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角膜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3篇超声乳化术
  • 2篇翼状胬肉
  • 2篇术后
  • 2篇胬肉
  • 2篇角膜地形图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地形图变化
  • 1篇毒性
  • 1篇眼科
  • 1篇眼科学

机构

  • 7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郭涛
  • 5篇曹晓滨
  • 2篇柳林
  • 1篇卢奕
  • 1篇张健
  • 1篇应坚

传媒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阿昔洛韦和双氯芬酸钠、贝复舒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双氯芬酸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 对150例(172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90眼)和对照组75例(82眼).治疗组患者滴0.1%阿昔洛韦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和贝复舒滴眼液;对照组滴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结果 治疗组治愈(91.00%),对照组治愈率(75.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贝复舒、双氯芬酸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较肯定,治愈率高,是较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法 .
应坚曹晓滨郭涛张健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氯芬酸钠药物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 运用角膜地形图计测量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角膜地形图 ,并得到 SIMK、CIM、MTK、SF、ASTIG等数据 ,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 (t检验 )处理。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较术前 SIM、SF、MTK、ASTIG值明显改变(P <0 .0 5 ) ,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 SIM、MTK、ASTIG差值无明显改变而 SF差值有明显改变 (P <0 .0 5 ) ,角膜地形图术后呈蝶鞍形改变 ,领结方向与角巩膜切口垂直。结论 角膜地形图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角膜屈光状态改变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体的角膜地形图有明显改变 ,糖尿病白内障手术能增加术后发生角膜圆锥形改变可能性 ,但不增加角膜的散光。
郭涛曹晓滨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地形图
有高度近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刚入门超声乳化者进行有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收入住院老年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有高度近视的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各20例,老年性白内障组:年龄...
郭涛曹晓滨
文献传递
耻阴虱性睑缘炎2例
2003年
例1,患者女性,65岁,因左眼奇痒2wk到本院就诊,否认有不洁史.视力左0.8.左眼上睑睫毛根部可见虫卵,灰白色虫子不停的蠕动,有分泌物粘在一起,睑缘结膜充血,角膜明,KP(-),Tydall(-),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无阳性体症发现.
郭涛卢奕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另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症状及体征改变,随访6~24月,平均12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约需(6.3±0,86)d不适症状消失,羊膜移植组约(4,8±0.77)d。羊膜平复,大约4~6周溶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1只眼(5%)复发,羊膜移植组:3只眼(15%)复发。x^2值12,44,P〈0.05。结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不能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情况下仍然是有效方法之一。
郭涛柳林曹晓滨
关键词:原发性翼状胬肉羊膜角膜缘干细胞手术
翼状胬肉组织中CD_(34)、AC133、STRO-1、C-KIT的表达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估源自骨髓的干细胞与翼状胬肉发病的相关性,探寻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翼状胬肉头部达到瞳孔缘的病例12例(12眼),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51~66岁;原发性翼状胬肉8例,复发性翼状胬肉4例,均长于鼻侧。对照组材料来自同一眼球、距翼状胬肉边缘约10mm的正常球结膜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干细胞标志物来源的CD34、AC133、STRO-1、C-KIT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大量带有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阳性标志物来源的细胞,翼状胬肉组织头部阳性表达更强。4种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细胞形态类似。C-KIT阳性表达细胞聚集于翼状胬肉上皮基底组织和基质组织。上皮基底部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而在基质组织中呈纺锤形且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CD34阳性表达细胞主要分布于翼状胬肉组织上皮基底层,在血管内皮也有阳性表达,类似于C-KIT,但比C-KIT上皮层组织阳性细胞少。细胞形态在上皮基底部呈圆形或椭圆形。AC1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层,基质和血管内皮中也有阳性表达,形态类似CD34和C-KIT。STRO-1阳性表达细胞的分布不同,主要见于基质层,阳性细胞形态呈纺锤形,而上皮层中未见表达。各种因子的表达在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间无明显差别。对照组切片中标志物的表达均呈阴性。结论带有源自骨髓干细胞阳性标志物的细胞在翼状胬肉的发病和术后复发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郭涛柳林
关键词:翼状胬肉STRO-1C-KITCD34AC133
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后角膜的散光变化。方法  2 38例白内障病人分两组 ,一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 .5 mm巩膜隧道切口 ) ;另一组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2 0度切口巩膜隧道切口 )。在术前、术后 1周、3月和 6月 ,分别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 ,运用 t检验得出 P值。结果 在术前和术后 1周、3月、6月 ,白内障超声乳化组的散光分别为 1.6 7± 1.0 6 D、6 .5 6± 1.98D、1.81±0 .91D、1.6 3± 0 .88D;囊外组为 1.6 1± 0 .75 D、5 .2 1± 1.6 3D、1.91± 0 .98D、1.5± 0 .13D。白内障术后 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囊外组小于白内障超声乳化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到术后 3月和 6月时两组与术前及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5 .5 m m巩膜隧道切口 )和现代囊外摘除术 (12 0度巩膜隧道切口 )在术后 1周都导致明显散光 ,前者较后者散光明显 ,3月后恢复术前水平 。
郭涛曹晓滨
关键词:白内障散光超声乳化术现代囊外摘除术角膜地形图
系统论在眼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眼部是一个复杂系统,眼科治疗对一个人的容貌、视力、智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相互联系性、有序性等原则应用于眼科疾病诊疗过程,能更全面客观的分析疾病,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人体整体状态和谐发展。
郭涛
关键词:系统论眼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