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超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战略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有孔虫
  • 4篇底栖有孔虫
  • 4篇南海北部
  • 4篇南海西部
  • 3篇末次冰期
  • 3篇甲烷
  • 3篇浮游有孔虫
  • 3篇冰期
  • 2篇地质
  • 2篇地质调查
  • 2篇地质调查成果
  • 2篇第四纪
  • 2篇岩心
  • 2篇永暑礁
  • 2篇同位素
  • 2篇浊流
  • 2篇浊流沉积
  • 2篇晚第四纪
  • 2篇末次冰期以来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机构

  • 15篇广州海洋地质...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15篇陈超云
  • 9篇陈芳
  • 4篇周洋
  • 4篇苏新
  • 4篇邱燕
  • 4篇钟和贤
  • 4篇陆红锋
  • 4篇刘广虎
  • 3篇吴庐山
  • 3篇杨丽娟
  • 3篇彭学超
  • 3篇李学杰
  • 2篇朱照宇
  • 2篇王金莲
  • 2篇李扬
  • 2篇杜德莉
  • 2篇廖志良
  • 2篇刘方兰
  • 2篇朱本铎
  • 2篇郑凯清

传媒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南海地质研究
  • 1篇南极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十五”重要...
  • 1篇我国专属经济...
  • 1篇海洋地质、矿...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中生物组分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5
2009年
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4口钻孔(BY1、BY2、BY3、BY4)岩心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以来该区沉积物中硅质和钙质生物组分丰度具有较大时间和空间变化。从时间上看,硅质生物在晚中新世—上新世几乎缺失,中更新世以来约40万年(0~24m)才较多出现,18万年以后繁盛,大于0.15mm粗粒级有孔虫在晚中新世期间丰度很低,而在更新世—上新世丰度很高;空间上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钻井岩心中生物丰度变化范围较大。根据硅质生物丰度变化可推测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海水表层古生产力极低,而中更新世以来古生产力相对较高。南海北部钙质生物丰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的输入量,在钻探区可识别2个可能具有不同物质来源的小区块,如BY1、BY2孔晚中新世—上新世陆源物质的输入量高于更新世,BY3和BY4孔更新世陆源物质的输入量高于上新世。2007年本区钻探结果揭示的一个令人惊奇和十分独特的现象,水合物以高达20%~49%饱和度状态分散在细粒沉积物(黏土粉砂)孔隙中,本研究发现这些矿层富含钙质生物组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而硅质组分贫乏。由此初步推测,大量钙质生物组分的存在可能增加了黏土粉砂沉积物的孔隙空间,从而为大量水合物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沉积孔隙空间。
陈芳苏新周洋陆红锋刘广虎陈炽新陈超云
关键词:晚中新世以来
南海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正>本项目提交了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24幅图件(其中基本图件12幅、其他辅助图件12幅)、7份说明书和1份成果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用实测资料完成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永暑礁幅(国际分幅编号...
邱燕彭学超朱本铎钟和贤杨丽娟吴庐山杜德莉刘方兰陈超云
文献传递
南海SA09区块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研究报告
彭学超陈超云李唐根杨丽娟廖志良郑凯清何树平李扬屈小娟崔秀云
利用本次调查获取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以往调查的老资料进行了综合处理、分析,编制了区块沉积物类型图、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T平面图。通过对大量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沉积物柱状样样品的测试分析,获取了大量...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地质地球物理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晚第四纪有孔虫埋藏群特征及其环境初探被引量:1
1996年
分析了采自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海槽中PC10孔(753cm长)的39个样品,共鉴定有孔虫14属21种。有孔虫埋藏可分为硅质壳、钙质壳和混合壳组合。硅质壳组合代表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相对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钙质壳组合是浊流沉积的产物,反映了很强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混合壳组合则代表趋于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由强渐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晚第四纪以来,本区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过程。
陈超云
关键词:晚第四纪有孔虫沉积环境古动物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古环境变化:YSJD-86GC柱样的证据被引量:1
2007年
采自南海南部的YSJD-86GC柱样(113°02.5860′E,10°18.1740′N,水深2 651m,柱长1.68m)提供了该区近27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沉积物岩性特征、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全岩样品AMS14C测年、氧稳定同位素等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陆坡—半深海沉积环境;氧同位素Ⅱ期以来表层海水古温度逐渐增高;温跃层在氧同位素Ⅱ期相对较浅,之后逐渐变深,全新世中期以来又再次变浅。11—9.5ka BP期间有一次古气候回返事件,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6—5ka BP期间古气候波动较大,是全新世中期气候波动剧烈阶段的记录。
邱燕朱照宇钟和贤付淑清陈超云
关键词:末次冰期浮游有孔虫古环境南海南部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全新世古海洋学被引量:20
1999年
据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RC26-16孔提供了南海北部近15200a来古海洋学的连续沉积记录。其古海洋学发展过程可分为3期,(1)最后冰期(15.2~13.3ka);(2)冰消期(13.3~9.0ka);(3)间冰期(9.0ka~现代)。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时,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由18℃上升至24℃,夏季则保持在27~29℃之间。在11ka时,冬季水温曾短暂的一度变凉(约3℃),此可能代表区内新仙女木事件。末次冰期时,夏季与冬季温度差约为9℃,它的变化幅度较全新世的5℃要大。末次冰期时,表层水(0~50m)与次表层水(50~100m)间碳、氧同位素递减梯度较全新世的为小。15~13ka时大洋表层动物衍生营养含量相对较高,推测这与较强的冬季风导致较强的上升流,而造成高养分和高生物生产率有关,全新世时冬季风变弱。全新世碳酸盐补偿深度和有孔虫溶跃层较浅,5.3ka时有短暂的变深,浮游有孔虫保存高峰和碳酸钙高峰值发生在14~12ka间,相当于全球性的TerminationⅠ事件。
魏国彦李孟扬段威武陈超云陈超云
关键词:古海洋学晚第四纪南海北部末次冰期全新世
南海西部深海平原浊流沉积特征研究
本文采用位于南海西部深海平原的SA14-34柱状样,对深水区浊流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晚更新世以来该柱状样浊流沉积发育,至少有6层浊积层.浊积层厚约10~53cm,具有粒度较粗、异地钙质微体生物化石丰富和陆源碎屑矿物含...
陈芳李扬陈超云王金莲
关键词:南海西部浊积物
文献传递
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关系定量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南海西部 4°~ 18°N ,10 8 5~ 115°E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定量分析表明 ,从陆架至深海盆区 ,随着水深增加 ,底栖有孔虫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而浮游有孔虫在上陆坡区水深 2 0 0~ 2 0 0 0m处最丰富 ,向浅水和深水方向 ,其丰度均下降 ,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 (P)与水深 (D)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陆架区和陆坡-深海盆区 ,两者关系完全不同 :在陆架区随水深增加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明显增大 ,而在陆坡 -深海盆区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经定量拟合水深小于 2 0 0m的陆架区 ,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满足关系式 :lnD =0 0 2 1P +3 2 0 8;而在水深大于 2 0 0m的陆坡 -深海盆区 ,两者满足D =- 5 2 6 3P +5 2 10 5 2。这主要是由于陆架区随水深增加 ,浮游有孔虫增加 ,但水深大于 2 0 0m后 ,碳酸盐的溶解起主要作用 ,浮游有孔虫比底栖有孔虫更易于溶解 ,造成其含量随水深增加而下降。
李学杰陈芳陈超云郭华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海盆陆架区底栖有孔虫
南海西部深海平原SA14-34岩心浊流沉积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对位于南海西部深海平原的SA14-34岩心进行详细的沉积物组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心岩性复杂多变,沉积了粘土、粉砂质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砂和粉砂质砂等7种沉积物类型。浊流沉积发育,至少已识别出4个特征明显的浊流层。浊流层厚度为18~120 cm,具有粒度较粗呈下粗上细、异地钙质微体生物化石丰富、陆源碎屑矿物含量高、SiO_2/Al_2O_3比值和CaCO_3含量高四大特点。并对浊流沉积的物质来源、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浊积物主要来自西部陆架-陆坡区,有利的地形、丰富的物源和频繁的海底火山活动诱发的地震是浊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陈芳李学杰刘坚陆红锋王金莲张欣廖志良陈超云
关键词:浊流沉积南海西部
南海西部表层沉积物钙质浮游生物分布与碳酸盐溶解被引量:10
2003年
对南海西部300多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分析表明,几乎所有样品均含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但丰度相差十分悬殊,浮游有孔虫丰度介于0.5~36673个/g之间,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为0~1725个/10个视域,两者的分布规律相似。在陆坡区钙质浮游生物最富集,尤其在西沙群岛西南、南沙西部礁滩附近海区丰度最高;向深海盆区和陆架浅水区,钙质浮游生物丰度均下降。但从两者的丰度分布来看,其溶解程度不同,浮游有孔虫更容易溶解,在200~2000m水深区,丰度最高,2000m以下丰度锐减;而钙质超微化石的最富集区在500~3000m,且3000m以下仍较丰富。从碳酸盐的分布来看,本区碳酸盐的临界补偿深度(CCrD)为3500m,而CCD大于4300m,碳酸盐的溶解主要由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构成。
陈芳李学杰陈超云郑凯清黄雪华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碳酸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