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昶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一般工业技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造物
  • 2篇造物艺术
  • 2篇宋代
  • 2篇文化
  • 2篇先秦
  • 2篇建筑
  • 2篇村落
  • 1篇挡板
  • 1篇烟草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 1篇设计史
  • 1篇设计学
  • 1篇石文化
  • 1篇食品
  • 1篇食品罐
  • 1篇食品罐头
  • 1篇史料
  • 1篇史料学
  • 1篇史料研究

机构

  • 12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邓昶
  • 3篇朱和平
  • 2篇赵先超
  • 2篇李伟
  • 2篇鲁婵
  • 1篇胡彬彬
  • 1篇朱琪
  • 1篇张蓓佳

传媒

  • 3篇包装学报
  • 1篇中原文物
  • 1篇求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湖南包装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买椟还珠”辨识——兼论先秦时期包装意识的自觉被引量:2
2014年
"买椟还珠"这一则寓言故事表明了商品包装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包装特有的功能属性日趋明显,生活中的包装方式开始增多,商品包装也逐步从生活用具中分离开来而独立发展。大量证据表明,史前萌发的"潜意识包装"行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邓昶
关键词:买椟还珠造物艺术
一种建筑通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连接框和过滤网,通风管分为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右端外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一通风管右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框,第一连接框侧面安装有第一固定夹;第二通风管左端外侧设...
鲁婵李伟赵先超邓昶曹诗怡
文献传递
宋代笔记设计史料研究
笔记设计史料作为文献设计史料的一个部分,是古代设计史史料学研究中的一个相对具体的、个别的形态,对其展开研究实是对古代设计史史料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宋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撰写和留存了大量的笔记,通过史料学研究...
邓昶
关键词:宋代笔记史料学
文献传递
宋代仿古青铜器造型的设计学考察被引量:5
2016年
从设计学层面考察,发现宋代仿古青铜器在造型设计方面既具有强烈的仿古风韵,亦有典型的宋代特征,具体包括崇正古制的纯粹性仿古、具有古意的造型转化和适今之宜的宋式造型三类。可以说,宋代仿古铜器造型并非是简单的历史复原或对传统形态的照搬,更不是造伪,而是托古求变、承古革新的宋代创造。
邓昶朱和平
关键词:宋代青铜器
试论吐蕃之前石文化对藏族造物艺术的影响
2016年
吐蕃之前的时期是奠定西藏石文化的重要时期,石头不仅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更以其不朽的材质特征成为承继和创造藏族社会文明的见证者。石文化主要表现在对石器、玛尼石、大石遗迹等的巨石崇拜中。通过对吐蕃之前石文化的阐释,揭示藏族先民原始的审美冲动和精神价值取向,不难发现石头上的刻画印记和色彩图案不仅是藏民族艺术思维的表达,而且是藏族原始设计的开端。石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蕴含的内核,影响了藏族造物艺术的进程与格局。
朱和平孙惠茹邓昶
关键词:石文化藏族造物艺术
中国村落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被引量:9
2019年
中国村落是我国历史上家国一体构建的历史起点,因而对村落史的研究既是深度揭示中国文化源和流的重要关节问题,也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村落在我国有着悠长久远的发展历史,它的起源是人类进化和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则与农业的兴起密切相关。自然地理条件作为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甚至决定着早期村落的发展。伴随社会分化而发生的村落变迁显示了早期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早期中国以国家形式出现后,村落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生产生活单位,以其聚族群体性和血缘延续性的特质,紧密地与国家联系在了一起,在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胡彬彬邓昶
关键词:农业发展先秦
重构传统:设计介入村落文化振兴的伦理维度被引量:2
2019年
设计介入村落文化振兴,实则是处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而非简单地将文化符号化。“去功能化”的设计表达,使生根于村落日常的文化传统与现实脱离。设计虽以他者身份介入村落,但必须从村落主体的“自我”视角来处理问题。设计介入村落,是要将符合人类文明普遍本质的求真向善的文化传统,以及有利于现代价值体系重构的传统文化,重新融入当代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体制之中,重构适应现代生活的村落文化传统。
邓昶
关键词:文化传统村落文化文化振兴伦理维度
春秋战国时期陶质包装容器功能考释被引量:2
2013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质包装品有罐、壶、瓮、陶盒等不同类型和形制,这些包装容器的包装归属性基本上可以确定为食品包装与酒水包装,其中极具特色的就是包山楚墓出土的陶罐包装,其包装专属性特征极为明确,堪称最早的陶质食品罐头包装。然而,伴随着漆器的兴起和东汉晚期瓷器的烧制成功,陶质包装容器的包装功能逐渐退化,并最终被淘汰。
邓昶
关键词: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金银器物设计的发展历史
2011年
从原始社会末期至魏晋南北朝,金银主要是作为饰品和货币,少有用来制作器皿。进入隋唐以后,西方金银器物的大量输入,使得金银被广泛制作成器物,金银器物设计得到高度发展。宋代开始,金银器物世俗化、商品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因而在设计上表现出轻巧玲珑、典雅秀丽等风格特点。元明清时期,在金银器的制作方面,官府有专门的作坊,民间也出现了一些"治金""治银"的名家高手,金银器物的设计与制作相当繁荣。梳理中国古代金银器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金银器物的发展是逐步从小件饰品向器皿演变的,中国古代金银器物设计艺术在本土文化艺术的影响下产生并发展,同时在吸收域外设计艺术的情况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邓昶张蓓佳
关键词:器皿本土文化
晚清时期的烟草包装设计
2018年
烟草自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明末和清代迅速传播与发展,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迄至晚清,随着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剧,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烟草加工方式和吸食方法推陈出新,与之相应的包装种类和形式不断增多,其材料的多样、工艺的精进、装潢的考究以及中外文化融合的艺术特征,使烟草包装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浓缩与象征。
邓昶商征
关键词:烟草装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