧氧化膜在含Cu2+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对扩大其使用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纯镁材进行表面硅酸盐氧化处理,制备了陶瓷膜。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交流阻抗谱等方法分析了微弧氧化膜在0.1 mol/L Cu SO4溶液中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成及腐蚀行为;采用极化曲线分析了Cu2+对Cl-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为微弧氧化膜中的Mg O与溶液中的H+发生反应,促进了溶液中Cu2+的水解,生成更多Cu(OH)2,并吸附于膜层表面,从而阻止了腐蚀介质向膜基面的进一步扩渗,减弱了腐蚀介质对膜层的腐蚀作用;腐蚀介质Na Cl溶液中加入Cu SO4后,未加剧微弧氧化膜的破坏,反而产生了缓蚀效果。
汪翔马颖郭惠霞董海荣
关键词:纯镁微弧氧化膜硫酸铜溶液
混合方式对受控扩散凝固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硅相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Al-15%Si(质量分数)合金,研究混合方式对受控扩散凝固Al-15%Si合金初生硅相尺寸、形貌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控扩散凝固可以明显细化初生硅相,改善初生硅相形貌和在组织中的分布。其中,液-液混合细化效果比固-液混合细化效果好,特别是通过液态纯铝与液态Al-25%Si合金的液-液混合受控扩散凝固制备得到的凝固组织,其初生硅相平均尺寸仅为14μm,且在组织中分布均匀。
李夏李元东马颖陈体军郝远
关键词: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硅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