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杰

作品数:44 被引量:44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动脉
  • 20篇冠状
  • 20篇冠状动脉
  • 12篇血管
  • 7篇动脉瓣
  • 7篇内膜
  • 7篇介入
  • 7篇病变
  • 6篇术后
  • 6篇光学相干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心肌
  • 5篇介入治疗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室
  • 4篇心脏
  • 4篇血管成形
  • 4篇血管成形术

机构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稷山县人民医...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作者

  • 44篇钱杰
  • 24篇吴永健
  • 21篇杨跃进
  • 21篇乔树宾
  • 18篇高润霖
  • 12篇陈珏
  • 12篇袁晋青
  • 12篇徐波
  • 10篇滕思勇
  • 9篇陈纪林
  • 8篇窦克非
  • 7篇俞梦越
  • 7篇高展
  • 6篇刘海波
  • 6篇孙中伟
  • 6篇杨伟宪
  • 5篇王墨扬
  • 5篇唐熠达
  • 5篇尤士杰
  • 5篇慕朝伟

传媒

  • 2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0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6篇1999
  • 1篇199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切割球囊联合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自2012-01至2014-01我院心内科113例住院患者,共121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9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支架置入前、后主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2.12±1.07)mm和(3.24±0.87)mm,分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1.44±0.73)mm和(1.82±0.6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手术成功率为100%。入选患者中11处(9.1%)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近端夹层,5处(4.1%)分叉病变出现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其中1处(0.8%)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闭塞。平均随访时间(8.3±3.1)个月,其中1例(0.8%)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无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对治疗分支血管存在明确病变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赵杰吴永健钱杰俞梦越滕思勇罗彤宋光远孙中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93例临床分析及两种国际诊断标准的比较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比较研究两种国际诊断标准。方法 对19 89~ 2 0 0 2年经我院病理科诊断证实的 9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比较两种国际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结果 连续 2次或 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 ,且为相同致病菌的有2 0例 ;1次血培养阳性的有 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发现赘生物 71例 ,脓肿 3例 ,人工瓣膜部分开裂 3例。新出现瓣膜返流或杂音变化 2 8例。Duke标准敏感度为 43 % ,vonReyn标准敏感度为 11%(P <0 0 0 1)。结论 Duke标准敏感度明显高于vonReyn标准 ,但仍然存在不足 。
钱杰高润霖熊长明宋来凤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超声心动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刘小宁杨跃进王天杰吴永健陈珏乔树宾袁晋青钱杰唐熠达窦克非杨伟宪俞梦越慕朝伟徐波孙中伟许亮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测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OCT复查的14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T图像中支架内新生内膜的背散射形态,将患者分为异质性内膜组(26例)和同质性内膜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OCT图像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相关因素。结果异质性内膜组患者总胆固醇[(5.31±1.11)mmol/L比(4.70±0.94)mmol/L,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7±0.87)mmol/L比(2.29±0.46)mmol/L,P=0.021]、甘油三酯[2.12(1.82~2.87)mmol/L比1.90(1.73-2.11)mmol/L,P=0.015]水平均高于同质性内膜组,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比例多于同质性内膜组[23.1%(6/26)比6.8%(8/117),P=0.022]。异质性内膜组患者OCT图像中新生薄壁纤维帽斑块的比例高于同质性内膜组[5.8%(28/481)比3.9%(89/2276),P=0.04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74,95%CI1.04—7.24,P=0.042)、甘油三酯(OR=2.88,95%CI1.05—7.89,P=0.040)、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OR=12.74,95%CI2.69-60.49,P=0.001)和脑血管疾病(OR=13.09,95%CI2.16~79.53,P=0.005)与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呈正相关,而支架置入时间(OR=0.63,95%CI0.42—0.96,P=0.033)与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呈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与血脂水平、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PCI和脑血管疾病史相关,可能会影响支架内膜的稳定性。
武德崴俞梦越杨跃进乔树宾钱杰张丽宋菲吴永健
关键词:增生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管理和常见并发症分析--早期单中心经验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已成为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国内资料较少,尤其缺乏术后管理和安全性数据。本文就本院TAVI术后管理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汇总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2-03至2013-03期间行TAVI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观察终点包括全因死亡、血管并发症、大出血(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25%)、急性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较术前升高>50%)、心脏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和脑缺血事件(短暂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等。结果:连续入选12例TAVI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7.9±6.2)岁,1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TAVI,术后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差显著下降[(14.3±7.2)mm Hg vs(56.6±11.9)mm Hg,P<0.001],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和血管并发症。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4例大出血(33.3%)、2例急性肾功能损害(16.7%)、6例新发心脏传导异常(50.0%)、4例脑缺血症状(33.3%)。与术前相比,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达峰,下降幅度23.6%;4例患者血红蛋白下降>25%,其中3例患者予输血支持。肌酐在术后1~2天达峰,较术前平均升高31.3%,其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害(肌酐水平升高>50%)。传导异常多发生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内,5例患者置入起搏器,包括: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房室并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间歇性双束支传导阻滞和2例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TAVI术后出血、心脏传导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监测,早期识别并积极处理。
牛红霞吴永健滕思勇裴汉军张海涛许海燕钱杰阎秀英于欣吕滨王浩杨跃进高润霖
关键词:肾功能损害
70例中老年女性胸痛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2008年
目的前瞻性探讨胸痛、运动平板试验(ETT)及胸痛伴ETT阳性在女性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因胸痛或胸部不适住院的中老年女性患者70例,ETT后,3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胸痛、ETT及胸痛伴ETT阳性与CAG之间关系。结果典型胸痛患者42例,CAG阳性33例,阳性率79%;ETT阳性39例,CAG阳性28例,阳性率72%;胸痛患者伴ETT阳性35例,CAG阳性30例,阳性率86%。胸痛、ETT及胸痛+ETT阳性敏感性分别为80%、68%和94%(P<0.05),准确性分别为76%、66%和86%(P<0.05)。年龄分组老年组(≥52岁):敏感性为83%、70%和96%(P<0.05)。结论典型胸痛患者,如ETT阳性,冠心病可能性很大;非典型胸痛患者如ETT阴性,冠心病可能性则很小。
王吉宏王英果王红霞宁亦斌吴春义赵玉萍钱杰乔树宾
关键词:胸痛女性冠状动脉造影
吗多明气雾剂临床缓解心绞痛发作疗效与急性血流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探讨吗多明气雾剂和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缓解心绞痛发作的疗效,并观察其急性血流动力学。方法:选择6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多明组和硝酸异山梨酯组。根据推荐剂量,心绞痛发作时分别喷雾1.2mg和2.5mg,并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分钟内观察心绞痛缓解时间、缓解程度、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另选择23例冠心病患者也分为同样两组(前者12例,后者11例)观察急性血流动力学。结果:吗多明组和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缓解心绞痛的时间分别为5.5±3.4分钟和5.0±3.6分钟;缓解心绞痛有效率分别为76.5%和90.6%;心电图改善分别为73.9%和8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左心室舒张期末压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0.93kPa(7.0mmHg)和1.60kPa(12.0mmHg),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吗多明气雾剂是一种较安全能缓解心绞痛的有效制剂,应用方便,副作用少。
姚康宝吴永健刘海波钱杰黄红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徐义枢
关键词:心绞痛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左主干走行异常导致运动性晕厥和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5
2017年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则很少见,国内文献报道其造影检出率为0.022%。左主干起源异患者通常预后不良,尤其走行于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类型容易发生晕厥和心肌梗死,甚至未成年即猝死。本例年轻患者经及时诊治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故报道如下。
李进嵩崔锦钢钱杰杨进刚张海涛杨跃进
关键词:冠状动脉左主干运动性晕厥走行异常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右冠状动脉窦预后不良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就诊时间差异和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来院时间段的就诊情况,探讨延迟就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107家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8536例,患者发病时间均在7天内;按发病到来院时间分为<3 h、3~6 h、6~12 h、12~24 h、≥24 h 5个时间段,比较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以≥12 h为标准,划分为延迟就诊和及时就诊,分析延迟就诊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536例STEMI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97±12.46)岁,男性患者占76.4%(14159/18536)。来院就诊时间<3 h、3~6 h、6~12 h、12~24 h、≥24 h 5个不同时间段的患者分别占总人群的比例为24.2%、26.7%、16.6%、10.3%、22.2%。延迟就诊患者占32.6%(6034/18536)。随着来院就诊时间的延长,年龄有增大趋势,无医疗保险、独自居住和文化水平低、killip心功能分级≥2级、保守治疗、死亡的比例有增加趋势,而男性患者、农村居住、早发冠心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使用急救医疗服务比例有下降趋势(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OR=1.007,95%CI:1.003~1.012,P=0.001),无医疗保险自费就诊(OR=1.328,95%CI:1.110~1.589,P=0.002)、文化水平低(小学/文盲)(OR=1.250,95%CI:1.132~1.381,P<0.001)、目前吸烟(OR=1.223,95%CI:1.032~1.449,P=0.020)是患者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不同级别医院的不同来院就诊时间段,就诊情况存在差异。中国延迟就诊比例高。患者年龄大,无医疗保险、文化水平低、目前吸烟是患者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振燕杨进刚赵延延王杨许海燕高晓津钱杰乔树宾吴永健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急救医疗服务
血管内超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从2005-04到2007-09我院所有接受PCI治疗的患者9 461例,其中IVUS组527例,非IVUS组8934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评价IVUS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基线上IVUS组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IVUS组(38.5%vs.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IVUS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高于非IVUS组(住院期间:4.2%vs.2.0%,P<0.01;长期随访:10.4%vs.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VUS检查不是住院期问和长期随访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07,95%可信区间:0.119~2.245,P=0.897)。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住院期间和长期随访ⅣUS组的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IVUS组(住院期间:2.5%vs.6.6%,P<0.05;长期随访:10.8%vs.1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CI患者常规行IVUS检查可能对预后没有影响,但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IVUS检查能改善患者预后。
张茵杨跃进陈珏乔树宾吴永建徐波秦学文姚民刘海波袁晋青尤士杰陈纪林钱杰高展高润霖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