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 作品数:6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32例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全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8~39(14.4±9.8)岁,术前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PDA.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胸壁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封堵PDA.术后24h、1、3、6月及1a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2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18例术后即时行即刻胸主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4例有少许残余分流.X线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左心房、室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各年龄组继发孔型ASD的介入治疗.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继续观察. 王启贤 潘家华 喻卓 陈鹤 顾云 刘红明关键词: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介入治疗 反义EGFR寡核苷酸对Ang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GFR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VSMC,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经EGFR寡核苷酸转染再用AngⅡ刺激VSMC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大鼠VSMC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用Ang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可以减弱AngⅡ的促VSMC增殖效应。 朱艳霞 王启贤 邓东波 陈鹤 方勤 尹小龙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反义EGFR寡核苷酸对血管紧张素Ⅱ促VSMC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 le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RT-PCR、W estern-B 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率实验检测经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再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减弱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证明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王启贤 朱艳霞 尹小龙 邓东波 陈鹤 方勤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反义寡核苷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n=12)和假手术组(n=8),手术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假手术组开胸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分别抽取手术前和术后1、2、3、4、6、8、10、24 h血液,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H-FABP、C-TnI、CK-MB浓度.结果两组间比较分别于术后1 h H-FABP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 h cTnI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 h CK-MB差异有显著性(P<0.05).H-FABP平均升高时间为1.4 h,比C-TnI(2.6 h)和CK-MB(4.0 h)提前(P<0.05).结论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比C-TnI和CK-MB提前升高,是一种有价值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生化标志物. 邓东波 王启贤 方勤 陈国藩 陈鹤 朱艳霞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心肌梗死 CD_(40)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 2006年 陈鹤 王启贤关键词:CD40 CD40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CD40L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变化,并探讨其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斑块稳定性是否有关以及与血脂各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4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7例)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浓度.29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造影结果.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19.8±3.0)、(19.6±4.3)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8.3±3.2)ng/mL,P<0.05〕和正常对照组〔(2.6±1.9)ng/mL,P<0.05〕,而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sCD40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301,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比(r=0.4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CD40L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且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与sCD40L水平成正比,抑制sCD40L水平有望成为治疗再狭窄的重要方法. 陈鹤 王启贤 邓东波 朱艳霞 方勤关键词:可溶性 CD40配体 冠心病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