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平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气象
  • 3篇南极考察
  • 2篇海洋气象
  • 2篇航线
  • 1篇越冬
  • 1篇南极海冰
  • 1篇海冰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环境...

作者

  • 4篇钱平
  • 3篇姜德中
  • 1篇解思梅
  • 1篇薛振和
  • 1篇郝春江
  • 1篇张林

传媒

  • 3篇海洋预报
  • 1篇南极研究

年份

  • 4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极海冰变化特征初探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使用了美国联合冰中心提供的1973~1989年的海冰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的分布特征,并计算和分析了净冰面积指数,由此得出海冰分布及其变化的特征。根据南极海冰空间分布的特征,将南极海冰分为三大区。Ⅰ区(0~120°E)是以普里兹湾为主体、北与印度洋相连的带状冰区。Ⅱ区(120°E~120°W)是以罗斯海为主体、北与太平洋相连的冰区。Ⅲ区是以威德尔海为主体、北与大西洋相连的块状大冰区。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明显。夏季2月份的海冰最少,其净冰面积指数(不包括海冰开阔水域的面积)约为319万平方公里,冬季9月份冰最多,其面积约为1684万平方公里。冬季是夏季的5倍多。海冰的季节滞后于气温1个月,与海温的变化几乎是同步的。南极海冰三个冰区的周期性变化有显著的差异,Ⅰ区准5年,Ⅱ区准11年,Ⅲ区为6年。确切的周期性变化有待于今后深入的研究。
解思梅郝春江钱平张林
关键词:海冰
第五次南极考察首次中山站越冬队海洋气象考察报告被引量:6
1993年
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首次气象考察,主要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日常气象预报,海冰分布及海冰厚度测量等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的项目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云量、风向风速等。我们将地面观测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邻近的外国站多年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89年中山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的特点 利用中山站当时现有的仪器设备,逐日接收了由苏联青年站播发的地面传真天气图,高空50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等资料。首次开展了中山站地区夏、冬两季天气预报。并总结分析了西风带中极地气旋影响中山站时的路径特点,初步探讨了东南极下降风的发生及其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些资料对从事南极考察的气象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德中钱平
关键词:海洋气象
第五次南极考察去程及第六次返程航线气象考察报告
1993年
本文给出了第五次南极考察(首次东南极考察)赴航(1988年11月20日至1988年12月23日),第六次南极考察返航(1990年3月1日至4月28日)及首次东南极大洋调查(1990年2刀16日至2月21日)航线主要天气、天气过程及其预报方法。同时利用卫星云图、天气图及实测资料对航线气象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南大洋气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从中得出了一些对航线天气分析及预报有益的结果,对今后南极考察航线天气保障工作有所帮助。
钱平姜德中
关键词:航线气象
第六次南极考察航线海洋气象考察报告被引量:1
1993年
中国第六次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于1989年10月30日离开青岛港,穿越太平洋,于12月3日停靠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12月9日离港,经智利内水道,穿过德雷克海峡后于1989年12月71日抵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62°13′S,58°58′W)。又于1989年1月26日离开长城站,1990年1月11日到达位于南极普里兹湾里的中山站(69°22′S,76°22′E)。从2月16日到2月21日在普里兹湾外进行了一次南大洋考察。于1990年3月1日离开南极大陆回国,途中停靠墨尔本、新加坡后,于1990年4月26日抵达上海(图1)。
薛振和钱平姜德中
关键词:航线海洋气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