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为民

作品数:44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蓝藻
  • 7篇集胞藻
  • 7篇集胞藻680...
  • 7篇光合作用
  • 7篇复合体
  • 6篇鱼腥藻
  • 5篇鱼腥藻712...
  • 4篇脱氢酶
  • 4篇克隆
  • 4篇基因
  • 3篇多克隆
  • 3篇多克隆抗体
  • 3篇亚基
  • 3篇生理
  • 3篇生理学
  • 3篇生理学研究
  • 3篇铜绿微囊藻
  • 3篇转基因
  • 3篇转基因蓝藻
  • 3篇微囊藻

机构

  • 37篇上海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上...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4篇马为民
  • 16篇王全喜
  • 8篇魏兰珍
  • 7篇施定基
  • 6篇赵娇红
  • 5篇高复旦
  • 4篇吕中贤
  • 4篇张劲松
  • 4篇沈允钢
  • 4篇陈李萍
  • 3篇米华玲
  • 3篇孙莉
  • 3篇钱志萍
  • 2篇唐睿康
  • 2篇程建峰
  • 2篇龙宗娟
  • 2篇贾晓会
  • 2篇陈根云
  • 2篇邹志刚
  • 2篇杜玲瑜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2篇中国藻类学会...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纪念殷宏章先...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时强红光处理蓝藻细胞逆转了由适度热胁迫引发的PSⅡ光化学效率的抑制效应
<正>用适度的热对蓝藻细胞进行短时间的预处理,可以抑制光合机构的光化学效率,尤其是
吕中贤马为民
文献传递
集胞藻6803藻胆体别藻蓝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2年
藻胆体是蓝藻细胞主要的捕光天线色素超分子复合体,主要由核心体和外围的杆两部分组成,核心体主要由别藻蓝蛋白组装而成,参与光能向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传递.该研究通过PCR扩增出集胞藻6803别藻蓝蛋白α亚基(ApcA)编码基因apcA,构建表达质粒pET-32a(+)-apcA,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菌株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利用组氨酸标签将可溶性目的蛋白进行亲和纯化后,免疫日本大耳白兔,从而获得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揭示ApcA抗体效价可高达1∶1 025 000;蛋白免疫印迹确定该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表明该研究成功制备了集胞藻6803藻胆体别藻蓝蛋白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藻胆体的核心体在光能传递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生理角色奠定了生化基础.
陈李萍杜玲瑜马为民王全喜
关键词:别藻蓝蛋白多克隆抗体集胞藻6803
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09年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Chl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程建峰马为民陈根云胡美君沈允钢李振声童依平李滨李宏伟
关键词:杂交后代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高光效育种
一个蓝藻NDH-1复合体亚基NdhO负调控了这一复合体
蓝藻NADPH脱氢酶(NDH-1)复合体位于类囊体膜上,参与了围绕光系统I的环式电子传递(NDH-CET),CO2吸收和细胞呼吸等多种重要的生物能量反应.蓝藻NDH-1复合体由许多种Ndh亚基构成,迄今发现这些Ndh亚基...
赵娇红高复旦张劲松马为民
几种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鉴定及其相关功能的研究
16年前,人们首次在集胞藻6803(Synechocystis sp.strain PCC 6803)中发现了蓝藻 NADPH 脱氢酶(简称 NDH-1)。研究表明该酶位于类囊体膜上,能够从 NADPH 处接受电子。迄今...
马为民魏兰珍王全喜米华玲
文献传递
集胞藻6803藻胆体藻蓝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PCR扩增出集胞藻6803 C-PC编码基因cpcA,构建表达质粒pET32a(+)-cpcA,转化大肠菌株BL21(DE3)pLysS,用IPTG诱导表达、经His-tag纯化后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揭示该抗体效价可高达1∶1 025 000;蛋白免疫印迹确定该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应用该抗体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发现C-PC蛋白在生长光与高光培养条件下的数量,以及与2个光系统间的连结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藻胆体的杆在响应与适应机制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奠定了生化基础。
张劲松陈李萍高复旦杜玲瑜王全喜马为民
关键词:藻蓝蛋白多克隆抗体集胞藻6803
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我国人口增多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高效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高效利用和碳同化等三大模块综述了近期科学家利用合成生物学对光合作用改造的最新进展。最后我们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合成生物学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能将为增加粮食产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关键生物技术。
张立新卢从明彭连伟马为民钱万强
关键词: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光能利用效率
仿生无机纳米材料改造生物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体学会了利用材料来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体可以通过生物矿化合成无机纳米材料为自己提供保护或其他特殊功能。但是自然界中还有部分生物体不具备生物矿化功能,受到自然界生物体利用纳米材料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尝试通过人工赋予生物体纳米材料来对其进行改造。本文就基于生物-材料界面复合技术的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改造,依次从调控机制、改造方法、功能应用等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了通过仿生矿化对生物体进行纳米改造的研究进展,对仿生无机纳米材料改造生物体的领域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熊威唐睿康马为民邹志刚
关键词:生物矿化生物无机化学仿生合成
hGM-CSF基因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鱼腥藻7120中的克隆被引量:7
2005年
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够刺激T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调解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方法,从质粒pAG-MT-8中克隆该基因,并在其5′端添加有利于在蓝藻细胞中高效表达的SD序列,然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RL-439)强启动子PpsbA的下游,进一步与穿梭表达载体pDC-08相连构建成穿梭表达载体pDC-GM。利用三亲接合转移方法将该穿梭表达载体(pDC-GM)转入丝状鱼腥藻7120,通过相应抗生素筛选后得到能稳定遗传的转基因藻。以该转基因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hGM-CSF基因已转入鱼腥藻7120。这是首次尝试把蓝藻作为制备重组hGM-CSF的新宿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魏兰珍金锐马为民施定基甘人宝王全喜
关键词:鱼腥藻7120基因克隆造血生长因子
环境因子对转hGM-CSF基因鱼腥藻生长与光合的调节被引量:4
2007年
以转hGM-CSF基因鱼腥藻7120为对象,分别探讨了温度、pH、光强等环境因子和外加碳、氮等基本营养源对转基因藻生长与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环境因子为30℃、pH9.5和90μmol·m-2·s-1光强时,转基因藻生长最快.添加10mmol·L-1的NaHCO3或5g·L-1的葡萄糖对转基因藻的光合活性促进最大;但外加氮源却抑制了转基因藻的光合活性.
魏兰珍康升云严君君马为民王全喜
关键词:鱼腥藻7120转基因蓝藻环境因子光合活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