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芳

作品数:32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消毒
  • 5篇虫病
  • 4篇鼠疫
  • 4篇恙虫病
  • 3篇疫情
  • 3篇源性
  • 3篇肾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宿主
  • 3篇疟疾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出血热
  • 3篇出血热
  • 2篇伊蚊
  • 2篇疫情分析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鼠类
  • 2篇宿主动物
  • 2篇土源性

机构

  • 32篇厦门市疾病预...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空军...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2篇陈华芳
  • 23篇郭志南
  • 19篇柯雪梅
  • 16篇陈国伟
  • 15篇林敏珍
  • 6篇陈敏
  • 5篇黄健康
  • 4篇陈健
  • 2篇叶菲菲
  • 2篇刘行可
  • 2篇苏成豪
  • 2篇郑智民
  • 2篇陈小平
  • 2篇汪家旭
  • 2篇李玉伟
  • 1篇李莉莎
  • 1篇张建兰
  • 1篇高璐璐
  • 1篇王明斋
  • 1篇徐雪荣

传媒

  • 8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中国城乡企业...
  • 4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第26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市海沧区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海沧区鼠形动物汉坦病毒的携带情况,为汉坦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9月在厦门市海沧区,采用笼夜法捕抓鼠形动物,采集血清样本,进行巢式PCR反应检测汉坦病毒。结果共采集87份血清样本,检出4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样本,检出率为4.60%,经核酸比对,均属于汉城病毒型病毒(SEOV),且同源性高。其中2份来自于臭鼩鼱,检出率为18.18%(2/11);2份来自于褐家鼠,检出率为2.94%(2/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类及臭鼩鼱均能检出汉坦病毒,提示今后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防控中,不仅要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还应重视对鼩鼱的监测与防制。
柯雪梅王秀芹郭志南陈华芳伍思翰何文巧
关键词:鼠形动物褐家鼠汉坦病毒
厦门市2009—2012年蟑螂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掌握厦门市2009—2012年蟑螂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法,从2009—2012年对全市5种环境类型中的蟑螂进行连续监测,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和粘蟑纸数,计算蟑螂密度和侵害率。结果 4年共捕获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3种计12 413只,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7.00%;全市蟑螂密度为2.16只/张,宾馆、餐饮、农贸市场、医院和居民区密度分别为3.76只/张、2.87只/张、2.72只/张、0.44只/张、0.29只/张;一年四季活动,5—11月密度均较高。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长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陈华芳柯雪梅陈小平郭志南
关键词:蟑螂种群构成
2012-2017年厦门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了解厦门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7年根据《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方案》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岛外的翔安、同安、集美、海沧4个区和岛内的湖里、思明2个区,每个区按东、西、南、北4个不同地理方位,各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再抽取4~5个行政村(社区)为调查点,每个点调查50人以上。对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一检),检查肠道蠕虫卵。结果显示,共调查了28乡镇(街道)140个行政村(社区)7099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65%(117/7099),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62%(115/7099)、0.03%(2/7099),未检出蛔虫感染。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55%(51/3363)和1.77%(66/3736)。5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3.83%,84/2196),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农民感染率最高,为4.95%(87/1756)。岛内、岛外片区总感染率分别为0.25%(5/2035)和2.21%(112/50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翔安区感染率最高,为3.89%(60/1544),岛内仅检出钩虫感染,感染率为0.25%(5/2035),岛外钩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17%(110/5063)和0.04%(2/50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厦门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岛外农村地区感染率较高。
郭志南陈敏陈华芳陈国伟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厦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调查厦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出血热),出血热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明确主要传染源种类,为预防和控制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血清检测抗体。结果 2008-2009年厦门市鼠形动物总捕获率为8.02%,属于2目2科6种,以褐家鼠(45.14%)为优势种。宿主动物血清阳性率为13.45%,褐家鼠血清阳性率为21.52%;宿主动物带毒率为2.52%,带毒指数为0.037 77。宿主动物带毒率调查阳性均为褐家鼠,全市褐家鼠带毒率为2.63%,此次监测结果与厦门市20世纪80年代宿主动物调查结果无差别(P>0.05)。结论厦门市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提示应根据褐家鼠的生态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以褐家鼠为主的鼠密度,降低出血热发生和流行的危险。
陈国伟郭志南黄建炜陈华芳徐雪荣陈敏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
厦门市2006~2008年恙虫病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陈国伟郭志南陈华芳叶菲菲
关键词:恙虫病立克次体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东方体淋巴结肿大传染源
厦门市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9月在厦门市思明、集美、海沧区和2019年8月在厦门市思明、集美、翔安区,采用勺舀法采集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和卵块,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蚊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1 h击倒率和恢复24 h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断抗药性水平:≥98%为敏感群体(S);80%~<98%为可能抗性群体(M);<80%为抗性群体(R)。结果2018和2019年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1%溴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5%高效氯氟氰菊酯、1.4%顺式氯氰菊酯、3%氯菊酯、0.5%马拉硫磷、0.05%残杀威7种常用杀虫剂,1 h击倒率分别为95.1%(117/123)、98.3%(115/117)、100.0%(116/116)、99.2%(120/121)、98.4%(123/125)、97.5%(119/122)、100.0%(127/127)和96.7%(118/122)、98.6%(143/145)、100.0%(139/139)、100.0%(149/149)、98.0%(146/149)、96.8%(121/125)、100.0%(126/126)。2018年恢复24 h死亡率分别为91.1%(112/123)、78.6%(92/117)、75.0%(87/116)、88.4%(107/121)、96.0%(120/125)、99.2%(121/122)、100.0%(127/127),2019年恢复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9%、76.9%、79.5%、91.4%、92.3%、100.0%、100.0%。结论厦门市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和残杀威敏感,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高。要加强抗药性监测,交替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以减少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伍思翰柯雪梅陈国伟李玉伟陈斌林敏珍陈华芳郭志南
关键词:白纹伊蚊成蚊拟除虫菊酯类
厦门市鼠疫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普及厦门市群众鼠疫防治知识,评估近年来鼠疫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开展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后,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画及出版墙报等开展鼠疫知识健康教育后,随机抽取目标人群采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干预后调查,并与基线进行比较。结果目标人群鼠疫防治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68.40%上升到89.73%。群众获得鼠疫防治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以为宣传单为主。结论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以强化群众的健康意识。
陈华芳柯雪梅
关键词:鼠疫健康教育
厦门市2012年鼠疫监测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481只,分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428只,食虫目动物53只,家栖鼠密度为5.07%,黄胸鼠密度为1.00%,野栖鼠密度为4.57%。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01。未查出鼠疫F1抗体和抗原。结论褐家鼠仍是厦门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现象,局部黄胸鼠密度较高,应引起重视。
林敏珍陈华芳
关键词:鼠疫宿主动物媒介
厦门市2007—2012年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车间消毒质量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车间的环境消毒质量。方法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要求的项目进行监测,按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和GB 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采样1 775份,总合格率94.3%,2007—2012年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紫外线灯合格率最低为84.2%(294/349),其次为工人手91.0%(332/365)和空气97.4%(186/191),工作台面合格率最高为99.0%(861/870)。结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颁发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规范生产提供了依据,对保障产品的卫生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黄健康张建兰陈华芳柯雪梅林敏珍
关键词:消毒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监测
厦门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2008年厦门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6.37%,其中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5.97%、0.29%、0.09%和20.13%。岛外辖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陈健陈国伟王明斋陈华芳林敏珍柯雪梅郭志南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