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塞
  • 4篇梗塞
  • 3篇血管
  • 3篇脑梗塞患者
  • 3篇结核
  • 2篇血流
  • 2篇血清
  • 2篇双下肢
  • 2篇双下肢麻木
  • 2篇无力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结核性
  • 2篇结核性脑膜炎
  • 2篇激光

机构

  • 14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江川县中医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陈涛
  • 3篇翁武昭
  • 2篇苏克智
  • 2篇王艳
  • 2篇王家翠
  • 2篇史云峰
  • 1篇陈炳为
  • 1篇徐运
  • 1篇王荪
  • 1篇邵文萍
  • 1篇林卫红
  • 1篇王利辉
  • 1篇韩丹
  • 1篇刘雅婧
  • 1篇史树贵
  • 1篇付雪
  • 1篇孙红斌
  • 1篇晋华文
  • 1篇杨兴隆
  • 1篇许秀峰

传媒

  • 4篇云南医药
  • 4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7
  • 1篇199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清SOD、MDA变化被引量:1
1997年
对80例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分别测定血清中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及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发现脑梗塞急性期血清MDA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明显降低,二者成负相关,结果提示脑梗塞急性期自由基参与了脑损伤机制。
陈涛王家翠付雪邵文萍
关键词:脑梗塞自由基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脑梗塞患者血清中五种元素的变化
1997年
采用日本岛津AA—670型全自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83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锌、铜、锰、镁、钙含量,结果:(1)脑梗塞患者血清中Zn、Cu、Mn、Ca、Ca/Mg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经t检验P<0.001,有高度显著差异。(2)Mg(P<0.01)、Cu/Zn比值(P<0.05)高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提示微量元素Zn、Cu、Mn及宏量元素Ca、Mg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涛王家翠黄琛
关键词:脑梗塞微量元素宏量元素
唑尼沙胺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唑尼沙胺分散片添加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120例)或对照组(120例)。回顾性基线期(12周)后,予初始剂量唑尼沙胺或安慰剂100mg/次,1次/d,3周内递增至100 m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0、2、4、8和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5~16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癎完全控制率为34.04%(32/94)、总有效率74.47%(70/94),对照组分别为13.08%(14/107)和42.99%(46/10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唑尼沙胺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新型抗癫癎药物之一。
张丽娜刘雅婧丁成赟史树贵林卫红陈涛孙红斌徐运董万利陈启光陈炳为陈阳美
关键词:部分性胺类
ILLLI治疗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00年
采用低强度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 (ILLLI)治疗 82例脑梗塞患者 ,发现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型及中型者有明显康复效果 (P <0 0 0 1) ,而对重型者效果不明显 (P >0 0 5) ;同时观察了 50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发现ILLLI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相对粘度、红细胞压积 (P <0 0 5) ,提高椎动脉血流量及颈内动脉血流峰速 (P <0 0 0 1) .结果提示ILLLI治疗为脑梗塞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陈涛苏克智王利辉
关键词:HE-NE激光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
西比灵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0年
为探讨西比灵在治疗血管性眩晕中的疗效 ,筛选出经颈部血管超声多谱勒确诊的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患者 6 0例 ,分为两组 ,运用西比灵作治疗组 ,尼莫地平作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 ,并比较了用药前后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5) .此外 ,治疗组用药后椎动脉的血流量亦较用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提示西比灵治疗眩晕有明显疗效 ,且能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量 .
钟莲梅陈涛翁武昭
关键词:西比灵眩晕血管性眩晕药物疗法
海洛因相关性周围神经损害及横纹肌溶解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2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3d”于2006年8月22日入我院。患者曾有5年静脉注射海洛因史(无饮酒史),每次0.3g,3~47欠/d,本次发病前曾注射海洛因0.5g后入睡6h,醒后感双下肢无力、肌肉疼痛,双下肢及右上肢皮肤蚁爬感、针刺感,伴麻木。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7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身高174cm,
杨咏梅陈涛刘平王艳
关键词:静脉注射海洛因周围神经损害横纹肌溶解双下肢麻木双下肢无力入院体检
少见脑血管疾病2例
2005年
史云峰陈涛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牙关紧闭二便失禁再发作后枕部舌咬伤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评价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评价分枝杆菌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的诊断价值并给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技术平行检测结核性脑膜炎(TBM)及非结核性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血清(Serum)和脑脊液(CSF)中抗LAM抗体。Serum稀释25倍,CSF分别按1、2、4、8、16、32倍稀释。进行抗LAM抗体检测。结果Serum敏感性(Sencitivity,Se)为96.9%,特异性(Specificity,Sp)58.3%。CSF在稀释倍数为12、4、、8、163、2时Se分别为93.6%,90.6%,56.3%,37.5%,12.5%,3.1%,Sp分别为83.3%、95.8%、95.8%、100%、100%、100%。最佳截切值(Cut-Off)为2倍稀释。统计分析表明,CSF在2倍稀释时其Se与Serum无显著性差异,但Sp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技术检测抗LAM抗体诊断价值较高。
李永刚杨昆胜晋华文陈涛
关键词: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脑脊液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结核性脑膜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ERUM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二维多普勒超声对健康人颈部动脉的研究
1997年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对昆明地区256名健康人颈内动脉、椎动脉的管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反映大脑血流量的参数MAX,TAMX随年龄增高而逐渐降低,而反映血管张力状况的参数PI,RI,MAX/MIN与ICA/CCA也随年龄增高而逐渐改变.在老年前期50~59岁组中12例(检出率4.69%)动脉内膜发生轻度硬化改变.
陈涛苏克智许秀峰翁武昭
关键词:二维多普勒超声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参数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
1997年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陈涛*翁武昭*崔建华*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ntravascularLowLevelLaserIradiation,ILLLI)治疗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
陈涛翁武昭崔建华
关键词:脑梗塞ILLLI激光疗法血管内照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