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圣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治疗
  • 4篇细胞
  • 4篇肝段
  • 4篇保肝
  • 3篇胆管
  • 3篇胆囊
  • 3篇血管
  • 3篇胰腺
  • 3篇预后
  • 3篇术后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2篇胆道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囊癌
  • 2篇胆囊炎

机构

  • 2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韩圣华
  • 18篇陈燕凌
  • 10篇朱金海
  • 7篇陈辉星
  • 6篇杜强
  • 4篇叶敬旻
  • 4篇孟泽武
  • 4篇黄建富
  • 4篇蔡欣然
  • 3篇周良艺
  • 2篇程锐
  • 2篇周浩辉
  • 2篇洪海杰
  • 1篇林伟
  • 1篇蒋雷
  • 1篇张吉成
  • 1篇陈宏明
  • 1篇刘松
  • 1篇唐南洪
  • 1篇陈涛

传媒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治:附17例报告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3月经病理确诊为XGC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64.5岁,男女比例为13∶4,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仅1例CT检查提示XGC可能,其余均误诊。术中发现全部病例100%胆囊壁均增厚;88.2%(15/17)合并胆囊结石;23.5%(4/17)合并胆总管结石;11.8%(2/17)合并Mirizzi综合征。术中冷冻病理检查6例均排除胆囊癌。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2例;其余13例中开腹行胆囊除术9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行胆囊加胆囊床部肝楔形切除术2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6例,其中3例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胆总管T管引流;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4例。术后切口感染l例。结论XGC是一特殊类型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难以诊断,病理检查是XGC诊断的关键,手术治疗以胆囊切除为主,对伴有黄疸、胆总管扩张,不能排除胆总管结石者术中应探查胆总管。本病预后良好。
韩圣华陈燕凌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减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误诊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3例)和胆囊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B超32%(7/22)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前MRI或CT检查52%(12/23)误诊为胆囊癌,4%(1/23)误诊为胆囊腺肌症。术中冷冻病理检查7例XGC均排除胆囊癌,术后病RI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例,检查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确诊。51例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B超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3%(33/45),术前CT及MRI诊断正确性为78%(35/44),术后病理检查51例胆囊癌均得以确诊。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需依赖病理检查。
陈涛陈燕凌张吉成韩圣华陈宏明刘松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癌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外胰腺腺泡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炎症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培养胰腺腺泡细胞系AR42J,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ω-3 PUFAs预处理后蛙皮素刺激)、C组(仅用蛙皮素刺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NF-κB p65亚单位的含量;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细胞坏死。结果 B组TNFα、IL-6、UCP-2 mRNA表达水平、细胞核NF-κBp 65含量及细胞坏死率与C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10)vs(1.34±0.19),P<0.001;(0.69±0.06)vs(1.39±0.06),P<0.001;(0.58±0.12)vs(1.26±0.07),P<0.001;(0.54±0.09)vs(0.92±0.09),P<0.001;(0.20±0.01)vs(0.35±0.03),P<0.001;F=62.718~157.426,P均<0.05]。而B组、C组TNFα、IL-6、UCP-2 mRNA表达水平、细胞核NF-κBp65亚单位含量及细胞坏死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10)、(1.34±0.19)vs(0.34±0.05),P=0.003、P<0.001;(0.69±0.06)、(1.39±0.06)vs(0.23±0.03),P=0.001、P<0.001;(0.58±0.12)、(1.26±0.07)vs(0.32±0.08),P=0.003、P<0.001;(0.54±0.09)、(0.92±0.09)vs(0.26±0.12),P<0.001、P<0.001;(0.20±0.01)、(0.35±0.03)vs(0.13±0.03),P=0.024、P<0.001;F=62.718~157.426,P均<0.05]。结论ω-3 PUFAs可能抑制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
程锐蔡欣然周浩辉韩圣华朱金海陈辉星陈燕凌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炎症
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影响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切除原发灶、病理证实和完成随访的12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胰腺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48例(38.7%)。〈40岁、40~60岁、〉60岁患者的术后肝转移率分别为68.8%、33.3%和35.1%,身体质量指数(BMI)〈20kg/m^2、BMI20—25kg/m^2和BMI〉25kg/m^2患者的术后肝转移率分别为21.6%、44.1%和52.6%,发病确诊时间差≥3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术后肝转移率分别为59.4%和31.5%,术前合并和不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术后肝转移率分别为14.3%和43.7%,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的术后肝转移率分别为10.0%、35.4%和49.0%,脉管癌栓和无脉管癌栓患者的术后肝转移率分别为68.8%和34.3%,胰腺癌根治术后化疗和未行化疗患者的肝转移率分别为31.2%和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发病确诊时间差、术前是否合并脂肪肝、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和术后化疗是影响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发病确诊时间差、术前是否合并脂肪肝、组织学分级和脉管癌栓是影响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胰腺癌患者的BMI、发病确诊时间差、组织学分级和脉管癌栓与肝转移有关。术前合并脂肪肝的胰腺癌患者术后不易发生肝转移。
孟泽武陈燕凌韩圣华朱金海周良艺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转移
肝细胞癌Ki-67抗原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00年
目的 探讨Ki67抗原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20例正常肝组织、20例肝硬化组织、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85例HCC和85例癌旁组织Ki67抗原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HCC的Ki67抗原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及FNH(P<0.01),Ki67抗原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肿瘤大小(P<0.01)、门静脉有无瘤栓形成(P<0.01)、包膜是否完整(P<0.05)密切相关;而与术前AFP水平、HBsAg、病灶个数无关(P>0.05);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Ki67指数<200者为53个月,Ki67指数≥200者为18个月(P<0.01)。结论 检测Ki67抗原表达有助于鉴别HCC和FNH,Ki67指数可能作为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韩圣华黄建富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及其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癌前病变,胰胆管合流异常在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癌变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高。对确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人,应尽早行扩张胆管的彻底切除、胆囊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预防癌变的发生。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预后不佳。对可疑病例应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确诊癌变者应按胆管癌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对失去根治机会者,姑息性手术方式可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陈燕凌韩圣华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
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胆道刮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胆道刮匙,握持部一端与进水管连接,握持部另一端和手柄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手柄部另一端与波纹软管段固定连接,波纹软管段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勺头;手柄及握持部的连接体内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
孟泽武陈燕凌蔡欣然韩圣华
文献传递
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胰腺癌术后非同期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疗效及不同治疗策略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48例胰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8例胰腺癌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2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2%、3.7%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6个月以上发生肝转移2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30.6%和9.2%,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术后行吉西他滨化疗者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的概率为33.3%(8/24),1、3、5年无病(无肝转移)生存率分别为20.8%、4.3%、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8个月;未行术后化疗者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的概率为79.2%(19/24),l、3、5年无病(无肝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2%、0、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3个月,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胰腺癌术后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其他治疗组(P值均〈0.01);术后化疗联合介入治疗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单纯介入组、化疗组和未行针对肿瘤治疗的临床观察组(P值均〈0.05);介入组、化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根治术后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化疗能延缓肝转移发生时间。对可切除患者,化疗联合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是首选治疗方法,化疗联合介入治疗疗效优于单一种治疗。
孟泽武陈燕凌朱金海韩圣华周良艺
关键词:胰腺肿瘤肝转移手术后期间预后
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保肝手术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局部肝组织内结石、胆管狭窄、胆管梗阻感染、肝实质病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上难以彻底,术后存在残石率高、再次手术率高、结石复发率高,仍然是肝胆外科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和内...
陈燕凌朱金海韩圣华陈辉星叶敬旻杜强
靶向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转染对胰腺腺泡细胞AR42J坏死、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靶向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转染对胰腺腺泡细胞AR42J坏死、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靶向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AR42J细胞(实验组),并设立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镜检确定感染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UCP-2 mRNA。以1×108mol/L的蛙皮素刺激AR42J细胞,采用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仪检测蛙皮素刺激后不同时间点AR42J细胞的坏死率和凋亡率,同时检测细胞内的ATP、活性氧簇(ROS)。结果成功构建了滴度为5×108TU/mL的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实验组细胞UCP-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各时间点AR42J细胞凋亡率及其ROS、ATP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细胞坏死率则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UCP-2基因siRNA慢病毒转染可抑制AR42J细胞的UCP-2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坏死,其作用机制与其增加AR42J细胞内ROS、ATP表达有关。
程锐蔡欣然周浩辉韩圣华朱金海陈燕凌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2细胞坏死RNA干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