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红暖

作品数:23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清代
  • 4篇慈善
  • 3篇都城
  • 3篇留养
  • 3篇慈善组织
  • 2篇地理
  • 2篇都城制度
  • 2篇义仓
  • 2篇历史地理
  • 2篇历史地理学
  • 2篇模仿
  • 2篇
  • 1篇地方志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环境
  • 1篇读史
  • 1篇学术空间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养济院

机构

  • 11篇安徽省社会科...
  • 10篇暨南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郝红暖
  • 8篇吴宏岐

传媒

  • 6篇安徽史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2篇邢台学院学报
  • 2篇暨南史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国农史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乾隆前期直隶留养局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文章以同治《畿辅通志》为主要资料,对初创时期直隶留养局的空间分布进行探讨,揭示了其既普遍又不均衡的分布特点,并对形成该特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行政命令的统一性是这一慈善组织普遍设立的主要原因,区域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繁程度、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与交通线的关系以及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等是影响其分布不均衡的因素。
郝红暖吴宏岐
努力拓展后都城时代西安城市地理研究的学术空间——读史红帅博士《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有感
2009年
吴宏岐郝红暖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学术空间中国历史地理学读史都城
辽、西夏、金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模仿与创新--兼论少数民族政权对唐宋都城制度的模仿途径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辽、西夏和金三朝都城的单体研究和关注很多,但从与中原都城制度关系角度的比较和综合研究尚属少见,本文试图在该方面有所尝试。文中所及都城制度是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为行文方便,将其分为都城规划建设制度和都城管理...
吴宏岐郝红暖
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权
文献传递
赵国定都邯郸的主要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一个国家或政权都城的选址是在主要矛盾作用下权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符合都城选址的所有原则。战国时期,赵国定都邯郸是因为这里具备作为都城的历史和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并适应了赵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邯郸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容易遭受外部威胁,带来都城沦陷的危险,赵国通过在信都建立陪都,在邯郸南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弥补这一缺陷。
郝红暖
关键词:战国时期赵国
清代直隶的留养局及其运作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清代直隶留养局的广泛设立,作为民间慈善组织在直隶扩展的重要步骤,与直隶总督方观承的行政倡导密切相关。留养局的规模与形态结构与其性质相适应,资金筹备和日常管理具有民办特征,资金运作采用了商业化基金生息的方式,是官民合办的慈善组织。
吴宏岐郝红暖
关键词:清代
西汉中山“新市侯国”小考
2006年
西汉侯国设置、撤并频繁,给同时期县级政权建制沿革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西汉设置的两个“新市侯国”并不皆在钜鹿地,王弃之的“新市侯国”是在中山“新市县”的基础上设置的。《汉志》记载的中山国“新市县”也曾有过短暂的侯国历史。
郝红暖
关键词:西汉
清代名臣方观承的惠政及其为官从政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清代名臣方观承除主要负责治理河渠外,也曾在社会慈善救济领域有较为显著的政绩,如在山东、直隶建立和完善义仓,在浙江关注育婴事业的发展,在直隶遍设留养局等。这些惠政不仅是其执行国家政令的表现,也是其关注民生,"实力办公"为官从政特点的体现。方观承的惠政及其成效说明地方官员执行国家政令要因地制宜,并尽量保持政策的持续性。
郝红暖
关键词:义仓
宗族、官绅与地方善举:清代桐城对地方科举的资助——以方氏试资田为中心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拟以家谱资料为基础,通过方氏试资田的研究,探讨清代桐城资助科举试资的善举,以及宗族和官绅在这一善举建立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以期从另一视角探讨桐城地方社会的关系。方氏试资田由直隶总督方观承捐资设立,建立之初交给知县委托县学管理,道光初年收归本族自管。试资田的运营,均是委托士绅担任管事,先是县学委托张鸿棫父子担任管事近半个世纪,后又任命族内管事方墨林父子。试资田的运营过程中,也注意与其他宗族善举,尤其是姚氏试资田的合作与协调。张鸿棫祖父子三代积极参与地方善举,说明自乾隆年间开始,桐城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慈善家族和专业慈善家,士绅通过地方善举,提升了其在地方社会中的地位。
郝红暖
关键词:清代宗族
清代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的调整——以直隶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09年
文章根据地方志资料研究整理了清代初年直隶各地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的调整情况,指出清初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经历了三次调整,直至乾隆初年才基本固定下来。通过论述,作者认为国家经济状况是影响官办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是突破这一限制的关键。
郝红暖
关键词:清代养济院救助标准
1918年流感的中国疫情初探——以直隶获鹿县为中心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以民国报纸和档案为主要资料,分析了直隶获鹿县的1918年流感疫情,给出了具体的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指出此次流感虽然未在中国形成大面积流行,但由于对发病原因认识不足,医疗手段落后,北洋政府未能采取统一的防疫措施,导致个别地区流感死亡率偏高。作者认为国家的积极作用是控制疾病大流行的关键。
郝红暖
关键词:疫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