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睡眠
  • 4篇多导睡眠图
  • 3篇睡病
  • 3篇发作性
  • 3篇发作性睡病
  • 2篇多道睡眠描记...
  • 2篇抑郁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不宁腿
  • 2篇不宁腿综合征
  • 2篇雌性
  • 1篇多导睡眠监测
  • 1篇多导睡眠图监...
  • 1篇眼动
  • 1篇眼球运动
  • 1篇抑郁样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陈国艳
  • 9篇宿长军
  • 5篇杨婷
  • 5篇雷革胜
  • 5篇邹慧莉
  • 4篇胡晓辉
  • 3篇杨伟毅
  • 2篇孙颖志
  • 1篇李挚
  • 1篇金大永
  • 1篇杜滂
  • 1篇李彦林
  • 1篇王玮
  • 1篇秦越
  • 1篇朱小飞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改变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球运动(REM)期行为异常(RBD)患者一般特征、多导睡眠图(PSG)参数改变及REM期动作特征和分布特点。方法对比分析22例发作性睡病伴RBD、96例发作性睡病不伴RBD和21名健康对照一般特征、PSG参数及相关指标。分析22例发作性睡病伴RBD患者整夜连续视频PSG监测下的运动行为及分布特征。结果发作性睡病伴RBD组与发作性睡病不伴RBD组在PSG参数及相关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发作性睡病伴或不伴RBD组(24.07±5.44、23.40±4.50)与健康对照组(20.15±4.52)比较体质量指数明显增加(F=4.869,P=0.009),PSG参数比较睡眠潜伏期(min)及REM睡眠潜伏期(min)缩短(4.41±7.01、3.55±3.98及14.69±9.62,x2=31.697,P=0.000;69.39±81.39、71.04±74.45及115.31±45.13,x2=11.485,P=0.003),1期睡眠百分比明显增加,慢波睡眠百分比减少,觉醒时间延长,大于5min觉醒次数增多。在发作性睡病伴RBD组中,RBD事件相当频繁地出现在整夜REM期睡眠的任意阶段。发声在睡眠的前后半程没有明显不同,而颜面部和肢体动作在睡眠的后半程增多。结论RBD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发生率高,睡眠结构在发作性睡病伴或不伴RBD患者中无差异。RBD出现与病程长短无关。RBD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主要以发声或颜面部及肢体动作为主,防御或攻击行为则较少见。
陈国艳邹慧莉杨婷宿长军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多道睡眠描记术
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研究现况被引量:1
2012年
发作性睡病患者不仅表现为睡眠-觉醒节律不稳定(白日不可抑制嗜睡,夜间容易觉醒),还有与快速眼动(REM)睡眠期障碍相关的症状如猝倒(清醒状态下情感诱发肌张力丧失)、睡瘫及入睡幻觉[1]。REM睡眠期行为异常(RBD)是REM睡眠障碍的特征。
陈国艳宿长军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清醒状态
不宁腿综合征多导睡眠图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夜间视频多导睡眠图与患者睡眠质量主观感受的差异,分析RLS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方法 26例RLS患者为RLS组,2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视频多导睡眠图结果,应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价RLS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主观睡眠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LS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速眼动睡眠次数降低(P<0.05),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5min的醒觉次数、非快速眼动睡眠Ⅰ期和Ⅱ期所占睡眠比例延长或增高(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可客观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对RLS诊断有一定价值。
邹慧莉陈国艳胡晓辉杨婷雷革胜宿长军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多导睡眠图
原发性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影像诊断(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MRI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于软组织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有7例行CT检查,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原发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5例,肿瘤形态多样,以卵圆形、分叶状多见。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影,7例病变内可见低信号之分隔影。13例病变内见坏死或黏液样改变,2例伴出血。明确有包膜3例。增强扫描均呈显著不均匀强化。结论:MRI对原发性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孙颖志王玮秦越金大永李挚朱小飞陈国艳杜滂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
不宁腿综合征多导睡眠图监测情况分析
邹慧莉陈国艳胡晓辉杨婷宿长军
发作性睡病误诊1例报道被引量:3
2012年
患儿,男,6岁,以“白昼睡眠增多,双下肢无力8个月”为主诉于2011年2月就诊。8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腹痛,持续约10min后自行缓解,缓解后活动正常,每日发作2~3次,无意识丧失及四肢抽搐,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颞叶蛛网膜囊肿、透明膜囊肿,未明确诊断。
邹慧莉陈国艳杨婷宿长军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儿童误诊
夜间惊恐发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共病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背景惊恐发作系指反复发生、有时为不可预料的焦虑或惊恐症状。尽管大多数惊恐发作都在白天发作,但夜间惊恐发作也相当常见,而更关注夜间发作。夜间惊恐发作患者较白天发作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失眠,大多数患者可因一次夜间惊恐发作而继发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本研究通过对夜间惊恐发作患者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和临床伴随症状的分析,探讨其睡眠特征,为更好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夜间惊恐发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间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20例夜间惊恐发作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睡眠过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20项)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夜间惊恐发作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和>5min的觉醒次数增加,以及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期所占比例增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所占比例减少(均P<0.05);而两组患者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次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Ⅱ期所占比例、呼吸暂停指数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13/20)夜间惊恐发作患者伴焦虑症状、17例(17/20)伴抑郁症状;13例次(13/20)伴入睡困难、17例次(17/20)伴睡眠维持障碍(频繁觉醒和再度入睡困难)、7例次(7/20)伴早醒。结论夜间惊恐发作患者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睡眠质量差,且多伴有轻或中度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可用于排除易与夜间惊恐发作相混淆的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梦魇)等,避免误诊。
李彦林陈国艳雷革胜杨婷宿长军
关键词:多道睡眠描记术抑郁睡眠障碍
探索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及M617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及GalR1激动剂M617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通过糖水偏好、悬尾实验及血清皮质酮比较两组的抑郁水平;部分小鼠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组海马DG的增殖情况;另一部分小鼠行qPCR检测,比较两组海马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2)行细胞培养,传代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M617处理3 d,取每组细胞铺板并加入10μmol/L的Brd U,继续孵育4 h后PFA固定,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并比较各组的阳性细胞数。结果:(1)第2、3周的糖水偏好实验显示两组糖水的消耗量未见差异,第4周CUMS组糖水消耗量少于对照组(P<0.05);悬尾实验中,CUMS组静止不动时间延长(P<0.05);CUMS组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CUMS组海马DG区的Brd U+及Ki67+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q PCR结果显示CUMS组甘丙肽及GalR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4)不同浓度M617对干细胞增殖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1)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增高,可能参与调节抑郁症的发生过程。(2)不同浓度M617对干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提示GalR1可能不参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调节。
陈国艳杨伟毅孙颖志雷革胜宿长军
关键词:神经发生小鼠
甘丙肽系统在雌性焦虑抑郁样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和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在雌性焦虑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中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所起的作用。方法制备甘丙肽及甘丙肽受体-1(galanin receptor subtybe 1,Gal R1)、受体-2(Gal R2)、受体-3(Gal R3)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R2、Gal R3在雌性C57BL/6J小鼠海马中分布情况。另取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与对照组(15只),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型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ility mild stress,CUMS)4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4周后分别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以评估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水平及工作记忆情况;行为实验后,每组8只小鼠提取海马RNA行qPCR以检测海马甘丙肽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其余小鼠取脑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C-Fos阳性细胞数。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R2在腹侧海马Hilus区有表达,Gal R3未见阳性信号。糖水偏好实验实验组较对照组糖水饮用量减少(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探索新物体时间百分比短(P<0.05);旷场实验中,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中间停留时间缩短(P<0.05);悬尾实验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累计静止时间延长(P<0.05)。qPCR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甘丙肽及Gal R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齿状回C-Fos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甘丙肽、Gal R1及Gal R2主要分布在小鼠海马的腹侧Hillus区;在雌性C57BL/6J小鼠中,海马甘丙肽及Gal R1的增加可能与焦虑抑郁样行为有关,与海马齿状回C-Fos细胞增加也有关。
陈国艳杨伟毅胡晓辉邹慧莉雷革胜宿长军
关键词:甘丙肽
百乐眠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失眠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帕金森病失眠病人62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百乐眠胶囊+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rTMS治疗。百乐眠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连续10d;rTMS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监测(PSG)相关指标、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降低,且多导睡眠监测病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以及觉醒时间均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乐眠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
胡晓辉杨伟毅陈国艳雷革胜宿长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失眠百乐眠胶囊重复经颅磁刺激多导睡眠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