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谷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女权
  • 2篇女权主义
  • 2篇文学
  • 1篇第三世界文学
  • 1篇艺术人类学
  • 1篇义理
  • 1篇因果关系
  • 1篇中国文艺
  • 1篇中国文艺理论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活动
  • 1篇世界文学
  • 1篇书评
  • 1篇女权主义理论
  • 1篇主体性
  • 1篇自主性
  • 1篇文学本
  • 1篇文学本体
  • 1篇文学理论
  • 1篇文学理论研究

机构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文艺报》编...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5篇陈燕谷
  • 1篇孙文宪
  • 1篇彭富春
  • 1篇许明
  • 1篇孙津
  • 1篇潘凯雄
  • 1篇贺绍俊
  • 1篇靳大成
  • 1篇张首映
  • 1篇陈墨
  • 1篇刘禾
  • 1篇王宁
  • 1篇刘慧英
  • 1篇钱竞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3
  • 1篇1988
  • 1篇198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反民族国家的话语的崛起——无政府女权主义的历史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20世纪初在中国所传播的无政府主义,从一开始就高举男女平等的旗帜,"男女革命"成为它的全面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无政府女权主义基于反民族国家的政治立场,他们与主流的女权启蒙相对抗,反对妇女参政、就业等妇女解放的常规途径,而倡导一种乌托邦式的取消婚姻家庭的男女平等模式,但其中作为女性的何震与那些男性无政府主义者不尽相同,她更多地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女性处境与立场发言。某些男性无政府主义者为了惊世骇俗而提出"男女杂交",在貌似激进的阐述中却露出了"强种"这一民族国家话语的尾巴,从而走向了自己立论的反面。
刘慧英陈燕谷
关键词:民族国家
文学理论中的第三世界话语——评《以理论的名义:阶级、民族、文学》
2003年
陈燕谷
关键词:文学理论研究书评第三世界文学
主体性与美学问题被引量:1
1988年
本文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与动物的最高层次的区别,它是超越了维持生存的需要,超越了因果关系和功利效应的,人的自由自主的需要。这种需要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性价值,这种价值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创造出来。当人类的基本活动都成为审美活动,审美成为整个人生的内容时,人就将实现全面的超越和解放。
陈燕谷
关键词:主体性审美活动美学问题因果关系自主性
一个现代思想的先声:论何殷震对跨国女权主义理论的贡献被引量:9
2014年
人们熟知的有关女权主义思想的起源,总是被追溯到欧洲男性自由主义的哲学源头,而有关早期中国女权思想发生的现存论述,也同样被纳入由晚清汉族男性所发起的启蒙主义话语之中。为了正本清源,本文发掘晚清女权理论家,《天义报》主编何殷震(何震)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她对"男女有别"的新颖独到的分析,试图阐明其批判工作的力度与丰富性。本文认为,早在五四运动之前,何殷震就明确揭示了"男女有别"不但内在于古代父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术和家庭等体制,而且更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形态、私有制、雇佣劳动和改头换面的性别奴役的根本范畴。她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对于当今跨国女权主义的理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禾瑞贝卡.卡尔高彦颐陈燕谷
关键词:男女有别
我们的思考与追求被引量:9
1987年
文艺理论界的辛勤探索、争鸣讨论,至今仍是方兴末艾。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艺术不断繁荣、发展的标志之一。永不停息的探索,目的正是为了建设具有当代精神、中国特色、足以和世界文艺思潮相对话相抗衡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起步早就开始了。本刊自本期起开设“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新建设”这个栏目,就是旨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愿为文艺理论建设竭尽绵力。需要说明的是:文艺理论建设谈何容易!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言定鼎;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有待一批又一批文艺理论研究者们共同孜孜探求的历史课题。本栏刊发的文章都带有尝试性,有争议性,有的甚至可能有失误。关键在于文章有无新意,是否有助于文艺理论诸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新的开拓。只要文章有某方面的长处,就可以说是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新建设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急于求全责备,常常是于事无补的。如何办好这一栏,我们热切盼望得到文学界内外读者诸君的关怀和支持。对本期所刊发的一组笔谈,这里也略加说明:去年岁尾,本刊邀请京、汉两地的十几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文学研究者漫谈文艺理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青年朋友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他们的思考当然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却新意纷呈,显示出文艺理论界又一代新人的青春气息。他们的思路有同有异,甚至是互相诘难、互不服气,这恰好有助于我们广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进一步思索各自感兴趣的文艺理论建设问题。为此,我们代拟了一个总题目,将他们的发言要点刊登出来,供关心文艺理论建设的同好们参考。
许明钱竞陈宏在孙文宪孙津王又平陈燕谷张首映王宁彭富春程文超邱紫华靳大成潘凯雄贺绍俊吴方陈墨
关键词:文学本体文艺理论研究非理性艺术人类学中国文艺理论文艺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