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流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流
  • 3篇脑血流量
  • 2篇溶栓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回输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机构

  • 8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邓时慧
  • 5篇谷德祥
  • 5篇李飞
  • 3篇周慧
  • 1篇施九妹
  • 1篇吴焱
  • 1篇吴文源
  • 1篇李春波
  • 1篇李燕君
  • 1篇徐建文
  • 1篇杨淑真
  • 1篇孙卫星
  • 1篇张美玲
  • 1篇谷祥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似性,炎症标志物及感染与AS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周慧邓时慧谷德祥
关键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 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周慧谷德祥邓时慧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脑梗死再灌注损伤
实时检测人体温度的冰帽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用品。实时检测人体温度的冰帽,包括一帽体,帽体从外至内依次为保温层、降温层以及无纺布层,无纺布层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开口,开口上缝设有太空棉层,且太空棉层的内侧粘附有一柔性无线温度传感器;降温层包括储水囊,...
陈贇陈燕徐建文孙卫星李飞俞暐邓时慧周慧
文献传递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李飞邓时慧谷祥李春波吴文源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脑血流量
一种床头卡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床头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的前端面开设有患者信息插槽,所述患者信息插槽的内部镶嵌有一号透明软板,所述卡体的前端面患者信息插槽的一侧镶嵌有医护插槽,所述卡体的前端面医护插槽的下方设置有...
丁蕾邓时慧王丽蓉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55例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尿激酶75~150万单位。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应用经颅三维多普勒(TCD)超声仪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依据溶栓后1h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显效者40例(72.7%),疗效不明显者15例(27.3%)。溶栓治疗前,显效组TCD表现异常者37例(92.5%),非显效组15例(100%),均表现为梗死侧脑血管血流速度下降或无信号,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正常,部分患者可闻及血管杂音并可见湍流表现。治疗后1h,显效组梗死侧血流速度增快,血管数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非显效组则无明显变化。显效组有7例患者于溶栓后24h内出现反复。结论TCD可以客观地观察和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并可作为疗效判断和血管再闭塞的指标。
李飞谷德祥邓时慧张美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动力学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 (UBIO)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对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2 0例发病 2 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UBIO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 ,2组均予以复方丹参 16ml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0d。UBIO组同时加用UBIO治疗 ,每日 1次 ,共 10d。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月、1年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NFD)和Barthel指数评分、Xe13 3 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 (CBF)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 1个月和 1年 ,UBIO组的NFD分别为 (10 .5± 5 .8)分和 (6.9± 3 .5 )分 ,Barthel指数分别为 (80± 10 )分和 (90± 5 )分 ,对照组的NFD分别为 (13 .3± 4.7)分和 (9.8± 2 .8)分 ,Barthel指数分别为 (65± 10 )分和 (80± 5 )分 ,2组比较 ,P <0 .05~ 0 .0 1。治疗后 2组的CB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 ,但以UBIO组尤为显著。 1年内UBIO组 3例(5 % )患者复发 ,低于对照组 9例 (15 % )。结论 UBIO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李飞谷德祥邓时慧杨淑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UBIO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血流量相关性研究
2001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脑功能与脑血流量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 90例 PD患者和 60例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脑血流量 (CBF, 133Xe吸入法 ),并采用 PD统一评分量表( UPDRS)评分。结果 PD患者 BAEP和 CBF异常率分别为 43.3%和 46.7%,高于对照组 17.5%和 27.5%, UPDRS评分愈高则异常率愈高, BAEP异常 PD患者平均 CBF明显低于 BAEP正常患者。 (P< 0.05~ 0.01)。结论 BAEP是初步评价 PD患者脑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有效手段。
李飞李燕君施九妹吴焱邓时慧谷德祥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血流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