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建辉

作品数:100 被引量:360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11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气候
  • 24篇海岸
  • 23篇沙丘
  • 19篇全新世
  • 18篇海岸沙丘
  • 18篇风沙
  • 15篇环境演变
  • 14篇晚全新世
  • 14篇粒度特征
  • 12篇气候变化
  • 12篇老红砂
  • 11篇伊犁河谷
  • 11篇环境意义
  • 10篇新疆伊犁河谷
  • 10篇古气候
  • 10篇光释光
  • 10篇测年
  • 8篇土壤
  • 8篇季风
  • 7篇第四纪

机构

  • 98篇福建师范大学
  • 30篇教育部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新疆师范大学
  • 6篇兰州大学
  • 4篇运城学院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百色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巴音郭楞职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0篇靳建辉
  • 82篇李志忠
  • 22篇陈秀玲
  • 19篇胡凡根
  • 16篇凌智永
  • 15篇张辉
  • 12篇姜修洋
  • 12篇邓涛
  • 12篇赵倩
  • 12篇于晓莉
  • 11篇夏菁
  • 11篇马鹏
  • 11篇姜锋
  • 10篇吴美榕
  • 10篇齐升吉
  • 10篇程延
  • 9篇王贤立
  • 8篇刘秀铭
  • 8篇雷国良
  • 8篇徐晓琳

传媒

  • 14篇亚热带资源与...
  • 11篇中国沙漠
  • 5篇山地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4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热带地理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1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伊犁河谷新垦荒地土壤粒度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在新疆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业示范区采集17个土壤剖面合汁119个样品,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砂粒(〉50μm)、粉砂(2~50μm)和粘粒(〈2μm)含量差异较明显.多数耕作土壤样本的粉砂含量低于天然荒地,而砂粒含量要高于荒地土壤.2)各种类型土壤剖面粘粒和砂粒组分含量的变异均大于粉砂含量的变化,其中耕作土壤各粒级含量的变异系数要大于荒地土壤,各类土壤表层和下层粒度变异系数也不同.3)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的粒度参数存在差异.耕作土壤的平均粒径小于荒地土壤,且前者的分选性要比后者差,这与不同人为耕作方式对土壤粒度组成的扰动密切相关.
吴美榕李志忠靳建辉马鹏齐升吉凌智永
关键词:新垦荒地伊犁河谷
福建仙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1500年来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以福建北部屏南仙山泥炭剖面岩性、孢粉记录、C/N值作为参考,讨论了仙山泥炭剖面腐殖化度的气候环境意义。依据AMS^(14)C测年数据构建年代序列,以腐殖化度为主要代用指标,将最近1500 a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Ⅰ:AD 527—850,相当于隋唐温暖期,泥炭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温暖湿润;Ⅱ:AD 850—1750,腐殖化度总体较低,反映总体上较寒冷干燥的气候,其中中世纪暖期(MWP)信号较弱,而小冰期(LIA)寒冷气候表现明显。Ⅲ:约AD 1750至今,腐殖化度为剖面最大值,且波动较大,显示为温暖湿润环境。利用re dfit方法对泥炭剖面腐殖化度和C/N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发现,存在173 a、41 a、32 a、22 a的显著周期,反映了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张辉赵倩
关键词: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变化
福建晋江海岸带痷山沙丘遗址释光测年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海岸沙丘是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痷山(ASH)沙丘遗址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近1000a以来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时段及其对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赵倩张辉王贤立夏菁
关键词:光释光海岸沙丘风沙活动
伊犁河谷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粒度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林示范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个,测试分析了土壤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结合示范区土地利用现状,采用空间异质性方法研究了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沙和黏粒为主,其中粉沙和黏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由东南向西北,平均粒径表现为振荡变小的趋势,频率曲线依次为正偏、近对称、负偏的空间格局。母质、地貌等结构性因素是控制研究区表层土壤粒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人为的农林垦殖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加剧了示范区表层土壤粒径的结构变化。其中,低洼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中的黏粒含量增加,土壤板结现象加重,诱发了土壤次生盐渍化,这是新垦荒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农业生态问题。
靳建辉李志忠凌智永马鹏吴美榕齐升吉
关键词:粒度特征表层土壤空间分异伊犁河谷
利用MODIS影像反演沙漠化地区地表温度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当前利用 MODIS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过于复杂和缺乏简便易行的实地验证方法的不足,尝试了改进反演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反演结果的地面准同步测量验证方法和在沙漠化地区分类计算地表比辐射率的方法,简化了原劈窗算法所需参数的计算过程。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对新疆沙漠化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同步进行了该区域在各种天气条件和地表条件下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验证。经分析表明,在天空晴朗无云,无风,植被稀疏,地表类型均一,面积较大,沙质土壤且观测时刻与卫星过境时刻接近的条件下,该方法精度较高。研究表明改进的利用 MODIS 影像数据反演沙漠化地区地表温度方法和地面验证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适合于对沙化地区地表温度大范围且快速的遥感监测。
霍艾迪刘志丽康相武侯明许端阳靳建辉达伟
关键词:地表温度MODIS数据劈窗算法大气透过率地表比辐射率
海南岛东北海岸风沙沉积的光释光年代学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选取海南岛东北部JSD2和PQR2两个典型海岸沙质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共采集10个测年样品和89个指标分析样品,在室内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JSD2和PQR2剖面砂样以中细沙为主,粒度众数在225~400μm之间。风沙沉积后受化学风化作用呈现淡红棕色至红棕色;2)JSD2剖面OSL年龄范围为(2.20±1.09)~(9.89±1.65)ka,属于全新世风沙沉积;PQR2剖面年龄范围为(3.41±0.78)~(22.50±1.07)ka,上部为全新世风沙沉积,下部为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老红砂层;3)综合海南岛和华南其他海岸沙丘、海岸风沙年龄数据分析,研究区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年代序列可划分为10.5~6.0 ka B.P.和6.0 ka B.P.以来两个阶段,华南热带与亚热带海岸风沙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张文静张文静李志忠靳建辉李志星徐晓琳程延
关键词:海岸风沙光释光测年全新世海平面变化
东南沿海地区7500年前水稻种植的微体化石证据被引量:2
2022年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地区是农业和人口从亚洲大陆向台湾岛及东南亚岛屿等地区传播和迁徙的重要节点,对其早期农业出现的时间及其与区域环境背景关系研究是理解海岸带古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文章对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闽江下游的大坪顶遗址进行了详细的植硅体分析,在该遗址文化层堆积物中(约7500cal.a BP)发现了大量来自水稻茎叶的植硅体类型,并且在其早期遗存的陶片中发现了稻壳印痕和典型的水稻植硅体类型,指示水稻驯化程度的鱼鳞纹饰≥9个的水稻扇型植硅体占比达到44%,远高于已经建立的野生稻水稻扇型鱼鳞纹饰标准,说明早在7500年前后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水稻种植,将东南沿海农业活动开始的时间从距今5000年前推到距今7500年.对比区域早中全新世海平面与海岸线变迁的历史,认为东南地区早期水稻种植的出现与中全新世的高海平面和福州盆地的最近一次海侵相关,高海平面驱使的不断后退的海岸线和海侵形成的“福州湾”可能为北方稻农的南下提供了良好的天然通道.
左昕昕戴锦奇吴卫靳建辉葛威王银平任琳林映君裴瑶瑶谢辉
关键词:水稻植硅体海平面
1.2Ma以来闽中沿海长乐红色风化壳剖面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对闽中沿海长乐厚度8m的红土风化壳剖面(CL)间隔5cm采样,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组成测试,以OSL与ESR年龄确定年代学框架,据此探讨了1.2Ma以来红土沉积常量化学元素含量、组合及其比值记录的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Ma以来CL剖面第四纪红土风化强度介于红壤型风化壳和赤红壤型风化壳之间变化,表现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区红土风化壳特点;早更新世晚期为赤红壤型风化壳向红壤型风化壳转变,反映区域气候由湿热向较暖湿气候过渡;中更新世为红壤型风化壳向赤红壤型风化壳的过渡,反映区域气候由相对暖湿过渡到明显湿热的变化;晚更新世早期发育典型赤红壤型风化壳,区域气候呈现湿热气候特征;晚更新世晚期由湿热向温干转变,早期赤红壤型风化壳有向现代红壤风化壳的逆行演替趋势.CL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特征符合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东亚季风系统中夏季风盛衰变迁控制了研究区红土风化壳类型的动态变化.
靳建辉李志忠陈秀玲姜修洋齐升吉吴美榕祝淑雅陈斐然叶桂萍
关键词:更新世地球化学南方红土
福建仙山泥炭距今1400a以来的α-纤维素δ^(13)C记录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对福建屏南仙山泥炭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研究区距今1 400 a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仙山泥炭钻孔中α-纤维素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6.6‰^-11.3‰,其大幅度的波动特征主要与区域降水控制的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有关,当降水偏多时盆地积水形成类似湖泊的水下沉积环境,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δ13C值偏重的沉水植物;反之则以δ13C值偏轻的沼泽植物为主。依据AMS14C测年的结果,距今1 400 a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气候偏湿(AD 600~910年)-偏干(AD910~1640年)-偏湿(AD 1640年至今)3个变化阶段。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纤维素δ13C记录中出现的降水减少时期与太阳活动极小期(中世纪极小期、欧特极小期、沃夫极小期、史波勒极小期、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一一对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揭示太阳活动的减弱是控制研究区降水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预测区域降水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雷国良朱芸姜修洋李志忠靳建辉方克艳宋瑞卿
关键词:泥炭碳同位素降水太阳活动
福建海岛型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片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福建平潭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期海岛型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南岛语族从福建向南太平洋岛屿传播的关键区域。该时期典型遗址出土的陶器作为最直接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区域内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福建平潭海坛岛北部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出土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10件典型陶片和52个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以此为基础分析区域内不同文化时期的史前文化交流特征。同时结合闽东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演化和史前人类活动,探讨这一文化交流特征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陶片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显示壳丘头、龟山、东花丘3个遗址的陶土原料和产源地离散性弱,说明3个遗址在制陶取土环境上存在相似性;但龟山遗址D01号陶片化学元素组成与剩余陶片和遗址土样存在较大差异。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指示出自壳丘头文化期至黄瓜山文化期平潭地区有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和文化交流增加的趋势。③海平面波动、史前人类文化的延续和陶器烧制技术的提高是福建沿海地区文化交流增加的原因。
卫俊杰靳建辉左昕昕范雪春王晓阳危长福任永青邱俊杰谭典佳
关键词:陶片化学元素文化交流主成分分析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