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雄波

作品数:58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水利工程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黄河
  • 12篇水流
  • 8篇黄河口
  • 8篇河道
  • 8篇冲淤
  • 7篇神经网
  • 7篇神经网络
  • 7篇输沙
  • 6篇平滩流量
  • 6篇网络
  • 5篇入海流路
  • 5篇输沙用水量
  • 5篇渭河下游
  • 4篇有限体积
  • 4篇有限体积法
  • 4篇数学模型
  • 3篇迭代
  • 3篇迭代求解
  • 3篇淤积
  • 3篇三维水流

机构

  • 50篇黄河勘测规划...
  • 11篇河海大学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4篇黄河水利科学...
  • 4篇南京水利科学...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船第九设计...
  • 1篇黄河河口管理...

作者

  • 58篇陈雄波
  • 12篇钱裕
  • 8篇唐洪武
  • 8篇安催花
  • 8篇杨丽丰
  • 6篇唐梅英
  • 4篇张厚军
  • 4篇王莉
  • 3篇李世滢
  • 3篇杨振立
  • 3篇丁大发
  • 3篇王原
  • 3篇杜远
  • 3篇邱卫国
  • 2篇于守兵
  • 2篇段子冰
  • 2篇王万民
  • 2篇张贵金
  • 2篇赵麦换
  • 2篇陈松伟

传媒

  • 25篇人民黄河
  • 5篇中国水利
  • 3篇水运工程
  • 3篇第三届黄河国...
  • 2篇泥沙研究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防汛抗旱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六届全国泥...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首届河海沿岸...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入海流路行河方案研究
本文在分析黄河河口特点和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遵循黄河河口演变规律,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可行的黄河入海流路及行河方式,研究了黄河入海流路的改道控制条件、清水沟流路的改汊方案和备用入海流路行河方案...
安催花丁大发唐梅英陈雄波
关键词:入海流路
文献传递
岩溶坝区黏土固化防渗材料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岩溶地区水利工程防渗材料的选择除满足工程要求、控制造价外,还要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根据拟建的托口水电站实际情况,对取自工程料场的黏土配制的固化防渗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常配比范围内,最优配比28 d龄期的结石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277 MPa;为满足水电站高水头下的帷幕强度要求,提高水泥用量,当黏土与水泥质量一致时,最优配比情况下的结石体28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4.036 MPa,抗剪强度达到1.05MPa,19d塑性强度达到0.172 MPa;在岩溶坝区应用黏土固化浆液进行防渗帷幕灌浆时,调整配比可满足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应进行现场工程试验。
张贵金梁经纬杨松林陈雄波
关键词:防渗工程
GIS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从分析GIS提供的空间分析插值算法出发,提出了应用地形栅格转换插值为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生成可用的基础地形数据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成功模拟了拟建的西安—铜川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附近多种水情、多种工况下的流场和水位场。
王彤陈雄波王莉
关键词:数学模型二维水流ARCGIS
黄河口刁口河流路输沙容量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介绍了刁口河河道近况,阐述了进行黄河入海流路输沙容量研究的意义,给出了刁口河再次使用后的地形条件,根据设计水沙系列和刁口河与现状清水沟联合运用方案,建立了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方案的泥沙冲淤量及其空间分布;按照西河口流量为10 000 m^3/s时水位不超过12 m的控制条件,计算了各方案刁口河行河末期通过的泥沙量,其最大值为该流路的输沙容量,为187.3亿t,经分析论证该数值是比较合理的。
陈雄波鲁俊陈松伟
黄河小浪底坝区蓄水过程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考虑高含沙水流特殊的运动规律 ,选用适当的公式和参数 ,得到多沙河流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方程 ,用SIMPLER程式求解 .求解过程中为提高数学模型的精度 ,根据高含沙水流特性 ,采用了将沙场与流场进行耦合计算的方法 ;对沙场收敛条件提出应满足含沙量场与挟沙力场均稳定的观点 ,并给出了具体的判断式 ;对恢复饱和系数的取值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利用数学模型对黄河小浪底坝区物理模型的蓄水过程进行了模拟 ,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物模地形变化的对比 ,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
陈雄波于清来唐洪武
关键词:泥沙淤积数学模型蓄水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汊河方案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汊、清8汊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0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清8汊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65 km左右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清8汊河,清8汊河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
唐梅英谢越韬陈雄波崔萌钱裕
关键词:北汉黄河口
渭河下游输沙用水量研究中的创新实践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确定渭河下游输沙用水量,研究中开展了创新实践:①探讨了渭河下游场次洪水冲淤量的确定方法,采用资料系列插补延长、两次修正、综合平衡等步骤,使单场洪水的冲淤量计算定性准确、定量合理,进而得到非漫滩洪水的冲淤临界条件;②分析了汛期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来沙量、冲淤水平和河道边界条件的关系,建立了比较合理的输沙用水量计算公式,可得到不同水平年的输沙用水量;③应用模仿法、组合法、希望点列举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解决了渭河下游输沙用水量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成果可满足规划阶段工作的要求。
陈雄波杨丽丰张厚军李世滢
关键词:河道冲淤平滩流量输沙用水量渭河下游
宁蒙河段冲淤量和平滩流量影响因素的BP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宁蒙河段冲淤量和平滩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进行宁蒙河段冲淤规律分析时,汛期或年度因变量可选择冲淤量和平滩流量的变化值,自变量可选择下河沿站来水量和来沙量、区间来水量和来沙量、流量分级以及当年汛期是否漫滩的判别数。
王莉陈雄波程冀
关键词:冲淤量BP模型平滩流量宁蒙河段
水流挟沙力研究的BP-GA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BP网络的初始参数。BP网络方法和BP-GA算法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挟沙力影响因素可由水流流速、比降和颗粒沉速确定;BP-GA算法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的BP网络方法。
陈松邱卫国陈雄波
关键词: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水流挟沙力
邕宁铁路大桥的建设对邕江行洪及附近流场影响
建立了邕宁铁路大桥桥位所在河段(约3km)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与一维水面线推算结果符合良好。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铁路大桥的建设对河道行洪能力及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大桥的建设对对防洪影响较小,流场改变幅度不大...
顾列亚陈雄波
关键词: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流场行洪能力河床演变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