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疹
  • 4篇抗体
  • 4篇抗体水平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麻疹抗体
  • 3篇麻疹抗体水平
  • 3篇病毒
  • 2篇疫情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急性弛缓性麻...
  • 2篇脊髓灰质炎
  • 2篇风疹
  • 2篇病原学
  • 2篇弛缓性
  • 2篇弛缓性麻痹
  • 1篇疫苗

机构

  • 1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赤峰市疾病预...
  • 1篇鄂尔多斯市疾...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作者

  • 13篇顾苏仪
  • 8篇闫绍宏
  • 5篇南立娟
  • 4篇田晓灵
  • 4篇徐冬冬
  • 3篇李彬
  • 3篇武贵森
  • 3篇段术琴
  • 3篇刘颖
  • 2篇许文波
  • 2篇武桂森
  • 1篇王文瑞
  • 1篇严冬梅
  • 1篇檀晓娟
  • 1篇祝双利
  • 1篇张双一
  • 1篇陈平纡
  • 1篇李澄
  • 1篇毛乃颖
  • 1篇安洪秋

传媒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2015年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采用0、21天免疫程序,选择3岁及3岁以上健康者1202人。分组为3~11岁、12~17岁、≥60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和15.0μg 甲型H1N1流感疫苗;18~59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15.0μg甲型 H1 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前后血凝抑制( 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受试对象的安全性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4%(48/549)和13.88%(74/533),其中Ⅱ级反应率分别为03.6%(2/549)和1.13%(6/533),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2剂接种未见不良反应叠加现象。7.5μg或15.0μg试验疫苗首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13%(395/464)和90.77%(413/455),保护率分别为85.56%(397/464)和91.43%(416/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36.1倍和526.倍。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84%(454/464)和99.12%(451/455),保护率分别是98.06%(455/464)和99.56%(453/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63.3倍和96.0倍。4个年龄组(3~11岁、12~17岁、18~59岁及≥60岁年龄组)7.5μg和15.0μg组HI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大于70%,GMT较免疫前均增长2.5倍以上,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剂后抗体水平已达到研究方案中设定的预期标准,免疫2剂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试验表明甲型H1 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接种1剂15.0μg甲型H 1N1流感疫苗,即可在3岁和3岁�
闫绍宏陈平纡马俊清武贵森许建斌顾苏仪徐冬冬邹勇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原性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2014年2月25日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白音华工业园区海州露天煤矿发生1起传入性麻疹疫情暴发,经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内蒙古自治区CDC复核,报告的46例疑似病例中24例确诊为麻疹,由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李澄尹广新顾苏仪毕力格闫绍宏
关键词:麻疹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880例,年均发病率为9.94/10万,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达14.96/10万。不同年份间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巴彦淖尔市(23.82/10万)、鄂尔多斯市(19.91/10万)、呼和浩特市(16.80/10万)。不同地区间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月份均有发病,以3~6月份发病最多,占65.7%。发病年龄属混合模式,以1~14岁为主,占44.0%,同时出现双向移位现象,即大年龄组(≥15岁)和<1岁组病例数增加,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0.1%和15.9%。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麻疹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快麻疹控制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段术琴李彬顾苏仪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分析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对2005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4例,分布在12个盟(市,)的39个旗(县、区,)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38.61%。<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5.4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00%,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86.90%,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83.80%。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
段术琴张双一闫绍宏武贵森顾苏仪徐冬冬南立娟冯中强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王文瑞田晓灵顾苏仪闫绍宏范耀春郭卫东李慧武珊
该项目属于医学基础研究的传染病学。主要研究内容:采集1-12月的内蒙古自治区101旗县疑似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标本(包括粪便、肛拭和咽拭子),尤其是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标本,接种于RD、Hep-2和vero细胞,应用Real...
关键词:
关键词:手足口病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全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在11个盟市中随机抽查1893名0~25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检测的1893份血样,麻疹IgG抗体阳性1285份,阳性率为67.88%,阳性率最高为88.00%,最低为53.30%,经x^2检验,地区之间有非常统计学差异。麻疹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有850人,保护率为44.90%,几何平均滴度896,男性阳性率为69.58%,几何平均滴度870;女性阳性率66.33%,几何平均滴度922,经x^2检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5~25岁组抗体水平较低,0~2岁组抗体水平最高。结论麻疹抗体水平低的地区,存在麻疹流行和暴发的隐患,要切实做好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做好麻疹预防工作。
南立娟顾苏仪徐冬冬武桂森
关键词:麻疹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
2004年
内蒙古自治区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73例 ,分布在 1 1个盟 (市 ,下同 )的 4 2个旗 (县、区、市 ,下同 ) ,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 4 1 6 %。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6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93%,AFP病例麻痹后 75d内随访表送达率为 77%,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年全自治区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达 99 4%。 2 0 0 3/2 0 0 4年在 85个旗开展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 ,每轮报告接种率均 >95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保持高水平、高质量OPV常规免疫接种和强化免疫活动。
闫绍宏段术琴武贵森南立娟顾苏仪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分离鉴定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填补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原学监测工作空白。方法采集内蒙古通辽市一起腮腺炎暴发疫情中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型别鉴定。结果 1份咽拭子标本腮腺炎病毒分离阳性,经序列分析病毒分离株鉴定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结论该次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腮腺炎病毒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
顾苏仪田晓灵闫绍宏李彬闫真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病毒分离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掌握易感人群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健康人群分为8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3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风疹IgG抗体。结果采集血清标本754人份,风疹抗体IgG阳性536人份,阳性率71.09%。赤峰市松山区的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浓度(GMC)均最高,分别为80%和28.66 m U/ml;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为最低,分别为63.16%和17.89 m U/ml。≥20岁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C最高,分别为93.26%和48.16 m U/ml;5~7岁组最低,分别为56.52%和12.78 m U/ml。结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人群风疹免疫水平不同,GMC较低,尤其应加强〈1岁和5~7岁组人群的免疫接种。
顾苏仪刘颖卢爱桃田晓灵
关键词:风疹抗体水平
2007年内蒙古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暴发了一起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大多出现发热症状,在手、足、口腔和臀部等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幼儿为主,暴发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从28名住院儿童采集了23份粪便标本和6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了15株肠道病毒,其中9株鉴定为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分离率为31.03%),1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结合分析这起暴发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EV71可能是引起这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9株HEV71分离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于99.4%和99.0%,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同源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这起疫情中分离到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而C4基因亚型自1998年首次在广东省深圳市报道以来,一直在我国持续流行,是中国大陆HEV71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提示C4基因亚型HEV71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张勇南立娟武桂森檀晓娟徐冬冬顾苏仪祝双利严冬梅安洪秋许文波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分子进化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