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古典诗词教学与大学生人格美育
- 中国有灿烂悠久的诗词文化,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承载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像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大诗人都是品格高尚的典范,而古典诗词教学正可以通过这些展现优秀民族精神、具有人格感召力的名...
- 马银华
-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大学生
- 文献传递
- 融会贯通的齐鲁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新葩——评李兆禄著《任昉研究》
- 2014年
- 李兆禄先生所著《任昉研究》为学界研究齐鲁历史文化名人任昉的一部力作。该书爬梳剔抉,独辟蹊径,对任昉的生平、思想、人格、影响等综合各家之长,不乏真知灼见,特别是一反"沈优任劣"的成见,"扬任抑沈",对完善中国文学史有独到贡献。
- 马银华
- 关键词:齐鲁文化
- 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分层化建设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分层化建设理念来源于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主张以职工的需求为中心,以提高职工对职工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为目标,将职工文化承担的教育职能通过寓教于乐的途径开展起来,实现全面提升职工职业素质的目标。
- 刘勇波马银华刘永哲刘伟
-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北宋文人笔下的齐鲁佛寺景观及其文化意蕴——浅议北宋文人游灵岩寺诗被引量:4
- 2010年
- 灵岩寺作为齐鲁名刹,其独特的佛禅文化与自然景观一直成为历代文人游览歌咏的对象。灵岩寺景观进入文人的视野并成为文人笔下的审美对象是在北宋时期。北宋文人的游观赋诗,在灵岩寺文化发展史上刻下了深深印痕,扩大了灵岩寺的影响,同时也提升了齐鲁佛寺的文化品格。
- 马银华
- 关键词:北宋文人文化意蕴
- 关于古典诗词教学与大学生人格美育的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悠久而灿烂,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可谓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许多名篇佳作不仅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而且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人格和道德的感召力。古典诗词人格美育就是从中选取能体现我们民族优良人文品格的经典性作品并挖掘提炼出其有思想价值的人格元素,在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 马银华
-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大学生
- 论中华新文化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兼论在中华新文化建设中儒墨两家学说实现优势互补的可能性
- 2013年
- 在从21世纪开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重建中华新文化既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又是完成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之一。严格界定和确认中华新文化的内涵,对于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积极重要意义。建设卓越的中华新文化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确立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类各种文化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以及文化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特征都发挥着深层次、总体的、全局性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墨家学说经过20世纪的两次复兴运动,成立了国家级研究组织-中国墨子学会,收获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因而在中华新文化建设中可以而且应该与儒家学说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其重要作用。
- 张希宇马银华赵扬曹木易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苏辙在济南的交游唱和活动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1
- 2012年
- 苏辙在济南期间,饱览了齐鲁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感受了齐鲁的风土人情,还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诗友与道友,创作了一批抒写济南山水景观的诗作。他对济南湖泉山色、古迹风物的歌咏,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份难得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济南文化的发展。
- 马银华
- 关键词:苏辙交游唱和文化意蕴
- “东州逸党”诗人群创作考论被引量:1
- 2009年
- "东州逸党"诗人群出现于北宋真宗末年,是北宋第一个以地域命名并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诗人群体,主要活动于今山东济南、淄博一带,以奔放纵逸、不拘礼法闻名于世。其诗作或质朴无华或慷慨悲壮,无不显现出东州特有的精神风貌,迥异于当时诗坛华丽浮靡的西昆之风,开北宋诗文革新之先河。
- 马银华
- 关键词:精神风貌诗文革新
-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州泉水名胜被引量:1
- 2009年
- 北宋时期,齐州为远近闻名的东方大郡,趵突泉、金线泉、舜泉等名泉更多地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成为诗人笔下吟诵抒写的对象。曾巩、苏辙等文化名人相继宦游此地,陶醉于齐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齐鲁历史风情的佳作,为齐鲁诗坛注入了新的因子。
- 马银华
- 关键词:北宋诗人审美
- 试论钗黛形象的文化意蕴
- 2009年
- 在《红楼梦》的解读过程中,最充满艺术魅力和矛盾困惑的现象就是对宝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的认识评价,如果说黛玉身上更多秉承的是道家自然文化人格的话,那么宝钗形象则更多承继了儒家伦理文化人格,她们各有其美,各有其丑,无论左钗右黛抑是左黛右钗皆会失之偏颇。
- 马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