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兵
-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测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 2023年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是肠道菌群失调的一种特殊表现,可引起肠道局部炎症和免疫变化,进而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和营养吸收障碍等。目前,SIBO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SIBO的健康危害、SIBO检测方法和SIBO检测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陈坚张会禄邱志兵
- 关键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易激综合征呼气试验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行性及手术指征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病理资料,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和手术指征。方法收集上海华山医院2007至201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胃癌病理资料,分析符合日本胃癌协会ESD治疗标准的早期胃癌的情况。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类型的早期胃癌局部转移的情况。结果2007至2011年间共手术治疗胃癌1159例,其中早期胃癌210例(18.1%),有151例符合ESD扩大指征,126例符合ESD标准适应证,分别占胃癌手术量的13.0%、10.9%,占早期胃癌的71.9%、60.0%。在210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m癌)、黏膜肌层癌(mm癌)、黏膜下层第1层癌(sm1癌)、黏膜下层第2层癌(sm2癌)的局部转移率分别为6.8%(5/74)、15.0%(6/40)、23.3%(10/43)、39.6%(2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型早癌与非分化型早癌的局部转移率分别为14.0%(24/172)、47.4%(18/38)(P〈0.01)。结论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较大部分可以选择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区域转移与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故有必要严格掌握ESD的适用指征。
- 陈坚周仲文邱志兵黄剑平钟良
- 关键词:胃肿瘤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20例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和治疗的20例PSIL患者的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内镜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和腹部不适、纳差、消瘦、腹泻、发热。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15例,均发现小肠占位性病变,13例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行胶囊内镜检查9例,7例发现病灶。18例发现病灶者的内镜下表现为结节/息肉样增生型8例,溃疡型2例,肿块型2例,弥漫浸润型1例,混合型5例。病灶位于回肠11个,空肠6个,十二指肠4个。10例患者消化道多部位受累。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型淋巴瘤,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最多。结论 PSIL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回肠发病率最高,内镜下分型以结节/息肉样增生型多见,胶囊内镜和小肠镜为发现小肠淋巴瘤病灶的主要手段,非手术确诊有赖于小肠镜下活组织检查。
- 张诗彤张诗彤邱志兵邱志兵钟良钟良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胶囊内镜
- 255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及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下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BLI-ME)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255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包括33例手术前行BLI-ME精查者。依据日本胃癌学会2010年指南将胃癌病理组织学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BLI-ME下的病变特点。结果255例早期胃癌中,男164例(63.31%),〉40岁者242例(94.90%),分化型182例(71.37%),病变位于胃窦93例(36.47%),内镜下0-ⅡC型92例(36.08%);发生淋巴结转移37例(14.51%),对比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率黏膜内癌明显低于黏膜下癌[5.04%(7/139)比25.86%(30/116),χ2=22.109,P=0.000],分化型癌明显低于未分化型癌[9.89%(18/182)比26.03%(19/73),χ2=10.938,P=0.002],病灶最大径≤2.0cm明显低于〉2.0cm[9.88%(16/162)比22.58%(21/93),χ2=7.687,P=0.009]。33例行BLI-ME精查者中,分化型早期胃癌以FNP(13.64%,3/22)、ILL-1(59.09%,13/22)、ILL-2(22.73%,5/22)为主,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可见ILL-2(45.45%,5/11)、CSP(54.55%,6/11)。结论早期胃癌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好发于胃窦部,内镜下形态以0.Ⅱc型居多。癌灶〉2.0cm或侵及黏膜下层,以及未分化型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行BLI-ME精查,对黏膜异常微血管形态及异常微腺管结构进行观察,有助于判断早期胃癌的病理分型。
- 商倩商倩邱志兵张诗彤邱志兵邱冬妮
- 关键词:早期胃癌
- 小剂量、短程利福昔明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程利福昔明口服疗法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相关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的37例SIBO相关IBS患者,分成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3组,均采用利福昔明(200 mg/次,3次/d)进行为期14 d的治疗。应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生命质量(IBS-QoL)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采用乳果糖呼气试验(LBT)和呼出气一氧化氮(eNO)检测观察治疗SIBO及其相关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的疗效。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37例SIBO相关IBS患者中,腹泻型24例,便秘型7例,混合型6例。除1例患者因胸闷、心悸退出研究外,其余36例患者治疗前IBS-SSS评分为(250.83±55.10)分,治疗后降至(151.11±3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6,P<0.01);治疗前IBS-QoL评分为(28.03±16.16)分,治疗后降至(14.39±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7,P<0.01)。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IBS组之间的IBS-SSS评分和IBS-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利福昔明治疗后,SIBO转阴率为52.8%(19/36),其中氢气LBT转阴率为54.5%(12/22),11例甲烷LBT阳性患者中转阴6例,3例两者均阳性患者中转阴1例;eNO转阴率为41.7%(15/36)。结论小剂量、短程利福昔明治疗可改善SIBO相关IBS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命质量,疗效与IBS亚型无关。
- 陈坚张会禄邱志兵罗忠光邱冬妮蒋蔚茹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低度炎症利福昔明
- 转基因乳酸杆菌联合5-氨基水杨酸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及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
- 背景与目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易复发性肠道炎症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
- 邱志兵
- 关键词:目的蛋白DSS模型TREG细胞
- 慢病之肠道起源学说的诠释被引量:1
- 2018年
-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介绍肠道微生态的概念,概述肠道菌群与慢性炎症、癌症、免疫失调和衰老关联的研究进展,对慢病之肠道起源学说进行诠释。
- 陈坚罗忠光邱志兵张会禄蒋蔚茹
-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
- 艾司西酞普兰对伴健康焦虑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胃肠动力药物对伴有健康焦虑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伴有健康焦虑的FGID患者42例,根据原先的精神用药分为黛力新组和其他精神药物组(以下简称其他组),用艾司西酞普兰取代黛力新或原来的精神治疗药物,并继续联合使用原来的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评价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黛力新组有效率为90.5%,临床痊愈率为81.0%;其他组有效率为80.0%,临床痊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5.4%,临床痊愈率为70.7%。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胃肠动力药物对伴有健康焦虑的FGI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邱冬妮徐三荣蒋蔚茹陈坚黄剑平蒋晓芸邱志兵岳文杰罗忠光刘杰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疗效
-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无线胶囊内镜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存在内镜图像分析耗时、耗力的问题。本文介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尤其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自动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对小肠溃疡及糜烂、血管扩张、消化道出血、小肠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价值。
- 曾于珍蒋蔚茹丁伟群邱志兵陈坚
- 关键词:小肠疾病
- T细胞斑点试验在肠结核诊断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肠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肠结核患者、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和T-SPOT.TB检测。结果 13例肠结核、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TST阳性分别为7例、3例和3例,T-SPOT.TB阳性分别为12例、5例和4例;TST检测活动性肠结核灵敏度53.8%(7/13),特异度85.0%(34/40)。TST和T-SPOT.TB方法用于检测肠结核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OT.TB方法可以作为肠结核诊断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
- 邱志兵钟良杨海静戎兰张文宏乔春萍
- 关键词:酶联免疫斑点法结核菌素皮试克罗恩病肠结核结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