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陈

作品数:266 被引量:3,029H指数:3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3篇电气工程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电子电信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3篇电力
  • 105篇电力系统
  • 44篇直流
  • 34篇输电
  • 33篇振荡
  • 30篇电机
  • 28篇电压
  • 27篇电网
  • 27篇暂态
  • 25篇发电机
  • 24篇电系统
  • 21篇低频振荡
  • 21篇直流输电
  • 21篇无功
  • 19篇输电系统
  • 17篇暂态稳定
  • 16篇电压稳定
  • 16篇高压直流
  • 15篇系统稳定
  • 11篇励磁

机构

  • 25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国家电网公司
  • 8篇清华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5篇中国南方电网
  • 4篇上海电力学院
  • 4篇上海市电力公...
  • 4篇南方电网科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华东电力试验...
  • 2篇华东电网有限...
  • 2篇国网天津市电...
  • 2篇上海利思电气...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广东电网公司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大众汽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66篇陈陈
  • 29篇王西田
  • 21篇曹国云
  • 20篇解大
  • 19篇姚钢
  • 18篇苏建设
  • 18篇周荔丹
  • 18篇艾芊
  • 17篇杨帆
  • 14篇王杰
  • 12篇江秀臣
  • 12篇黄成军
  • 12篇杨秀
  • 11篇钱勇
  • 10篇纪飞峰
  • 9篇徐英新
  • 9篇宋文祥
  • 9篇顾丹珍
  • 9篇黄方能
  • 8篇史慧杰

传媒

  • 40篇电力系统自动...
  • 36篇中国电机工程...
  • 20篇华东电力
  • 17篇电网技术
  • 16篇电力自动化设...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继电器
  • 9篇电工技术学报
  • 6篇电力系统及其...
  • 4篇高电压技术
  • 3篇上海电力
  • 2篇大电机技术
  • 2篇中国电力
  • 2篇高压电器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控制与决策
  • 2篇华北电力技术
  • 2篇电机与控制应...
  • 2篇南方电网技术
  • 2篇电力系统保护...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9篇2009
  • 22篇2008
  • 24篇2007
  • 19篇2006
  • 42篇2005
  • 21篇2004
  • 20篇2003
  • 14篇2002
  • 15篇2001
  • 14篇2000
  • 10篇1999
  • 3篇1998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TDS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建模及仿真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在RTDS中进行大规模交直流系统的实时仿真,准确研究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需要对直流输电及其控制保护系统进行详细建模。参照实际直流控制保护柜内的程序,搭建了基于RTDS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并与直流控制保护柜进行了响应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齐一崔勇陈陈郭强
关键词:RTDS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配网中消弧线圈的可控硅调节电抗器参数设计被引量:3
2002年
提出用于6~66kV配电网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的可控硅调节电抗器参数设计的准则;即具有良好的基频运行特性和最佳的滤波效益(满足一次绕组电流的正弦波畸变率不超过允许值)。根据这两个指标对一、二绕组间漏感和三绕组中的滤波器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设计三绕组的滤波器主要是对3次谐波有较好的滤波性能。通过EMTP仿真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设计准则是正确的,它能够对实际装置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但在参数精确设计中,还需认真地考虑电网谐波阻抗、等效频率偏差、偏振电感值、电阻、谐波指标、使用环境和经济成本等众多现实因素。
苏建设陈陈
关键词:消弧线圈参数设计配电网城市电网
9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主要研究了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中的 2台 90 0 MW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扭振及疲劳寿命损耗。轴系扭振模型采用集中参数等值模型 ,整个轴系分为 6段。计算结果表明 ,机组扭振频率避开了工频与倍频 ,轴系不会因共振而破坏。
杨秀王西田陈陈杨天海袁伯英
关键词:机组轴系扭振
HVDC小信号动态建模
传统的HVDC准稳态模型不适用于对电力系统高频模式动态特性的分析。本文运用采样-数据建模方法,建立了 HVDC 的小信号离散系统模型,并进行连续化,从而得到连续时不变的线性系统模型,通过与 HVDC 非线性时域仿真结果对...
杨秀陈陈
关键词:小信号动态建模HVDC
文献传递
平均插值小波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0年
现有小波基 ,如 Symmlet小波、Meyer小波等在应用时 ,普遍存在边界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增加数据采集窗的宽度 ,即增加分析信号的数据量 ,才能加以消除。文中根据 Donoho提出的构造平均插值小波基的方法 ,构造出 2 ,4,6,8阶平均插值小波 ,利用其边界校正的优点 ,在对信号进行分析时 ,可自动消除“边界”现象 ,而且故障信号在变换域内能量更集中 ,可大大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实例证明 ,平均插值小波能较好地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实时检测。
徐淑珍陈陈朱子述
关键词:故障检测电力系统
TCSC与SVC用于提高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仿真研究被引量:52
2004年
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为保证足够的传输功率且不必在故障时切机,考虑同时采用晶闸管控串联补偿器(TCSC)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来提高系统保持同步的能力。采用多机系统中TCSC和SVC以能量函数法为指导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提高系统功角稳定,而且与网络参数无关,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典型的高压远距离交流输电系统,采用NETOMAC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了TCsC和sVC以及一些辅助措施在各种严重故障下对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作用。通过比较证实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
柯宁苏建设陈陈
关键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TCSCSVC输电系统仿真
基于非线性方法的UPFC线路功率控制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可以有效的控制线路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本文基于UPFC 控制线路功率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根据系统能量守恒的特点构造出满足Lyapunov大范围渐近稳定的函数,再结合微分几何的精确线性化方法,将控制系...
奚玲玲艾芊陈陈顾承红靳静
关键词:LYAPUNOV函数非线性控制
文献传递
计及STATCOM的动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被引量:6
2010年
系统随机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分析系统中随机参数对动态仿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点估计法的动态电压稳定性概率评估方法。该方法引入两点估计法并结合准稳态分析过程来评价系统动态电压稳定性,考虑到STATCOM在电压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计及STATCOM的系统进行研究,并统计系统节点电压在随机故障下的电压跌落概率指标,快速得到所求变量的近似分布。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对系统的分析规划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陈闽江陈陈吴蓓周孝法曹国云
关键词:动态电压稳定STATCOM
工厂配电系统电能质量仿真与治理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某汽车厂车身车间电能质量治理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动态无功补偿器和有源滤波器并联运行的补偿方案。给出了无功补偿器和两台APF并联运行的主电路,优化CT的安装位置,实现了谐波电流的前馈、反馈控制。设计了无功补偿器的参数,分析了无功补偿器分组投切和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并采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EMTP)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和现场测试结果吻合,该方案能显著提高10/0.4kV系统功率因数,并使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达到IEEE 519-1992的要求。
徐琳韩杨云伟俊姚钢周荔丹陈陈
关键词:电能质量谐波污染无功补偿节能降耗
基于H_∞鲁棒控制理论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设计被引量:38
2006年
对含串联电容补偿的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通过在整流站附加相应的控制信号可以削弱次同步振荡,以往在设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时忽略了逆变侧对次同步振荡特性的影响。实际分析表明,逆变侧交流母线的强弱以及逆变站不同的控制方式对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有显著影响。作者运用H∞鲁棒控制理论设计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把逆变侧交流短路阻抗变化、逆变站控制方式的改变以及系统运行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系统模型幅频特性差异看作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并把在可行变化范围内对应的不确定界用相对简单的频域函数描述,把设计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归结为求解H∞鲁棒控制理论的混合灵敏度问题。特征根分析与时域仿真计算表明所设计的阻尼控制器能在较大的运行条件变化范围内可有效地抑制次同步振荡。
杨秀王西田陈陈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H∞鲁棒控制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