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绍宏
- 作品数:63 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策略探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消除麻疹控制措施。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专报系统,对2011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报告麻疹病例109例,发病率为0.44/10万,15岁以下人群发病数占46.79/%,其中7岁以下儿童占40.37%,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仅占41.56%,我区麻疹病例病毒流行株主要为Ha1。结论应保持高接种率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开展全区强化免疫活动和后续麻疹强化免疫。持续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 闫绍宏李彬冯中强武贵森魏永刚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控制策略
- 内蒙古自治区1955—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阐明内蒙古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方法对内蒙古地区52年来的疫情资料及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点疫区宿主动物分布及其汉坦病毒感染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55—2006年全自治区共报告HFRS 8310例,分布在9个盟(市)的61个旗(县、市、区)。呼伦贝尔市是全自治区HFRS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共报告病例7369例,占全区发病例数的88.68%。20世纪90年代前,疫情主要发生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90年代后,疫情在中西部地区陆续出现。位于西部的巴彦淖尔市于1999年首次报告HFRS病例,随后发病例数逐年增多,2005年报告95例。在啮齿动物中,现已查明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仓鼠、子午沙鼠、莫氏田鼠、红背(鼠平)、大林姬鼠、小毛足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11种鼠携带汉坦病毒。结论内蒙古自治区HFRS疫区有可能还将扩大,疫情也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
- 张凤贤邹洋陈化新闫绍宏哈森高娃王剑波李春甫张世英赵智伟张永振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 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价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的接种情况及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行质量。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590例,发病率为2.37/10万,全自治区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麻疹发病呈季节性分布,第16~31周病例数(559例)占病例总数的94.95%;0~4岁组发病数(282例)和发病率(25.34/10万)最高,其次为30~34岁组(发病数为36例,发病率为3.81/10万);流动人口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63%(45例),非流动人口占92.37%(545例);不满8月龄组病例98例,占病例总数的16.61%,其中免疫2剂、1剂、未免疫MCV及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6.78%(40例)、7.63%(45例)、24.75%(146例)和44.23%(261例);第1剂(MCV1)实种268 182人,报告接种率为99.63%,第2剂(MCV2)实种257 466人,报告接种率为99.51%。通过MSS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 138例,99.82%(1 136例)报告了个案调查信息,48 h内个案完整调查比例为99.82%,主要基因型为H1a。结论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发病率较低,MCV接种效果良好,今后应进一步提高自治区MCV接种率,将常规免疫作为核心,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的补种工作,提高MSS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控制麻疹传播直至消除。
- 闫绍宏李彬冯中强武贵森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麻疹监测系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 2015年
-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采用0、21天免疫程序,选择3岁及3岁以上健康者1202人。分组为3~11岁、12~17岁、≥60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和15.0μg 甲型H1N1流感疫苗;18~59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15.0μg甲型 H1 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前后血凝抑制( 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受试对象的安全性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4%(48/549)和13.88%(74/533),其中Ⅱ级反应率分别为03.6%(2/549)和1.13%(6/533),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2剂接种未见不良反应叠加现象。7.5μg或15.0μg试验疫苗首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13%(395/464)和90.77%(413/455),保护率分别为85.56%(397/464)和91.43%(416/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36.1倍和526.倍。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84%(454/464)和99.12%(451/455),保护率分别是98.06%(455/464)和99.56%(453/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63.3倍和96.0倍。4个年龄组(3~11岁、12~17岁、18~59岁及≥60岁年龄组)7.5μg和15.0μg组HI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大于70%,GMT较免疫前均增长2.5倍以上,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剂后抗体水平已达到研究方案中设定的预期标准,免疫2剂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试验表明甲型H1 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接种1剂15.0μg甲型H 1N1流感疫苗,即可在3岁和3岁�
- 闫绍宏陈平纡马俊清武贵森许建斌顾苏仪徐冬冬邹勇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原性
-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研究201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HEV71)的分子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人肠道病毒(HEV)]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其它HEV的阳性分离物进行VP4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921份标本共分离出153株病毒,阳性率为16.61%,其中61株为HEV71,占39.87%,82株为CVA16,占53.59%,7株为其它HEV(分别为6株CVB4和1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株),占6.53%,3株为腺病毒。重症病例中分离到9株病毒,其中6株为HEV71,3株为CVA16。选取从临床诊断分别为普通型病例、重型病例的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2株HEV71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HEV71其它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构建亲缘性进化树。32株内蒙古HEV71代表株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H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的北京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与C4基因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但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略有差异,分别为96.4%~100%和98.14%~100%,与2007年的内蒙古代表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6.95%~97.87%。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这些HEV71处于不同的簇中,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内蒙古HFMD的病原谱以CVA16和HEV71为主,重症病例中以HEV71居多。内蒙古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与2008年北京代表株亲缘关系比2007年内蒙古代表株亲缘关系近,说明内蒙古流行的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 田晓灵张勇闫绍宏马学恩王文瑞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子特征
- 内蒙古自治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落实卫生部和澳大利亚政府国际发展局援助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T)项目,评价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NT高危旗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疫苗(TV)接种效果。方法 按照0、1、7个月程序开展突击接种3剂TV,每剂次0.5ml。结果 4个旗应种35138人,报告接种率TV1 92.79%,TV2 291.43%,TV3 90.30%,12个项目旗2003-2005年无NT病例报告。结论 应在保证清洁接生的基础上,对NT高危旗育龄期妇女开展TV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T监测。
- 闫绍宏张双一武贵森段术琴冯旭东
-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疫苗预防接种
-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情况,对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差值法和比值法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内蒙古全区卡介苗(BCG)、百白破疫苗(DPT)、乙肝疫苗(HepB)、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麻疹类疫苗(MCV)和乙脑疫苗(JE)六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高于98%,估算接种率介于76.10%-110.89%。D值评价中,BCG、MCV仅2012年可信,DPT、HepB、OPV仅2012-2013年可信,JE仅2009年可信。2008-2013年,R值评价29次,仅3次不可信。结论 内蒙古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无逻辑错误,真实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 范耀春闫绍宏王文瑞
-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
- 纯化地鼠肾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体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对内蒙古自治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非流行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进行疫苗接种人体反应及免疫效果观察。
- 闫绍宏崔栋刘美珍武贵森王风生张双一赵玉英崔宏达万学渊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接种
-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被引量:13
- 2009年
- 为了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随机、盲法的原则,评价疫苗免疫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抗体阳转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将606名健康观察者分为2~5岁、6~12岁、13~17岁、18~60岁四个年龄组,结果显示,该疫苗全身反应发生率2.64%,局部反应发生率1.32%,四个年龄组疫苗免疫后杀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9.3%和100%,免疫后A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250.47、1:190.61、1:144.22和1:205.79,免疫后C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273.33、1:551.18、1:788.26和1:809.81,冻干A+C群多糖疫苗在≥2岁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建议推广使用A+C群MPV。
- 闫绍宏张洪飞刘天英张丽娟李冬梅武贵森
- 关键词:安全性免疫原性
- 2001—2010年内蒙古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防治策略10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今后HFR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01—2010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0年内蒙古累计发病2 640例,年均发病率为1.10/10万,死亡35例,病死率为1.33%,较上个10年发病人数下降了34%。HFRS流行地区有所扩大,但多以散发为主,高发地区仍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和巴彦淖尔市。发病集中在秋冬季,11月份一直为高发月份,青壮年仍是发病主体,各年龄组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农民发病最多。HFRS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后维持在1/10万以下的低水平。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3年较2005—2007年发病人数减少了543例,平均发病率由1.19/10万下降到0.43/10万。结论:自2001年实施以疫苗注射为主的防治策略以来,内蒙古HFR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 李澄胡玉琳任治兴闫绍宏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