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婷
-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沙培林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国内文献系统评价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对沙培林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方法:计算机及人工检索中文文献,将纳入文献报道的患者性别、年龄范围、畸形类型、部位、大小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合并,计算各种类型血管瘤、脉管畸形的疗效。结果:纳入的22篇文献20篇为临床回顾性研究,非随机、非对照。沙培林对不同类型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愈率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57.07%,毛细血管瘤71.43%(鲜红斑痣血管瘤80%),囊状淋巴管瘤76.83%,混合及海绵状淋巴管瘤53.6%。结论:目前资料显示,沙培林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脉管畸形有一定疗效;与平阳霉素相比,沙培林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更好一些。应根据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最新分类,重新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魏海刚邱雅陈玉婷李蜀光
- 关键词:血管瘤脉管畸形体表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 2016年
-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有效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01—2015-12期间,54例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病例中,失败病例的详细资料,寻找可能导致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坏死的原因。结果:54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病例中有12例发生坏死,其中有2例全部坏死,10例部分坏死;1例因术中发现股前外侧皮瓣供血动脉发生变异,导致皮瓣全部坏死,1例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抢救失败导致全部坏死,其余10例部分坏死病例中,9例为静脉性栓塞,1例为动脉性栓塞,经重新打开吻合血管清除血栓后部分存活。在经处理后皮瓣存活的病例中,6例伴有糖尿病,血糖波动明显,2例为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明显,2例为放疗后患者。结论:术前积极处理基础疾病,熟悉股前外侧皮瓣的走形,术中熟练掌握吻合血管技巧,术后仔细观察和护理,是减少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重要措施。
- 陈玉婷李蜀光魏海刚
- 关键词:游离皮瓣坏死组织缺损
- 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种植体材料的抗菌活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种植体表面涂层材料的抗菌性能,为种植体表面材料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种植体周围炎可疑致病菌株牙龈卟啉单胞菌(Pg)、血链球菌(Ss)、金黄色葡萄球菌(Sa),以TC4(钛合金)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材料的抗菌效果,并采用时效法测试时间长短对材料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采用贴膜法对Nano-TiO2涂层试件抗菌效果进行定量测试,对Pg、Ss、Sa的抗菌率分别为94.02%、99.34%、98.72%,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时效法测试时间长短对材料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材料表面细菌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材料对3种可疑口腔致病菌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其抗菌性能优于TC4材料;其抗菌效果无时间依赖性,具有一定的抗菌稳定性和持久性,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 李蜀光陈玉婷魏海刚李婉霞张继平陈蕾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种植体
- 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估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功能性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及术前增强CT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口腔癌患者8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血管吻合采用端端吻合法,分析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大小、修复部位和存活情况等。术前行供瓣区增强CT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排查腓骨肌皮瓣血管变异。结果:1例牙龈癌患者存在腓动脉与胫后动脉共干,改用其他肌皮瓣修复;余7例游离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均携带1块皮岛,皮岛6cm×2cm^10.0cm×3.5cm,用于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语音功能基本正常,面部外形、功能及咬合关系良好。下肢功能在术后2周~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术前CTA检查对游离腓骨肌皮瓣的供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游离腓骨肌皮瓣的骨量充足,具有骨膜和骨髓双重血供,抗感染能力强。可根据需要做截骨塑形从而更加准确地恢复颌骨牙槽突形态,腓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皮质骨的厚度也十分适合牙种植体的植入。游离腓骨瓣的皮岛还可作为术后血供的观察窗,是能够同时兼顾颌骨缺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功能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
- 魏海刚李蜀光魏人前陈玉婷
- 关键词:口腔肿瘤腓骨肌皮瓣颌骨缺损血管造影术
- 微创骨增量技术修复颌骨良性病灶术后骨缺损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应用硫酸钙骨粉(粒)(Stimulan)修复颌骨良性病灶微创手术后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微创硫酸钙骨粉(粒)填塞颌骨良性病灶术后骨腔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和应用经验。颌骨良性病灶刮治术后,将硫酸钙骨粉(粒)直接填入骨腔,恢复正常外形后,表面覆盖明胶海绵,再将粘骨膜瓣复位,严密缝合。结果本组25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口腔颌面部外型及牙槽形态正常,牙齿稳固,咬合关系正常,咀嚼功能良好。术后3-6个月X线片追踪观察,填充腔骨质形成均良好,有骨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缺损区骨密度增高明显,有较多的新骨小梁修复,患牙保存好。结论颌骨良性病灶术后,应用微创硫酸钙骨粉(粒)充填骨缺损区,引导或诱导骨组织的功能再生性愈合,是一种理想的颌骨骨缺损组织再生修复材料;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保留了受累牙齿,保持了颌面部及牙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魏海刚邱雅陈玉婷陈乐静李蜀光
- 关键词:颌骨缺损硫酸钙微创技术骨再生
- A群链球菌制剂、平阳霉素联合强的松龙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前瞻性观察并评价A群链球菌制剂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颌面部脉管瘤120例,随机分组采用A族链球菌制剂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并记录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血管瘤36例,A群链球菌制剂组15例,治愈8例(53.33%);平阳霉素组21例,治愈12例(57.14%)。静脉畸形40例,A族链球菌制剂治疗组19例,治愈13例(68.42%);平阳霉素组21例,治愈14例(66.67%)。淋巴管畸形44例,A族链球菌制剂治疗21例,治愈14例(66.67%);平阳霉素治疗23例,治愈6例(26.09%)。结论:A族链球菌制剂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效果更为明显,A族链球菌制剂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和静脉畸形均有效。
- 魏海刚邱雅陈玉婷李蜀光
- 关键词:血管瘤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平阳霉素
- 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TC4材料对种植体周优势菌的抗菌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涂层的TC4材料对种植体周优势菌的抗菌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种植体周围炎可疑致病菌株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Nano-TiO2涂层的TC4材料(实验组)和未涂层的TC4材料(对照组)进行抑菌圈测定,并通过测定细菌量比较两种材料的抗菌效果。结果(1)经过适宜条件下的培养,Nano-TiO2涂层的TC4试件与未涂层的TC4试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为0mm;(2)两种试件经全皿计数法得出的菌落计数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4.02%、99.34%、98.72%。结论采用Nano-TiO2涂层的TC4材料对3种可疑口腔致病菌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其抗菌性能优于未涂层的TC4材料;抑菌圈法不适用于TC4和Nano-TiO2这类低可溶性材料的抗菌活性实验。
- 李蜀光陈玉婷张继平魏海刚霍顺平陈烈金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活性种植体
- 成人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体会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患者实施保留舌神经、舌下神经的血管畸形切除术。结果:术后血管病变缩小程度达Ⅳ级(优)10例,Ⅲ级(良)2例,术后无口底血肿发生。随访0.5~3年,1例术后出现伸舌偏斜,6个月后复诊伸舌居中,功能恢复;其余患者无舌肌萎缩和舌运动障碍,血管畸形未见明显复发,吞咽障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成人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采用手术切除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术中保护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及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陈玉婷魏海刚李蜀光
- 关键词:口底咽旁血管畸形外科手术
- NTN/PGLA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导管修复,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NTN/PGLA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标记,甲苯胺蓝染色对面运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术后早期,NTN/PGLA的修复有效改善细胞形态,伤后5周存活神经元细记数明显比自体神经移植多(P<0.05);伤后10、14周,NTN/PGLA的保护作用减弱,NTN/PGLA侧与自体神经移植侧存活神经元记数无显著性差异,HRP逆行追踪NTN/PGLA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异。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出现神经元的分布异位,而NTN/PGLA侧仅1例出现。结论:成年动物(兔)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其形式以凋亡为主,兼有坏死;应用NTN/PGLA导管的修复早期对FMNs有明显保护作用,长期则可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当的效果;且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
- 魏海刚邱雅李蜀光许彪陈蕾陈玉婷
- 关键词:NTNPGLA面神经神经元
- 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和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和以甲壳素涂层的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制作兔双侧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以右侧面神经为实验组,用甲壳素涂层后PGLA制成神经导管桥接缺损神经,并向神经导管的管腔注入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30μl;以左侧面神经为对照组,行翻转自体神经修复。术后观察实验动物双侧面部的运动情况,行双侧面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于术后5、10、14周处死8只动物,观察神经再生室的解剖形态,取再生神经近、远段制作环氧树脂包埋半超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生长情况。结果:术后5周,实验组动物17%静止时有下唇口轮匝肌轻微运动,神经电位未引出,切断导管可见有明显的再生神经纤维沿导管内壁生长;对照组83%有轻微的口轮匝肌运动,移植段神经干表面水肿,有纤维样组织形成。术后10周,两组均可见明显口轮匝肌运动,神经断端间均有神经纤维连接,其中对照组纤维较韧,外有瘢痕组织包裹。术后14周,实验组可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粗大,分布均匀,面肌联带运动较少,而对照组同期再生神经有髓纤维较多,但近段部分神经纤维髓鞘呈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较少,且面肌联带运动较多。两组术后5、10周的面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有髓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及以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再生神经质量优于自体神经修复。
- 魏海刚李蜀光邱雅张佩华陈玉婷陈蕾
- 关键词:面神经缺损神经营养因子甲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