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预后
  • 4篇细胞
  • 3篇预后因素
  • 3篇胶质
  • 3篇儿童
  • 2篇室管膜
  • 2篇室管膜瘤
  • 2篇术后
  • 2篇细胞瘤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室管膜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胶质瘤
  • 2篇放疗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力
  • 6篇房彤
  • 5篇宋丽楠
  • 5篇侯栋梁
  • 5篇孙保锦
  • 3篇蒋静
  • 2篇陈怡东
  • 1篇吴海艳
  • 1篇崔华
  • 1篇于顺江
  • 1篇黄达永
  • 1篇沈晶
  • 1篇王晶石
  • 1篇邱晓光
  • 1篇付丽
  • 1篇屠建莹
  • 1篇魏娜
  • 1篇杨凌志
  • 1篇王昭
  • 1篇王旖旎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初探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接受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随后接受替...
陈怡东房彤蒋静陈力孙保锦邱晓光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7)。两组放疗期间接受低于常规强度的康复训练,每天45~60min,每周5天,共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训练,每天15min,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1年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评价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MT分级和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MMT分级明显高于治疗前(P〈O.01);两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尸〈0.05)。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MMT分级和MBI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KPS评分显示观察组存活人数及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期间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远期的生存质量。
屠建莹韩淑玲吴海艳陈力
关键词:脑胶质瘤运动想象疗法放疗康复
神经胶质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关于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是脑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其次是开展了肿瘤全基因组测序,这对于发现新的分子标记物是非常有用的,这些标记物(如IDH1基因突变)的发现甚至导致了基于分化和间质转化状况对神经胶质瘤的重新分类。此外,利用1p/19q标记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是否被甲基化能为胶质瘤患者选择疗法和进行个性化药物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作为治疗策略,替莫唑胺几年前已被确定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标准药物。最近在临床上贝伐单抗已开始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其他一些疗法目前还处于临床前开发和临床试验阶段,比如癌症疫苗、溶瘤腺病毒的研究等,这些潜在的疗法将来有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手段或辅助手段。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神经胶质瘤的细胞起源,也为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蒋静陈力于顺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分子标记物肿瘤干细胞甲基化生物疗法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放疗期间血液学不良反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87例。血液学不良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早期放射反应标准评分进行评价。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与放疗的时间间隔、放疗间断时间以及全脑全脊髓和后颅窝的照射顺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0%,92.4%和84.9%,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3.7%,89.8%和80.8%。90.8%的患者出现2~3级的白细胞下降。70.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小板下降。1.1%的患者出现3级的血小板下降。16.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红蛋白下降,未出现3~4级的血红蛋白下降。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小板分级在0~1级和2~4级的3年PFS分别为84.1%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6,P〈0.05)。血红蛋白分级在0级和1~4级的3年PFS分别为86.6%和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P〈0.05);3年OS分别为91.6%和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P〈0.05)。中断放疗时间〈3d和≥3d的两组患者3年PFS分别为84.6%和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放疗中断均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侯栋梁房彤宋丽楠孙保锦陈力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预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患者收集31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和预后。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近1∶1;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为多见。常见发病部位为顶、额、颞叶和胼胝体;行手术切除25例,手术活检6例,其中立体定向活检术3例;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型6例,非生发中心型25例。综合治疗为化疗后序贯放疗,共计17例,另单纯化疗3例,单纯放疗8例,支持治疗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0.6%、55.1%和36.4%。综合治疗组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是否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OS无显著影响。预后分析显示,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发病时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
付丽陈力魏娜黄达永沈晶王晶石王旖旎崔华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
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手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8例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男15例,女3例,年龄3~13岁(中位年龄5岁)。中位随访27个月,KPS评分≥80分者14例,KPS评分60—80分者4例。术后复发4例,其中3例死亡。未观察到严重的放射治疗副作用。结论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室管膜瘤常规行局部放射治疗,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原位复发。
宋丽楠孙保锦陈力陈怡东蒋静侯栋梁房彤
关键词:儿童室管膜瘤预后因素
定位CT图像和CT/MR扩散加权成像融合图像对食管癌放疗GTV勾画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比较定位CT图像和CT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融合图像(CT/MRDWI)对食管癌放疗GTV勾画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0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由6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Pinnacle工作站的定位CT图像上和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原发灶GTV,不包括转移淋巴结.计算GTV体积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Ratio=最大值/最小值).比较两组间GTV体积的变异系数CV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Ratio)的差异.结果 CT图像上勾画的GTV体积最大差值为55.71 cm3,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体积最大差值为13.89 cm3(F=12.80,P<0.05),两组GTV体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08和0.11±0.04,两组GTV体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分别为2.38±0.62和1.3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3.92,P<0.05).结论 和定位CT图像相比,CT/MR DWI图像融合显示食管癌GTV较为直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断病变范围的一致性,从而减少不同医师间勾画靶区差异性.
侯栋梁房彤刘博宋丽楠孙保锦陈力
关键词:靶区勾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31例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讨论颅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18岁(3—60岁);17例患者行手术全切,14例患者行次全切除;平均放疗剂量53.9Gy(48.6~60Gy);观察疗效,分析患者3和5年的疾病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情况、病理分级、放疗方式、放疗剂量、辅助治疗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随访51个月。7例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5例为原位复发,2例发生全中枢播散。死亡患者6例,其中4例为儿童第Ⅳ脑室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3和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0.6%和75.9%,3和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3.9%和76.2%。手术全切组(17/31)和次全切除组(14/31)的3年和5年PFS分别为94.1%和64.3%,90.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6.311,P〈0.05);手术全切组和次全切除组的5年0s分别为83.3%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5)。放疗剂量≤55Gy和〉55Gy两组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64.2%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疗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手术切除程度和放疗剂量影响室管膜瘤患者预后。
宋丽楠房彤孙保锦侯栋梁陈力
关键词:室管膜瘤手术预后因素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提高对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0例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切除程度、放疗靶区和剂量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中位放疗剂量为30.6(25.5~36.0)Gy,瘤床区的中位放疗剂量为55.8(50.4~60.0)Gy。4例患者在放疗结束1个月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异环磷酰胺。随访1.5~49.0个月,10例患者均获无病生存,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者脊髓播散。结论:松果体母细胞瘤是比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容易出现脊髓播散。手术、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加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的疗效尚可,预后满意。
侯栋梁房彤宋丽楠陈力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