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敬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5篇儿童
  • 34篇精神分裂症
  • 34篇分裂症
  • 17篇精神分裂症患...
  • 11篇少年
  • 10篇儿童少年
  • 9篇利培酮
  • 8篇首发
  • 8篇儿童精神
  • 8篇儿童精神分裂...
  • 7篇氯氮
  • 7篇氯氮平
  • 7篇脑室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首发精神分裂...
  • 6篇躯体
  • 6篇微小躯体异常
  • 5篇血清
  • 5篇神经营养

机构

  • 36篇新乡医学院第...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河南省精神病...
  • 3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2篇郭敬华
  • 41篇郭素芹
  • 24篇郭芳
  • 22篇李强
  • 21篇杜海霞
  • 17篇李玉玲
  • 10篇苏林雁
  • 9篇邵荣荣
  • 8篇潘伟盟
  • 8篇成军
  • 7篇梁颖慧
  • 5篇常克萍
  • 5篇吕路线
  • 5篇张红梅
  • 4篇夏艳红
  • 3篇张海三
  • 3篇郭芳
  • 3篇张燕
  • 2篇陈娓
  • 2篇邓越峰

传媒

  • 13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少年躁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72例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分别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其中丙戊酸镁缓释片36例,碳酸锂36例。疗效评定采用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6周。结果丙戌酸镁缓释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72.22%、88.89%,碳酸锂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69.44%、86.11%,两组总有效率接近。碳酸锂组恶心、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一样能有效治疗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丙戊酸镁缓释片依从性较好。
郭敬华郭素芹郭芳李强杜海霞
关键词:急性躁狂发作少年儿童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障碍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纳入76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的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正常儿童对照,治疗8周后用躯体异常量表(WS)进行微小躯体异常(MPA)评定,用CT测量脑室的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手册》(WMS)评定记忆功能,并进行记忆功能与WS和脑室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患者组100-1、记图、再认、再生、触摸、理解、背数和记忆智商均低于对照组(t为2.05~6.80,P均小于0.05);②患者组哈氏值与再认、再生和记忆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25、-0.24、-0.24,P均小于0.05),前角指数与100-1呈正相关(r=0.27;P<0.05);③MPAs明显组(WS总分≥4)患者的累加、再认、理解和记忆量表总分低于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为2.06、2.19、2.23和2.88,P均小于0.05)。患者组WS总分与累加和记忆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26,P<0.05;r=-0.24,P<0.05)。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有关,提示该病的记忆损害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郭敬华郭素芹苏林雁郭芳李强杜海霞潘伟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微小躯体异常脑室记忆障碍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强迫障碍对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强迫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少年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口服氟伏沙明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57.5%、87.5%,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伏氟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强迫障碍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伏氟沙明治疗。
郭芳李玉玲郭素芹郭敬华
关键词:阿立哌唑YALE-BROWN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C270T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MPA)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204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用CT测量患者的脑室值,采用Waldrop编制的躯体异常量表(WS)修改版评定MPA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者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的C/T和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24.56,P<0.01;2=24.04,P<0.01);②不同基因型患者组之间各脑室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C/T基因型患者合并后哈氏值高于C/C型患者(t=2.28,P<0.05);③T/T和C/T型合并后与C/C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部WS评分及WS总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5;t=2.10;P<0.05);④WS总分与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存在正相关(r=0.26,P<0.01;r=0.29;P<0.01),与前角指数存在负相关(r=-0.18,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微小躯体异常有关,并可能与脑室扩大也有关。
郭素芹苏林雁郭敬华杜海霞郭芳李强潘伟盟常克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室扩大微小躯体异常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IL-10水平,对同一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药物治疗组之间、患者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IL-10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分析IL-10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氯氮平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周及6月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两治疗组之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6月末IL-10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⑤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8周末血清IL-10变化率与8周末的氯氮平日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均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郭素芹苏林雁吕路线郭敬华杜海霞成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氮平
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调查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调查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病后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9例为患者组,7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根据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th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present and lifetime version,K-SADS-PL)将患者组患儿分为伴强迫症状组(70例)与不伴强迫症状组(79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回顾性调查所有入组儿童6~10岁的行为特征;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验、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视觉空间记忆、迷宫测验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CBCL量表测评显示,两患者组既往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强迫组学校情况(P〈0.01)、分裂强迫(P〈0.01)以及体诉因子分(P〈0.01)均高于不伴强迫组。认知功能测评显示,两患者组所有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强迫组常识(P〈0.01)、木块(P〈0.01)、Stroop色—词关联测验(P〈0.01)以及视觉空间记忆评分(P〈0.01)低于不伴强迫组。病前行为特征与病后认知功能相关分析显示,伴强迫组社会能力总分与类同评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不伴强迫组行为问题总分与木块评分(r=-0.31,P〈0.01)、拼凑评分(r=-0.32,P〈0.01)呈负相关。结论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病后认知功能更差。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认知功能均与病前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存在相关关系。
陈华锋郭素芹邵荣荣郭芳张红梅郭敬华李玉玲张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强迫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 -6( IL-6)的影响及 IL-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41例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 IL-6血浆水平 ,用健康儿童少年作对照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血浆 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后 4、8周末 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4周末 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呈正相关 ,治疗后 4、8周末一般病理分减分率、治疗后 8周末 PANSS总分减分率与 IL-6减分率呈正相关。结论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 ,血浆 IL-6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李强郭敬华郭素芹成军杜海霞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6
精神分裂症患儿神经营养素-3基因甘氨酸/谷氨酸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儿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甘氨酸(Gly)/谷氨酸(Glu)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MPA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218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和210例健康儿童NT-3基因Gly/Glu多态性;采用CT测量患儿的脑室参数(计算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采用waldrop编制的躯体异常量表(WS)修改版评定MPAs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NT-3不同基因型(Gly/Gly、Gly/Glu、Glu/Glu)患儿之间脑室值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及t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患儿之间的WS评分差异,脑室值与WS评分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研究组NT-3基因Gly/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vs64.3%,χ2=6.86,P<0.05),等位基因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vs81.0%,χ2=4.37,P<0.05)。2.不同基因型患儿之间各脑室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3.Glu/Glu基因型患儿头部WS评分显著高于Gly/Gly和Gly/Glu型患儿(Z=2.237,2.728,Pa<0.05)。4.WS总分与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均呈正相关(r=0.26、0.29,Pa<0.01),与前角指数呈负相关(r=-0.17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NT-3基因Gly/Glu多态性与微小躯体异常有关,与脑室扩大之间无显著关系。
吉明安郭素芹郭敬华郭芳李强张红梅李玉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营养素-3脑室扩大微小躯体异常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儿童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关系的调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70例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用躯体异常量表(Waldrop Scale,WS)进行微小躯体异常(minor physical anomalies,MPAs)评定,用CT测量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评定认知功能。选取对照组Ⅰ(n=42)与对照组Ⅱ(n=170),比较对照组Ⅰ和研究组之间的脑室值,对照组Ⅱ和研究组之间的MPAs,并进行认知功能与WS、脑室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哈氏值[(5.28±0.37)vs.(4.94±0.34)]、三脑室宽度[(3.83±1.14)cm vs.(3.16±0.41)cm]及WS总分[(3.77±1.29)vs.(1.70±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室指数[(1.55±0.18)vs.(1.65±0.22)]及前角指数[(3.52±0.30)vs.(3.77±0.34)]低于对照组(均P<0.01)。②哈氏值与领悟、木块呈负相关(r=-0.26,-0.28;P<0.05),侧脑室体部指数和侧脑室宽度指数与图形排列呈正相关(r=0.33,0.32;P<0.01)。③WS总分与填图、操作总分及全量表分呈负相关(r=-0.29,-0.24,-0.25;均P<0.05)。④MPAs明显组(WS总分≥4)的算术[(8.29±2.72)vs.(9.63±2.31)]、木块[(5.21±2.53)vs.(7.25±2.70)]、操作总分[(31.53±7.35)vs.(35.34±8.04)]及全量表分[(74.29±10.23)vs.(79.94±12.76)]均低于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均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损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有关,提示该病的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郭素芹苏林雁郭敬华郭芳李强杜海霞潘伟盟
关键词:微小躯体异常脑室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与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康儿童为儿童对照组,以及160名健康成人为成人对照组。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评估患者组及儿童对照组的NSS,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组及成人对照组DISC1 rs4658971多态性。结果患者组NSS中运动协调因子所有9项条目,以及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等条目的阳性率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左右序列对指运动、左右拳手掌测验、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的阳性率,及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高于CC型患者(均P<0.05)。患者组与成人对照之间DISC1 rs465897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更明显。
盖关臣郭素芹邵荣荣李文强郭芳张红梅郭敬华李玉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神经系统软体征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