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华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病
  • 3篇听神经
  • 3篇听神经病
  • 3篇前庭
  • 2篇神经疾病
  • 2篇听力学
  • 2篇听力学分析
  • 2篇前庭耳蜗神经...
  • 2篇蜗神经
  • 2篇耳蜗
  • 2篇耳蜗神经
  • 1篇诱发电位
  • 1篇筛查分析
  • 1篇听觉
  • 1篇听觉稳态诱发...
  • 1篇听力检查
  • 1篇突变
  • 1篇突发性聋
  • 1篇前庭水管
  • 1篇文献复习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陈海华
  • 4篇段家德
  • 4篇金晶
  • 4篇黄翔
  • 4篇汪吉宝
  • 3篇孔维佳
  • 2篇李擎天
  • 1篇胡钰娟
  • 1篇谢文
  • 1篇吴瑕
  • 1篇李丹
  • 1篇程庆
  • 1篇詹悦
  • 1篇龚树生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8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听神经病患者8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患者8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V波的相关性。方法:以1000Hz短音95dBnHL作声刺激,比较听神经病组和正常对照组8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及短音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波形差异。结果:听神经病组两种听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同时引出率为85.4%且波幅低或极低,ABR的Ⅰ、Ⅲ波消失;14.6%两种听觉诱发电位波形同时消失。而正常对照组两种波形的同时引出率为100.0%。结论:8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与听性脑干反应的Ⅴ波有明显相关性。
段家德汪吉宝陈海华金晶
关键词:前庭耳蜗神经疾病听觉稳态诱发电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伴有大前庭水管的突发性聋(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高分辨率CT对大前庭管的诊断。方法:报告1例18岁男性患者从2岁时开始患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001年1月和11月两耳先后出现突发性聋;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扫描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不伴耳蜗畸形。此外并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可出现后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有突发性聋的危险。结论:对儿童时期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和)突发性聋,应行高分辨率CT扫描,以了解是否存在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汪吉宝黄翔陈海华程庆
关键词:大前庭水管突发性聋CT检查
湖北地区306例极重度聋患儿基因芯片筛查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湖北地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人群的分子病因学特点,为临床耳聋防治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06例湖北地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抽取外周血,提取DNA,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 4个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对所有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进行颞骨CT扫描。结果:306名患儿中,132例(43.14%)检出携带不同基因突变,其中有2例携带双基因突变。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9.41%(90/306),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3.72%(42/306),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0.65%(2/306)。本组患者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36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颞骨CT扫描显示前庭水管扩大。结论: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是本组患儿最主要的致聋基因,其中235delC突变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其次为IVS7-2A>G突变。筛查SLC26A4基因常见突变有助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
詹悦吴瑕胡钰娟黄翔段家德陈海华金晶李丹谢文孔维佳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基因诊断基因芯片
听神经病106例听力学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分析106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测试结果。探讨听神经病纯音听力图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7年5月就诊的106例(212耳)听神经病患者的症状及纯音听阈、声导抗图及镫骨肌反射、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颅脑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患者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11—37岁,以青少年居多(75例,70.8%)。伴有其他外周神经病者8例,伴视神经病者4例,未查出明确病因者94例。患者均为双耳发病。在212耳中,有173耳(81.6%)听力下降最多的频率为0.25kHz和0.5kHz。轻至中度听力损失共209耳(98.6%),均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按WHO(1997)听阈的均值计算法统计,本组有49耳(23.1%)的听阈≤25dB,按WHO推荐的听力减退分级标准,使这些有听力障碍的病耳列入了正常范围。212耳听性脑干反应的测试中,各波形皆未引出者124耳(58.5%),余88耳有1或2个波未引出,而可引出的波的波幅很小,但有重复性。在1或2个可引出小波病例中,有23例其另1侧耳各波皆缺失。另有2例伴其他周围神经病和1例伴视神经病的患者,其双耳均有1或2个小波可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除1例左侧3—6kHz,右侧5—6kHz未引出外,余均可引出。结论听神经病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因听神经病大多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对听神经病患者平均听阈的计算方法值得讨论。
汪吉宝段家德陈海华金晶李擎天黄翔孔维佳
关键词:前庭耳蜗神经疾病
听神经病听力学分析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了 10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中潜伏期反应和慢皮层反应。 5例患者作了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结果 患者男女兼有 ,平均年龄为 2 0 3岁 ,10余岁的青少年占多数。 9例主诉双耳听力下降 ,1例双耳鸣。纯音测听示 19耳为轻度至中度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为 0 5kHz或 (和 ) 0 2 5kHz;1耳听力正常。 19耳镫骨肌反射消失 ,1耳纯音测听为上升型曲线者反射阈提高。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Ⅴ或 (和 )波Ⅰ。全部病例均可记录到DPOAE ,但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耳蜗电图示大部分病例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AP)消失或振幅很小 ,负总和电位 (negativesummatingpotential,-SP)振幅绝对平均值为 0 5 95 μV ,慢皮层反应皆正常 ,6例测中潜伏期反应 5例正常。CT或MRI无异常发现。 结论听神经病早期纯音测听可正常 ,但其镫骨肌反射和ABR消失或阈值升高 ,其确切病变部位尚不明了 。
汪吉宝段家德李擎天黄翔陈海华金晶龚树生孔维佳
关键词:听神经病听力学听力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