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红梅

作品数:55 被引量:36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天文地球
  • 11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痕量
  • 7篇原子
  • 7篇原子吸收
  • 7篇原子吸收光谱
  • 7篇污染
  • 7篇吸收光谱
  • 7篇共沉淀
  • 7篇光谱
  • 6篇同位素
  • 6篇硫酸
  • 6篇冰芯
  • 5篇气候
  • 5篇微污染
  • 5篇微污染水
  • 5篇污染水
  • 5篇硫酸钴
  • 5篇痕量铅
  • 4篇原子吸收光谱...
  • 4篇水体
  • 4篇重金

机构

  • 30篇同济大学
  • 24篇中国极地研究...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54篇马红梅
  • 17篇朱志良
  • 16篇李院生
  • 14篇赵建夫
  • 12篇姜苏
  • 12篇安春雷
  • 11篇史贵涛
  • 8篇孙波
  • 7篇苏耀东
  • 5篇程永前
  • 5篇郭井学
  • 4篇崔祥斌
  • 4篇葛元新
  • 3篇林建伟
  • 3篇陆雍森
  • 3篇蒋大和
  • 3篇孔令刚
  • 3篇马天鸣
  • 2篇张宇
  • 2篇王静

传媒

  • 12篇极地研究
  • 3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岩矿测试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冶金分析
  • 1篇清洗世界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建设资源节约...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态As(V)的释放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实验室模拟释放实验,研究了黄浦江表层沉积物对吸附态A(sV)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静置条件下,淀峰和吴淞口处沉积物中A(sV)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在第1~16天时A(sV)释放量分别由3.33μg/L和6.73μg/L达到12.54μg/L和15.34μg/L,然后渐渐趋于稳定;扰动条件有利于A(sV)的释放,As(V)的释放量随扰动档速的提高急剧上升;在5~45℃温度试验范围,温度升高有利于A(sV)的释放;在pH由2~11范围内,A(sV)的释放量随pH的变化呈现"V"字形变化,在pH 5附近A(sV)释放最低,淀峰和吴淞口处分别为8.78μg/L和10.54μg/L;PO43-和HCO3-对A(sV)的释放影响明显,A(sV)释放量随溶液中PO43-和HCO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马红梅朱志良程永前赵建夫
关键词:AS(V)
β-FeO(OH)对水中砷的吸附作用被引量:23
2007年
采用FeCl3强迫水解法制备的β-FeO(OH)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体中微量As(V)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影响As(V)吸附的因素(如pH、离子强度、干扰离子影响)及β-FeO(OH)吸附砷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β-FeO(OH)能够在较宽的酸性范围(pH3.5~7.0)有效吸附砷,其吸附等温线能够用Langrnuir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23.42mg.g^-1吸附速度较快,4h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速度方程.除PO4^3-外,常见阴离子不影响砷的吸附,并且β-FeO(OH)对As(V)的吸附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β-FeO(OH)吸附砷机理进行了探讨,预测了β-FeO(OH)对As(V)的吸附是静电非专性吸附及配位络合专性吸附作用的共同结果.
马红梅朱志良张荣华赵建夫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
极地气溶胶及雪冰中非海盐硫酸根与甲基磺酸 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
2021年
非海盐硫酸根(nssSO_(4)^(2-))和甲基磺酸(MSA)是极地气溶胶和雪冰介质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空间尺度上,南半球nssSO_(4)^(2-)和MSA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特征;时间尺度上,nssSO_(4)^(2-)和MSA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夏高冬低),南极冰芯中MSA和nssSO_(4)^(2-)浓度均在冰期增大,北极冰芯记录出现MSA浓度在冰期减小、但是nssSO_(4)^(2-)浓度在冰期仍然增大的现象。利用极地nssSO_(4)^(2-)和MSA可以指示海洋初级生产力、大气温度、海冰范围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气候环境信息,并对利用nssSO_(4)^(2-)和MSA开展全球变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马红梅孙波胡正毅史贵涛
关键词:MSA冰芯全球变化
环境中高氯酸盐的来源、污染现状及其分析方法被引量:27
2010年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的无机污染物,它能够抑制碘的吸收并削弱甲状腺功能。随着高效灵敏的分离检测方法的发展,研究人员在多种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到了高氯酸根,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高氯酸盐并非都来自于人为污染源及含有高氯酸盐的化肥,也有在大气中自然产生的,而且环境中存在大气来源的高氯酸根的背景值。在重点介绍了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分析方法以及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产生高氯酸根的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之后,提出今后应开展环境中高氯酸根背景值的调查研究。为此,应开发具有更低检出限的分析方法,并借助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展南极雪冰中高氯酸盐的相关研究,从而获得不同历史时期环境中高氯酸根的背景值,并研究高氯酸根背景值的影响因素,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产生高氯酸根的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姜苏李院生马红梅安春雷
关键词:高氯酸盐环境污染分析方法背景值
GC-ECD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通过优化卤乙酸衍生化条件、改进色谱条件,建立了一种利用短程色谱柱快速测 定饮用水中5种卤乙酸的GC-ECD方法。方法的特点是色谱程序简单、运行时间短,色谱运行时间仅为10.8min,远少于通常的运行时间。方法的检出限较低,精密度较好,除MCAA外,MBAA、DCAA、TCAA和DBAA的检出限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46μg/L和4%(n=7);5种卤乙酸的加标回收率在86.6%~109.3%之间,满足EPA 6251B标准方法的要求。
葛元新朱志良马红梅袁园赵建夫
关键词:卤乙酸饮用水GC-ECD
南半球环状模与南极冰芯中气候信息关联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4年
冰芯作为气候环境信息的良好载体,在研究过去大气环流异常中具有其他气候代用指标难以比拟的优势。本文重点综述了南极冰芯气候记录与南半球环状模(SAM-Southern Annular Mode)的关联特征:SAM与冰芯记录为同期变化,冰芯中NO-3、海盐组分(以Na+为代表)和水同位素比值δ18O同SAM指数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冰芯中SO2-4和MSA同SAM存在一定的关联,但相关性不显著;西南极冰芯记录的积累率同SAM具有较强的关联。需要说明的是,冰芯中各参数与SAM的相关性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
史贵涛孙波曾刚李院生马红梅安春雷姜苏
我国城市生态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文从生态风险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可能面临的生态风险.研究了其在谮我国的表现形势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生态风险的对策.
程永前蒋大和陆雍森马红梅
关键词:城市生态风险环境科学
文献传递
δ-MnO2对微污染水体中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本文通过实验室方法制备δ-MnO2,研究了其对混合金属离子体系中Zn2+、Cd2+、Cu2+、Pb2+、Ni2+、Co2+的吸附作用性能,考察了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共存离子、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孔令刚朱志良马红梅王静赵建夫
关键词:污水处理吸附剂
文献传递
微污染饮用水源中砷及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过程研究
本文在科技部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2003BA808A17)支持下,根据国 际上重金属微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重金属微污染水源水体特征, 并在对上海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背景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有效修复...
马红梅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有机改性沸石覆盖抑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效果被引量:8
2007年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铵(HDTMA)有机改性沸石,研究了该改性沸石覆盖底泥对底泥中氮磷释放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①当HDTMA负载量为沸石外部阳离子交换容量(ECEC)的207%时,有机改性沸石吸附磷酸盐的效果最佳;最佳负载量条件下的有机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为0.644 mg.g-1,常数K为0.295 L.mg-1;pH值对有机改性沸石吸附磷酸盐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共存阴离子(NO3-,HCO3-和SO42-)的存在会抑制有机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②最佳HDTMA负载量条件下有机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为13.0 mg.g-1,常数K为0.011 9 L.mg-1,且与天然沸石相比单位质量改性沸石的吸附量降低了20%左右.③有机改性沸石覆盖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氨氮的释放,但有效抑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持续时间与天然沸石相比缩短了1/5;有机改性沸石覆盖抑制底泥磷释放的效率与天然沸石相比大大加强,且投加的有机改性沸石越多,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果越好.
林建伟朱志良赵建夫马红梅
关键词:底泥氮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