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冬梅

作品数:43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2篇细胞
  • 29篇干细胞
  • 18篇造血
  • 18篇造血干
  • 18篇造血干细胞
  • 17篇造血干细胞移...
  • 17篇干细胞移植
  • 15篇间充质
  • 15篇间充质干细胞
  • 15篇充质干细胞
  • 14篇单倍体
  • 14篇倍体
  • 13篇相合
  • 12篇单倍体相合
  • 10篇脐带
  • 10篇脐带间充质干...
  • 7篇贫血
  • 7篇细胞移植治疗
  • 7篇干细胞移植治...
  • 6篇单倍体相合造...

机构

  • 28篇空军总医院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北京放射与辐...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3篇韩冬梅
  • 41篇王恒湘
  • 33篇丁丽
  • 32篇郑晓丽
  • 31篇王志东
  • 30篇朱玲
  • 30篇薛梅
  • 29篇刘静
  • 26篇闫洪敏
  • 13篇董磊
  • 12篇郭子宽
  • 9篇阎洪敏
  • 5篇董磊
  • 4篇朱恒
  • 3篇段连宁
  • 2篇邵群
  • 2篇闫红敏
  • 2篇刘丹波
  • 2篇杨洋
  • 2篇张海宏

传媒

  • 11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空军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刘静闫洪敏韩冬梅薛梅丁丽王恒湘
一种富集气体氙的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富集气体氙的分离装置,将氮气瓶接减压阀和四通接头,四通接头将管分三路,一路接质量流量控制器、阀门和四通接头,四通接头接一级除杂柱和一级吸附柱,一级吸附柱出口装压力传感器接二级除杂柱,剩余口接阀门,三通接...
周崇阳韩冬梅冯淑娟周国庆
文献传递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CD4^+T细胞功能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25例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CD4+T细胞功能,了解其在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间的差异,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提供参考,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采用ImmuKnow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ATP含量,评估T细胞功能。结果表明: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组患者移植前CD4+T细胞ATP含量较低,为(179.88±65.41)ng/ml,移植后1个月降至(172.69±118.81)ng/ml,其后逐渐增高,但移植后3个月仍未达正常水平,为(218.15±124.26)ng/ml,移植后6个月升至正常,为(313.42±116.29)ng/ml。无肺部感染组患者移植前CD4+T细胞ATP含量也偏低,为(210.44±94.71)ng/ml,移植后1个月降至(193.66±133.69)ng/ml,其后逐渐上升,移植后3个月升至(355.02±43.38)ng/ml,移植后6个月为(355.73±93.85)ng/ml。结论:移植前后CD4+T细胞ATP含量均可提示移植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经验性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
丁丽郑晓丽董磊韩冬梅朱恒闫洪敏郭子宽王恒湘吴祖泽
关键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肺部感染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种药物治疗骨髓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症(BOS)的新方案,并初步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例HSCT后确诊的BOS病例,分别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1×106/kg,静脉输注1次/周,4周共4次;阿奇霉素0.25 g口服1次/隔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4.5μg,3次/天,如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则给予甲泼尼龙1mg/(kg·d),维持2周,之后激素快速减量,至治疗后4周,甲泼尼龙减至0.25 mg/(kg·d)。之后,根据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情况,调整激素用量。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除1例患者合并心衰治疗无效死亡外,另外6例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VC,PaO2和AaDO2均在6个月后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MSC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阿奇霉素治疗BOS是安全的,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激素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曹晓培韩冬梅王志东郑晓丽丁丽闫洪敏薛梅朱玲刘静郭子宽王恒湘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糖皮质激素
第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淋巴瘤1例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的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型再障患儿的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11年11月25日行第一次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为8/10相合,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分别在11 d和14 d恢复,移植后30 d DNA移植植入鉴定和染色体检测均示移植成功植入,术后35 d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治疗后消失,术后54 d因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及促红素等治疗好转,激素逐渐减量,EBV拷贝数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右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考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美罗华及CHOP方案化疗,淋巴结缩小,且EBV拷贝数下降,体温正常。移植术后5个月复查血象和骨髓象提示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而于2012年5月15日行第二次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儿的父亲,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马利兰+米托蒽醌+抗CD52单克隆抗体。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环孢素A+短程的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霉酚酸酯。回输的有核细胞分别为13.52×108/kg,CD34+细胞数为2.45×106/kg,无关供者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106/kg。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4个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
闫洪敏王志东郑晓丽朱玲韩冬梅丁丽董磊刘静薛梅王恒湘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非血缘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继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提高对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继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GSS继发ALK-ALC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因皮肤斑块、左腋下包块活组织检查确诊为GSS,经激素、干扰素、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4年后出现干咳、发热,经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ALK-ALCL,左腋下包块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GSS。给予CHOP方案化疗效果欠佳,换用GEMOX+DEX方案治疗病情有所改善,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GSS继发ALCL罕见,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主要取决于ALCL的治疗效果。
刘静王恒湘阎洪敏朱玲郑晓丽王志东董磊丁丽韩冬梅薛梅
关键词:肉芽肿皮肤松弛症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被引量:8
2014年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1×106/(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38例患者共接受52个疗程治疗,其中27例接受1个疗程治疗,8例接受2个疗程,3例接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5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CARS及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有效患者行走不稳、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1例),腰痛(2例),头痛(1例),发热(2例),均在1-3 d内消失。在中位随访39个月(11-59个月)治疗过程中,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在1-19个月,平均(5.95±4.84)个月。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刘静韩冬梅丁丽薛梅阎洪敏王志东朱玲郑晓丽董磊郭子宽王恒湘
关键词:干细胞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及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被引量:9
2014年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幼年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对3例CMML及2例JMML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在5例患者中均成功植入,除1例JMML死于移植后并发症外,余4例至今无病生存。移植前疾病负荷、染色体核型及II-IV度aGVHD的发生均对CMML的复发率或无病生存率有相关的影响;低剂量预处理方案优于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而HLA的相合度及干细胞的来源均不影响总的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在JMML患者中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失败率明显高于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脾脏的大小及是否行脾切除或者脾区照射对移植结果无影响,而移植年龄、GVHD的发生及HbF的水平对移植复发率均有重要意义。结论: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是治疗CMML及JMML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邵群王志东郑晓丽董磊韩冬梅闫洪敏王恒湘段连宁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郑晓丽韩冬梅闫洪敏丁丽朱玲刘静薛梅王恒湘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治疗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复发后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04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allo-HSCT的20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移植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有68例复发,累计复发率33.6%,中位复发时间4(1.5-2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P=0.035)、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P=0.017)、诱导缓解疗程(P=0.042)、移植时疾病状态(P=0.007)、慢性GVHD(P=0.041)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RR=2.622,95%CI:1.139-6.037)、诱导缓解疗程(RR=1.156,95%CI:0.682-1.957)、慢性GVHD(RR=1.728,95%CI:0.999-2.991)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撤停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根据复发部位个体化选择。移植后复发相关死亡率为25.2%。结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患者预后差,复发早期干预治疗有较好效果,移植前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预防更显重要。
舒晓艳闫侠芳董磊丁丽韩冬梅薛梅王志东闫洪敏王恒湘段连宁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复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