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雅琴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血脂
  • 6篇药物
  • 6篇他汀
  • 6篇他汀类
  • 5篇胆固醇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固醇
  • 4篇心血管
  • 4篇血管
  • 4篇血症
  • 4篇血脂异常
  • 4篇脂蛋白
  • 4篇他汀类药
  • 4篇他汀类药物
  • 4篇类药
  • 4篇类药物
  • 4篇降脂
  • 3篇调脂
  • 3篇调脂药

机构

  • 18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8篇陈雅琴
  • 14篇赵水平
  • 3篇来江涛
  • 3篇陈君柱
  • 2篇李向平
  • 2篇唐建军
  • 2篇周胜华
  • 2篇吴智鸿
  • 1篇于碧莲
  • 1篇台适
  • 1篇许丹焰
  • 1篇张志辉
  • 1篇刘玲
  • 1篇朱清一
  • 1篇彭道泉
  • 1篇叶慧俊
  • 1篇刘启明
  • 1篇李江
  • 1篇潘宏伟
  • 1篇龚海荣

传媒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七届南方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推广应用的系列研究
赵水平刘玲赵旺李建军李向平彭道泉许丹焰李江叶慧俊吴智鸿于碧莲陈雅琴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该研究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调脂药物降脂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M)合并心原性休克中(CS)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三家医院行ECMO治疗的成人FM合并CS患者,回顾性分析ECMO置入后相关指标变化,患者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使用机械循环辅助方式分为ECMO组和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组(联合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共有15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9(27,50)岁,女性9例。其中,6例发生心脏骤停,6例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治疗前比较,ECMO置入后患者的血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降低(中位值:8759.0 pg/mL比2964.0 pg/mL,P=0.002),血乳酸水平下降(中位值:5.1 mmol/L比1.7 mmol/L,P=0.008),动脉血酸碱度(pH)提高(7.3±0.2比7.4±0.1,P=0.026),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34.3±10.9)%比(50.0±11.7)%,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CMO单独辅助组8例,联合辅助组7例,与单独辅助组比较,联合辅助组患者中心脏骤停及联合使用CRRT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5例接受ECHO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接受CRRT治疗,4例发生血管并发症。11例(11/15)患者成功撤除ECMO辅助并存活出院,其ECMO辅助时间为4(3,7)d。其中,ECMO单独辅助组有7例(7/8),联合辅助组有4例(4/7)成功撤机并存活至出院。结论:ECMO辅助能为FM合并CS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ECMO联合IABP辅助循环多被动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主动预防性启动联合治疗可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台适孙佳星唐建军张志辉潘宏伟陈雅琴贺嘉朱清一周胜华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原性休克暴发性心肌炎
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干预被引量:1
2009年
"滞留-应答"学说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步骤是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与内皮下基质相互作用导致脂蛋白在内膜下滞留。鉴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直接干预血浆脂蛋白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益。阻止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与特异性内皮下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阻断辅助分子,如脂蛋白脂酶、分泌性鞘磷脂酶,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陈雅琴赵水平
关键词:脂蛋白脂蛋白脂酶蛋白多糖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谁才是始作俑者被引量:8
2010年
C-反应蛋白可用于监测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预测冠心病的预后以及预报健康人群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最近的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药物干预可以通过降低C-反应蛋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分析了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陈雅琴赵水平
关键词: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炎症
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自从他汀类药物问世以来,多项重要研究的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卒中的发生率,也有助于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陈雅琴赵水平
关键词:卒中降血脂药病症防治
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近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3倍。单纯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冠脉死亡的危险...
赵水平陈雅琴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糖尿病心血管病血脂异常
文献传递
高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双重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生理状态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被普遍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是冠心病的重要保护因子。然而,在某些病理状态下,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受损,甚至逆转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药物干预又可改善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用矛盾的哲学规律认识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更有成效地开展对HDL研究。
陈雅琴赵水平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辅酶A和泛硫乙胺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口服辅酶A和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223例三酰甘油(TG)2.3~6.5 mmol·L^(-1)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辅酶A组(n=114)和泛硫乙胺组(n=109),分别每日口服辅酶A 400 U和泛硫乙胺600 mg,治疗8周。分别于第0、4、8周采血,测定血常规、血脂参数、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和血糖。主要终点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TG的变化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率。并考察辅酶A和泛硫乙胺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辅酶A组和泛硫乙胺组TG分别下降26.0%和17.4%;治疗8周后,分别下降33.3%和16.5%,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8周后辅酶A组TC下降率高于泛硫乙胺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LDL-C和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泛硫乙胺和辅酶A均能降低TG,辅酶A作用优于泛硫乙胺,安全性良好。
赵水平陈雅琴陈君柱来江涛
关键词:乙酰辅酶A泛硫乙胺高三酰甘油血症多中心研究
冠状静脉窦缩窄装置:难治性心绞痛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近年来,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面,尽管药物及介入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由于不适宜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尽管接受了最佳的药物治疗,但心绞痛症状仍反复发作。针对难治性心绞痛的治疗,尝试了许多新型的治疗措施,但是没有一项治疗措施公认有效且被广泛应用。目前针对难治性心绞痛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并纠正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增加冠状静脉窦压力使冠状动脉血流从相对不缺血的心外膜向相对缺血的心内膜流动,从而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绞痛症状。经皮、静脉于冠状静脉窦内植入一个可经球囊扩张沙漏状不锈钢网状装置,导致冠状静脉窦固定狭窄,从而增加冠状静脉窦压力,目前针对该装置的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均不断得到证实,可能成为难治性心绞痛新的治疗选择。这篇综述将从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治疗方案及冠状静脉窦缩窄装置作为难治性心绞痛新型治疗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来阐述。
谢晋刘启明陈雅琴
关键词:难治性心绞痛冠状静脉窦
辅酶A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口服辅酶A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417例三酰甘油(TG)为2.3~6.5mmol·L-1的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n=207)和辅酶A组(n:210),分别每日口服非诺贝特200mg和辅酶A400U,治疗8周。分别于0、4、8周采取血样,测定各项血常规、血脂参数、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和血糖。主要终点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TG的变化率,次要疗效指标为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率。并考察非诺贝特和辅酶A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辅酶A组TG较基线平均下降17-3%,非诺贝特组下降31.6%;治疗8周后.辅酶A组下降23.8%,非诺贝特组下降3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辅酶A组HDL—C升高,但低于非诺贝特组(P〈0.01)。两组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转氯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在辅酶A组治疗后均无变化,而非诺贝特治疗后均有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辅酶A和非诺贝特均具有降低TG的作用,非诺贝特降TG的作用优于辅酶A,而辅酶A的安全性优于非诺贝特。
赵水平陈雅琴陈君柱来江涛
关键词:乙酰辅酶A非诺贝特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