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芬 作品数:12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空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体外构建人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体生成血小板的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构建脐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产生功能性血小板。方法免疫磁珠分选人脐带血CD34+细胞,通过RPMI1640培养基体外静态培养,加入定向分化因子TPO、FL、IL-3、IL-6产生巨核祖细胞;复苏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法制备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HAT筛选系统分选融合细胞,继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孔上层液中类血小板颗粒表面CD41、CD62p表达,血小板聚集试验、粘附试验检测血小板功能,瑞氏染色观察颗粒形态。结果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细胞培养7 d可增殖80倍,与胃癌SGC7901细胞株经PEG化学融合法融合成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率为(36.91±1.08)%;融合细胞培养10 d可增殖4倍,产生(6.1±1.21)×106/ml的类血小板颗粒;瑞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与正常血小板相似。类血小板颗粒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标志CD41及血小板活化后标志CD62p,与正常血小板比较,CD62p在类血小板颗粒中表达略降低:正常血小板(74.11±1.71)%、类血小板颗粒(71.04±1.64)%;CD41表达明显降低:正常血小板(88.83±3.26)%、类血小板颗粒(72.51±2.79)%(t=6.59,P<0.05);聚集试验表明具有正常血小板相似的聚集功能;血小板粘附试验:正常血小板(40.43±1.63%)、类血小板颗粒(35.53±4.06%)。结论通过PEG细胞化学融合法构建的脐带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能产生功能性血小板。 雷慧芬 范娅涵 孟强 尹智平 陆华 蒋天伦 赵树铭关键词:巨核祖细胞 脐带血 CD34+细胞 胃癌SGC7901细胞 血小板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不同温度时人体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调节血栓弹力图仪(TEG)的测试温度来模拟人体体温的变化过程,以了解普通人群在不同体温情况下TEG检测指标的变化,观察其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抽取47名临床患者(男26名,女21名),年龄范围(19-75岁),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各2 m L,调节血栓弹力图仪的温度至37℃、38℃、39和40℃,分别对47个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普通16项测试,观察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R、MA、ANGLE和CI值变化情况,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标本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将37℃时的TEG检测指标分别与38℃、39℃、40℃时的检测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中R值配对t检验的P值均为0,ANGLE值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1和0,MA值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23、0.003和0.001,CI值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4和0,所有P值均<0.05。数据统计学处理说明:不同温度下的检测参数R、MA、ANGLE和C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在体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做TEG检查,其结果会出现偏差,趋于高凝状态。 雷慧芬 樊凤艳 刘娟 李小薇 李翠莹关键词:温度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构建人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体生成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聚乙二醇(PEG)细胞化学融合法构建人脐带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并通过RPMI1640培养基继续培养使其产生功能性血小板的可行性。这一研究可为临床大量制备血小板提供一种新方法。 ... 雷慧芬关键词:巨核祖细胞 胃癌SGC7901细胞 血小板 文献传递 特定振动频率对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影响评价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模拟飞行特定振动频率对Labnet 6c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测量平地振动条件和平地非振动条件下Labnet 6c离心机在1 500 r/min档及3 000 r/min档时的实际转速。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平地条件检测标准B型RhD阳性(B^+)红细胞与倍比稀释抗-RhD IgG和抗-B IgM血清样本反应强度,分别筛选一个凝集强度为4+、3+、2+、1+、阴性时稀释倍数。评价平地和振动条件对于Labnet 6c离心机4+、3+、2+、1+、阴性抗-RhD IgG和抗-B IgM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平地振动条件下,在1 500 r/min档及3 000 r/min档Labnet 6c离心机转速与平地条件转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bnet 6c离心机1 500 r/min离心1 min进行检测时红细胞不能形成细胞扣,不适合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3 000 r/min 15s离心可以使检测红细胞形成细胞扣,适合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标定好的4+、3+、2+、1+、阴性抗-B IgM抗体、抗-D IgG抗体分别与标准B^+红细胞进行反应,平地非振动条件Labnet 6c离心机检测结果、平地振动条件Labnet 6c离心机检测结果、平地非振动条件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三者两两比较均Kappa值=100%。结论模拟大型客机飞行特定振动频率对Labnet 6c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影响。 范秀 白晓莹 肖军 雷慧芬 刘娟 李景琦 李小薇 樊凤艳关键词:振动 血型血清学检查 离心机 高原环境对人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在进入高原前后人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高原环境对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在平原和高原习服(90 d)后的血细胞,分析高原环境对个体血细胞的影响。结果高原习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升高(P<0.01),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出现下降(P<0.01);进入高原90 d后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有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P<0.01);高原习服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1),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则有所下降(P<0.01)。结论高原习服后血细胞红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指标代偿性升高,以满足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 肖军 李小薇 雷慧芬 祁术元 魏少平 王洪波 李翠莹 甘新宇 黄菲 杨俊龙关键词:低压低氧 外周血 血常规检查 高原环境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红细胞携放氧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世居平原人群红细胞携放氧的变化。方法应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血氧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人群血氧饱和度(Sp O2)、氧亲和力(P50)及血红蛋白(Hb)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对红细胞携放氧的影响。结果急进高原组的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氧亲和力数据显示习服组的氧释放能力为4个群组中最高;血红蛋白检测数据显示习服训练组显著高原其他3组,且世居高原人群血红蛋白数据低于其他3组人群。结论世居高原人群对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氧释放能力;世居平原的人群在进入高原初期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值的增加来提高其携氧能力,随着进入高原时间的延长,其释放氧的能力会逐步增加以来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 刘娟 李小薇 赵莲 肖军 尤国兴 雷慧芬 范秀 从小雪 周虹 李翠莹关键词:低压低氧 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 凝胶卡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凝胶卡法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及其疾病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收集凝胶卡初检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标本240例,送血型参比实验室做经典试管法及唾液血型物质等血清学实验,在血清学方法无法确定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试验。结果:在ABO血型正反定型初检不一致标本240例中,假凝集采用试管法后正反定型一致107例(44.58%),不一致的133例(55.42%),其中冷凝集素35例(14.58%)、AB抗原性减弱22例(9.17%)、ABO亚型16例(6.67%)、直抗阳性12例(5.00%)、抗体缺失或减弱11例(4.58%)、因药物及蛋白引起假凝集11例(4.58%)、唾液血型物质11例(4.58%)、ABO血型以外的同种抗体8例(3.33%)、异基因骨髓移植7例(2.92%);疾病分布情况为:血液病(16.83%)、肿瘤(11.88%)、心肺疾病(11.39%),经卡方适度检验分析,疾病分布差异显著。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凝胶卡血型鉴定假阳性较多;在血液病、肿瘤、心肺疾病等方面高发,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李翠莹 徐弘 雷慧芬 刘娟 李小薇关键词:ABO血型 正定型 反定型 干细胞体外扩增为巨核细胞并产生血小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接受化疗或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者,均需要补充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等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 雷慧芬 赵树铭关键词:干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客机运输对不同保存期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客机运输对不同保存期悬浮红细胞质量及保存期限的影响。方法保存了10、21、32 d的保养液为MAP配方的悬浮红细胞各6袋,每袋红细胞制备时均分为2袋,分别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保存了10、21、32d的红细胞依次分3批次进行实验。实验组血液分别搭乘播音-737客机往返飞行3 h,期间经历2次起降。对照组血液到达机场后直接返回医院,放置于本科室储血专用冰箱保存。前2批血液分别在飞行结束后及红细胞保存d28、d 35无菌取样15 mL进行血细胞计数、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悬浮红细胞上清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钾离子(potassium,K^+)和乳酸(lactic acid,LA)浓度检测。第3批血液分别在保存d21、28、35无菌取样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每批次实验结果均显示随着悬浮红细胞保存时间的延长,其上清中FHb、钾离子和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红细胞ATP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显著降低;红细胞计数结果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保存10、21、32 d后经历3 h大型飞机运输的悬浮红细胞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客机运输3 h,期间起飞降落均为2次,对保存10、21、32 d的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保存期限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魏少平 李柱 雷慧芬 祁术元 王洪波 刘娟 樊凤艳关键词:血液运输 悬浮红细胞 血液保存 EPAS1基因不同单体型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EPAS1基因突变位点在世居高原和世居平原人群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世居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后低氧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西藏藏族50名和平原汉族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测序进行EPAS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rs13419896,rs1868092检测。选择50名汉族进入高原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35 g/L、红细胞计数(RBC)差值≥1×1012/L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值≥0.1共20名作为观察组,其余3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之间携带不同单体型者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rs13419896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和汉族中分别为88.0%和27.0%,rs186809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和汉族中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SHEsis构建单体型结果发现,观察组中rs13419896和rs1868092单体型(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R=0.032,95%CI=0.003-0.382)。结论 EPAS1基因rs13419896(G>A)和rs1868092(G>A)位点突变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汉族人群进入高原后,携带EPAS1单体型rs13419896和rs1868092(A-A)既能更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又可以降低自身血液黏滞度,利于高原低氧习服。 李翠莹 李小薇 刘娟 雷慧芬 李景琦 熊梅 甘新宇 肖洁 黄菲 于丽君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液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