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浩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加强理工院校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2015年
- 在当下方兴未艾的国学复兴热潮中,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的国学教育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与面临的问题。理工科大学的国学教育首先应让学生厘清国学的内涵,在国学课的教学中应注重配套教材,并使国学教育实现常态化。
- 马铁浩
- 关键词:理工科国学教育
- 隋代秀才科与旧齐私学及家学
- 2019年
- 隋代选举史上秀才科的衰微到进士科的出现,与教育史上私学、家学到官学的发展变化是大体同步的。以秀才科为例,隋代秀才多出自文帝时期的旧齐地区,且所受多为私学或家学,应举之后,这些秀才不少人重归乡里以私学授徒,这与文帝时期官学不振密切相关。考察隋代秀才科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可以管窥隋代选举史与教育史的密切关系。
- 马铁浩
- 关键词:隋代
- 论李贺诗中的代语
- 2013年
- 李贺诗歌善于运用代语,为求对仗、求叶韵,避重复、避熟语,在描摹万物时,常常代以他名、喻以他象或托以典实,以奇幻状日常,以光色摹幽艳,以无限赋有形,在呕心镂骨远去笔墨畦径的同时,亦流露出苦涩迂曲、奇过则凡的弊病。
- 马铁浩
- 关键词:诗歌代语
- 以学问为伎艺——略论颜之推的北朝化倾向
- 2019年
- 颜之推是南北朝末期的重要文人,一生间关南北,历仕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南北文化均在其思想中留下印痕,但后来学者多视其人为南人,视其学为南学。北朝严峻的政治现实,使颜之推以学问为伎艺,把学问看作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途径。文章着意自学术一端,从其学问专业化倾向、重学者而轻文人、重小学而反玄学、《书证》《音辞》篇兼采南北等方面,寻绎颜之推思想中的北朝化倾向,以求通过个案研究,重新认识南北朝隋唐之际的南北融合。
- 马铁浩
-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学风
- 论《史通》之史籍流别观——兼与《隋志》史部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史通》作为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全面地总结与评述了唐代以前的史学。但与《隋志》史部相比,《史通》体现了自己独特的史籍流别观念。它对古今正史、杂述著作的理解,渗透着重视史体典型的史学思想。
- 马铁浩
- 关键词:《史通》
- 明代诗赋外交的先声——建文时期中朝交往中的文学诉求被引量:2
- 2012年
- 明建文时期的右文政策使中朝两国从洪武末年紧张的外交关系中解脱出来,朝鲜遣使明朝达十八次,留下了李詹《观光录》等诗歌纪行;明朝所遣使臣也打破了洪武朝遗使以宦官为主的格局,代之以文臣和监生。建文帝在燕王靖难之师的压力下,被迫怀柔朝鲜,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并市马朝鲜,以备戎事。建文帝所遣使臣多长于诗文书画,他们在朝鲜或诗酒风流,或求诗于朝鲜君臣,在明代前期的中朝文学交流史上特立独行,成为正统之后大规模诗赋外交的先声。
- 马铁浩
- 关键词:文学诉求
- 刘知幾以“例”论史被引量:1
- 2009年
- 《春秋》学家以例论经的传统对刘知幾的史籍批评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推演经例为史例,每每以"例"论史,惟论史籍的表现"书法"。他对史法的重视,使《史通》的史学批评中渗透了经学观念,从而产生了扬名教与重实录的思想矛盾。
- 马铁浩
- 关键词:刘知幾《春秋》学
- 职官·地理·文学——解读李谔《上书正文体》的三重视野
- 2020年
- 隋朝终结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行中央集权,文书行政成为帝国运作的基本特征,文书的风格亦由此成为政治问题。隋文帝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治书侍御史李谔希旨上书,欲以文字狱革除南朝绮靡文风,他对"江左齐梁"的批评似针对地方州县的旧齐士人而发,文学复古并非其宗旨,而是其反文学的手段。自职官制度、历史地理、文学观念三重视野交互观之,可透视《上书正文体》这一文学批评史名篇中蕴涵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 马铁浩
- 关键词:职官地理文学
- 北周文馆中的萧梁文士及其流散
- 2018年
- 北周文馆先后有麟趾殿、露门学和通道观。麟趾殿学士是北周宇文氏专门为安置萧梁文士而设立的秘书之职,露门学是以萧梁文士带动北方学术文化的国子学,通道观则是周武帝灭佛后成立的试图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国家宗教研究机构。萧梁文士在这些文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但文学侍臣的身份使其具有依附性,当北周被杨隋篡亡之后,这一群体逐渐被边缘化,不再对新朝产生直接的文化影响。
- 马铁浩
- 关键词:隋朝
- 汉代家训的文本形态与文体特征
- 2020年
- 汉代家训包括书面文章和口头训诫,前者多用“书”体,后者多为“敕”和“遗令”。他们大多以文章形式单篇流传,藉史籍、类书得以保存。其文体特征与文本形态颇有关联,书面文章多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之中,口头训诫多见于《后汉书》等史籍,《太平御览》对二者则兼收并蓄。清代严可均辑两汉佚文,打破了口头训诫与书面文章的界限,虽有自乱其例之嫌,却揭示了家训记言传统的史学渊源,呈现了汉代家训的原始面貌。
- 马铁浩
- 关键词:文本形态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