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卫恒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方言
  • 2篇子尾
  • 2篇文化
  • 2篇变韵
  • 1篇的字
  • 1篇读音
  • 1篇读音研究
  • 1篇言子
  • 1篇译介
  • 1篇音变
  • 1篇隐语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渊源
  • 1篇政府
  • 1篇中巴
  • 1篇认知语言学
  • 1篇弱政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机构

  • 7篇北京语言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陈卫恒
  • 1篇张道建
  • 1篇朱保安

传媒

  • 2篇语文研究
  • 2篇殷都学刊
  • 2篇国别和区域研...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洛阳和舞阳方言的Z变韵被引量:4
2010年
文章旨在回答洛阳、舞阳方言有无Z变韵的问题。文章认为,1978年以前的洛阳方言没有Z变韵,但今洛阳市吉利区方言有Z变韵;舞阳方言可能存在过Z变韵,但有关证据是否为Z变韵残迹,尚有讨论余地。
陈卫恒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区:现状、可行性及面临的风险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回顾了中巴关系和合作成果,论述了"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示范区的条件、对周边合作的意义,以及相关风险、对策。
陈平陈卫恒
关键词:一带一路
身体部位名词“足”的“充足”义来源被引量:1
2010年
表示身体部位的"足"字,何以有"充足"的用法。本文从"相因生义"的词义演变规律出发,通过考察"止/趾"系列同义字的"脚"、"停止"等义项的关系及其对"足"的影响,说明了"足"与"止"、"知足"与"知止"的可类比性,提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足"与表示"充足"的"足"为同源引申关系而非异源同音关系的假设,并从认知的角度对有关演变路径进行了初步论证。
陈卫恒
关键词:相因生义认知语言学
古韵之幽交涉与今方言子变韵现象音变原理的一致性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旨在探求古韵之幽两部交涉和现代汉语方言“子变韵”两种语音现象共通的音理基础 ,以此说明古音学原理贯穿时空的普遍意义和价值。
陈卫恒
关键词:子尾
作为文化译介单位的“字”与“词”:世界表达的中国化、中国表达的世界化
2010年
本文旨在探讨在语言与文化传播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单音节、有意义的"字"为中外文化译介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处理原则。文章认为,"字化"是外来文化信息借助于汉字字形的支撑在汉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化",是一种有效的去陌生化的手段;而对于中国文化的外译,"字"的处理主要体现为以"词"为单位的译介,意味着纯粹音节化,让有意义的汉字失去字形支撑,突出表音功能的单音节成分。表面上看,这是意义单位的无意义化,实际有助于保持中国文化的异域感,客观上有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坚持基于拼音的"中国文化词"外译,有利于突出我们的主动性。
陈卫恒
关键词:中外文化译介
解析巴基斯坦社会和文化主要特征
2018年
本文旨在对巴基斯坦社会和文化性质及现代化程度进行判断,首先从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简述巴国社会和文化状况,根据其社会权力分布特点及政府、军队、市民社会与部落宗族的关系提出巴“弱政府”特征;其次,从人类文化发展主要载体代谢理论以及文化与大众化之间关系出发,对巴宗教和文化的当代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巴宗教、文化、政治和生活方式“四位一体”的状态导致其现代化程度偏低。
张道建陈卫恒
关键词:社会文化弱政府
反切渊源补证被引量:1
2002年
对于反切起源问题 ,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本文特点在于结合国内外语源学研究和《释名》研究两方面的某些发现 。
陈卫恒朱保安
关键词:反切释名
儿化音对于单字音的影响——辉县、淇县方言卷舌声母的产生过程被引量:6
2010年
儿化音在"儿"的单字音和词根单字音的基础上生成,又可反作用于单字音。基于"儿"字音和儿化音、单字音的关联,同一语音特征(如卷舌特征)可自"儿"字音贯穿至儿化音,并影响到单字音。辉、淇两县方言儿化有关的"变声"现象对于单字音系的影响说明:某些方言单字音系中卷舌声母的形成,与其卷舌特征的儿化音及儿字音都存在着密切关联。
陈卫恒
关键词:儿化音
从文献资料看詈语“王八”的形成过程——兼与杨琳先生商榷被引量:5
2010年
文章结合唐宋以来的行第、隐语等文献资料,认为"王八"本为行第称谓,迟至宋代依然如此;后来它被借用作本已在江浙方言作为詈词流行的"鸭"之切口,兼指物、人,在江湖通用;后渐入官话,因意义相类而转指鳖龟之类,亦兼指物、人,成为通语詈词。
陈卫恒
关键词:王八理据唐宋隐语
林州方言“子”尾读音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林州方言处于晋东南和豫北交界地带 ,其“子”尾读音自成音节 ,有· /·l 两种形式。文章先以林州方言自身和相关方言两方面材料确定了· /·l 的“子”尾性质 ,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读音分化的音韵条件。作为更深层次的讨论 ,文章联系“的、得、着”等字的语音表现 ,探讨了轻声位置和字义变化、字音变化的关系 ,说明“子”尾音变需要接受高于语音层面的语法结构因素的制约。继而 ,文章又从语义、语用层面对带与不带“子”尾的差异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分析。全文突出了语言运转的层次性。
陈卫恒
关键词:林州方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