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侨予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行政
  • 1篇行政领导
  • 1篇行政领导者
  • 1篇学者
  • 1篇语境
  • 1篇正义
  • 1篇制权
  • 1篇中共
  • 1篇中共十一届三...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乡
  • 1篇中国人民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机制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大国
  • 1篇人民
  • 1篇三中全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身份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作者

  • 6篇陈侨予
  • 2篇赵泽洪
  • 1篇钟裕民

传媒

  • 2篇探索
  • 2篇重庆行政(公...
  • 1篇领导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综合激励机制研究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教育者和服务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高校辅导员综合激励机制的研究,对于加强我...
陈侨予
关键词:辅导员激励机制
文献传递
行政领导者的语境转换艺术
2009年
西方学者罗宾·洛克夫深刻指出:“语言的控制权实际上是一切权力的核心基础。”语境的转换事实上是权力观念的转换。在公民社会逐渐兴起的时代,各级行政领导者都面临着从官方语境向公共语境转换的问题。
赵泽洪陈侨予
关键词:行政领导者语境权力观念西方学者公民社会控制权
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演变轨迹与形成机理——以当代中国为视角被引量:7
2015年
以社会身份制为特征的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不公正的典型表现。在当代中国,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全面形成;1978年至2003年,高位运行;2003年以来,非对称性发展。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身份认证机制、单位中介机制、社会封闭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的治理要坚持保障社会权利和建构共享式利益整合机制并行的策略。
钟裕民陈侨予
公共决策中网络民意影响力的生成与发展被引量:6
2010年
当代社会,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力体现在决策运作的各个环节中。网络民意影响力一方面来自于它自身的内在生成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它所处环境的外部促进性。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不仅需要它自生力的增强,还需要外力的扶持,由此构成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良性互动。
赵泽洪陈侨予
关键词:公共决策网络民意良性互动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三次跨越被引量:1
2009年
被喻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遵义会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建国以来“左”的指导思想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尴尬局面,自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
陈侨予
关键词:中国人民居民生活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乡统治地位
构建和完善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行政领导创新被引量:2
2009年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主意识的增强,突发性群体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继续增大。近几年,我国突发性群体危机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不断发生就是一个证明。从"重庆出租车罢工事件"到"川渝老师罢课事件",再到新疆"7·5事件",可以说,
陈侨予
关键词:突发性群体事件重大突发性事件行政人口大国经济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