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昌前

作品数:240 被引量:2,524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1篇天文地球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4篇花岗岩
  • 54篇岩石
  • 51篇锆石
  • 46篇岩浆
  • 39篇造山带
  • 39篇年代学
  • 35篇岩体
  • 34篇地球化
  • 34篇地球化学
  • 31篇地质
  • 27篇东昆仑
  • 24篇定年
  • 24篇山带
  • 24篇同位素
  • 22篇岩石成因
  • 20篇岩石学
  • 16篇地质意义
  • 15篇三叠
  • 14篇中生代
  • 13篇岩类

机构

  • 2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长江大学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宜昌地质矿产...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海南省地质调...
  • 3篇安徽省地质调...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湖北省鄂东北...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汉诺威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40篇马昌前
  • 32篇佘振兵
  • 31篇王连训
  • 29篇张金阳
  • 28篇杨坤光
  • 21篇熊富浩
  • 19篇张超
  • 17篇刘彬
  • 15篇续海金
  • 13篇陈玲
  • 12篇刘园园
  • 11篇王世明
  • 10篇李建威
  • 9篇付建明
  • 9篇孙洋
  • 9篇黄坚
  • 7篇钟玉芳
  • 7篇许长海
  • 7篇李艳青
  • 6篇周佐民

传媒

  • 22篇地球科学
  • 18篇岩石学报
  • 18篇地质科技情报
  • 13篇地球科学(中...
  • 10篇中国科学(D...
  • 8篇2007'全...
  • 7篇高校地质学报
  • 6篇地学前缘
  • 5篇中国地质
  • 5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矿物岩石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4篇2006年全...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矿物学报
  • 3篇华南地质与矿...
  • 3篇地质通报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19篇2006
  • 14篇2005
  • 12篇2004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西新生代沉积源区及盆地热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西岔沟剖面10件新生代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和年龄一温度热演化史的模拟,研究了柴西新生代碎屑沉积岩源区及盆地的热历史。磷灰石样品大多未退火,来自不同的物源区。裂变径迹颗粒年龄分组显示,盆地经历了23.5,29.6,35.8Ma3次构造热事件;沉积物源区在42.0~40.5,39.0~37.5,14.0~11.5,6.0~4.5Ma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活动,源区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12Ma左右的构造活动,导致下油砂山组顶部物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40.5~39.0,16-14,11.5~6.0Ma沉积物的源区发生了明显的升降运动,导致剥蚀速率加快;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9.4~11.7μm,总体来看,干柴沟地区及周缘山系在37-15Ma近22Ma的地质时期内一直比较稳定,30Ma左右的热事件在盆地或周缘山系都有较明显的反映。
王世明马昌前佘振兵陈志勇杨颖
关键词:新生代磷灰石裂变径迹沉积物源
中国南方存在印支期的油气藏——Re-Os同位素体系的制约被引量:20
2010年
利用Re-Os同位素方法开展富含有机质的沥青、原油等的研究,是确定油气成藏时间和破坏时间有效的但极富挑战性的新途径,在国内尚无研究实例报道。以我国南方最大的古油藏之一的麻江古油藏中的沥青为主要对象,采用Re-Os同位素方法试图限定油气的成藏时间和破坏时间。研究表明,麻江古油藏的固体沥青Re、Os同位素质量分数分别在41.5×10-6~642×10-6和0.21×10-6~12.15×10-6之间,N(187Re)/N(188Os)比值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大,在270.90~4074.99之间,Os同位素组成指示中等放射成因,其N(187Os)/N(188Os)比值在0.3400~3.6557之间变化。所有沥青样品的模式年龄在28~144Ma之间变化,集中在85Ma左右。通过沥青Re-Os同位素研究,结合详细地质资料,认为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时间为印支期—早燕山期(144Ma之前),而油藏破坏时间为燕山晚期即85Ma左右。
陈玲马昌前凌文黎佘振兵陈子万
关键词:沥青RE-OS同位素热电离质谱
三峡库区近水平地层滑坡形成机制与滑坡涌浪风险预测研究
殷坤龙简文星汪洋吴益平陈丽霞柴波李远耀周春梅刘雪梅严春杰余宏明晏鄂川邓清禄王志俭马昌前
1、研究背景:三峡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库岸水文、地质等条件,对滑坡稳定性很不利。滑坡灾害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环境破坏外,滑坡涌浪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原生滑坡灾害。因此,对三峡库区滑坡的形成机制、次生涌浪与灾害风...
关键词: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滑坡治理
南岭金鸡岭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21年
对南岭九嶷山地区金鸡岭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主体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40±0.66 Ma、153.00±2.20 Ma;结合已有资料将二者的形成时代约束在(156.40±0.66)~(159.00±0.45)Ma与(146.00±0.86)~(153.0±2.2)Ma之间;确定其成岩年代同为燕山早期,也明确了两者的形成顺序.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鸡岭岩体整体具有富硅、碱,贫钙、镁,准铝-过铝质(A/KNC=0.97~1.14)等特点;主体岩性稀土含量较补体明显偏高,分别为488.63×10^(-6)~571.67×10^(-6)和166.33×10^(-6)~275.51×10^(-6),(La/Yb)_(N)分别为10.27~15.84、0.38~1.13;前者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而后者则无明显轻、重稀土分馏;两类花岗岩的δEu值都很低,分别为0.049~0.063、0.003~0.007,为铕亏损型;分异指数(DI)为88.76~89.20、90.66~94.06,表明补体发生了更强的岩浆分异作用.金鸡岭岩体富集Rb、K、Th、U、Nd、Hf等大离子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P、Nb、Ti等元素;Ga/Al(×10^(4))比值为3.32~5.02,平均3.50;Zr+Nb+Ce+Y为255.5×10^(-6)~554.9×10^(-6),平均422.37×10^(-6);锆石饱和温度T_(Zr)=780.31~820.67℃,平均803.77℃;显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Sr、Nd、Hf同位素显示金鸡岭岩体具较高Sr同位素初始值(I_(Sr)=0.712 58~0.732 51),较低的ε_(Nd)(t)(-6.2~-7.0)、ε_(Hf)(t)(-4.2~-5.5)值特点;示踪其源区以地壳物质为主,无地幔/新生陆壳物质贡献;钕、铪二阶段模式年龄十分接近,分别为1 465~1 566 Ma和1 459~1 541 Ma,揭示其源岩从地幔储库中脱离的时间为中元古代.结合南岭地区地质演化史,推测金鸡岭岩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陆内伸展环境.
李剑锋付建明马昌前卢友月程顺波马丽艳秦拯纬盛海琴
关键词: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海南岛石门山钼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定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石门山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赋存于海南岛晚白垩世千家复式岩体内,对其进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为80Ma,代表了钼多金属成矿事件的时代。此成矿年龄与前人用全岩Rb—Sr或K—Ar法测定的千家岩体年龄相近(94~84Ma),由于Rb—Sr或K—Ar容易受后期热事件的扰动,这些方法得到的年龄与本次锆石U—Pb年龄(101Ma)相差约20Ma左右,表明后期热事件的存在,进而推测千家岩体下面可能存在与成矿相关的隐伏岩体。海南岛东北部龙楼镇发现了73Ma的Ⅰ型花岗岩,说明海南岛在94~73Ma之间存在岩浆事件。石门山钼多金属矿床可能与这期(80Ma)岩浆事件有关。
陈沐龙吕昭英马昌前云平
关键词:钼多金属矿床RE-OS同位素定年
从苏丹高等教育与地学研究看深化“一带一路”科教合作
<正>在"一带一路"宏伟愿景下,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矿产资源分布的全球性和不均匀性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矿产资源的配置必然要走国际化和多元化道路。因此,加强地学和矿产...
马昌前陈能松王连训
东秦岭早白垩世晚期准铝质A型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正>大别山-桐柏山-秦岭东部一线存在早白垩世巨量岩浆侵入活动。该时期花岗岩类主要以含角闪石和黑云母的I型花岗岩为主。最近我们在河南省方城县东部首次发现早白垩世晚期含榴花岗岩,其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并出现大量石榴子石。...
张金阳马昌前佘振兵王世明王连训曹运诚
文献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以东得明顶地区晚白垩世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9
2010年
得明顶地区花岗岩位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以东,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具钙碱性特征,w(SiO2)在57.19%~71.78%之间,K2O/Na2O=0.39~0.98,相对富钠,A/CNK=0.80~1.02,Al2O3变化于13.64%~18.74%之间,为准铝质岩石,花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ΣREE变化于94.69×10-6~227.28×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由不明显到明显,富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Nb,Y,Yb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的花岗岩有由中性向酸性演化的规律,为同源岩浆,具俯冲I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板块俯冲下的岛弧环境。冈底斯岩带中东段雪拉岩体花岗闪长岩锆石的SHRIMPU-Pb年龄为70.4Ma±2.2Ma,表明冈底斯岩浆弧带在白垩世从早到晚岩浆均在剧烈地活动,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
陈炜马昌前边秋绢周仁君龙桃成喻水林陈冬明屠江海
关键词:SHRIMP锆石
大别山北麓的奥陶纪岩浆弧: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68
2004年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和角闪石的^(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大别山北坡马畈闪长质杂岩体中石英闪长岩的结晶锆石年龄分别为(463.5±3.4)和(458.6±6.7)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62.7±1.4)Ma。从镁铁质包体到闪长岩和花岗岩类,ε_(Nd)(t)介于4.3~1.8之间,且随着Mg~#值的减小和SiO_2及Nb含量增高,岩石的ε_(Nd)(t)值降低,结合低Nb/Zr比值和中等-高的Ba/Th比值等特点,认为有关岩石的形成与幔源岩浆受板片流体影响并发生地壳AFC(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同时出现)作用有关,但它们亏损Nb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并不是地壳物质影响所致,而反映了地幔岩浆源区的特点,表明岩浆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环境。这一研究进一步证明,在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地区,曾经发育了奥陶纪岩浆弧,向西与北秦岭岩浆弧相接。从大别山北麓的马畈杂岩体到昆仑山的布青山英云闪长岩体,中央造山带内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侵位年龄有向西变新的趋势,可能意味着原特提斯秦岭洋在向华北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过程中,是从东向西逐渐关闭的。
马昌前明厚利杨坤光
关键词:闪长岩岩浆弧大别造山带
四川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祖黏土岩中的火山灰组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正> 粘土岩和变黏土岩的层位局限、成因特殊,是层位对比和判断沉积事件的重要依据,一般分为风化成因、火山灰成因、撞击成因以及混合成因。沉积岩中的非正常沉积粘土岩和变黏土岩(斑脱岩)夹层作为精细层位对比标志和特殊沉积事件的...
张超马昌前佘振兵殷坤龙
文献传递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