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5篇动脉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祖细...
  • 4篇祖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祖细胞
  • 4篇磁共振
  • 3篇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远期
  • 2篇造影
  • 2篇随访
  • 2篇切除
  • 2篇切割术
  • 2篇椎间盘
  • 2篇椎体
  • 2篇细胞移植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齐都医院

作者

  • 14篇邓刚
  • 9篇滕皋军
  • 5篇何仕诚
  • 5篇李国昭
  • 5篇张洪英
  • 4篇余辉
  • 4篇郭金和
  • 4篇孙军辉
  • 4篇麦筱莉
  • 4篇马占龙
  • 3篇朱光宇
  • 3篇方文
  • 2篇居胜红
  • 2篇秦永林
  • 2篇刘文贵
  • 2篇牛焕章
  • 1篇张年明
  • 1篇金晖
  • 1篇陈晓晖
  • 1篇柏志斌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第一届放射青...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 提高对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方法 对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诊断明确的47例45岁以下(青年组)和143例45岁以上...
柏志斌秦永林邓刚滕皋军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年龄
血管内皮祖细胞靶向损伤血管内皮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磁共振示踪细胞的标记物,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 Fe_2O_3-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并体外标记 EPCs。用2.5 F 球囊扩张兔右侧颈动脉,制作血管内膜损伤模型,进行 EPCs 局部移植。A 组5只,移植 Fe_2O_3-PLL 标记的 EPCs,B 组5只,移植荧光标记的 EPCs,C 组5只为空白对照,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7 d,所有实验兔行 MR 颈动脉扫描,并取受损伤血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 MR 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PCs 的 Fe_2O_3-PLL 标记率>95%,A 组标记细胞移植后7 d,MR 扫描 T_2WI 显示损伤血管壁明显低信号区,而 B 组和 C 组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 A 组损伤血管内膜有普鲁氏蓝染色阳性细胞黏附,B 组损伤血管内皮有强荧光表达,C 组损伤血管内皮无表达。结论利用1.5 TMR 仪进行活体成像技术,可示踪并检测磁粒子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损伤血管内皮的归巢、黏附及分布,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居胜红邓刚孙军辉张洪英余辉李国昭
关键词:内皮血管干细胞磁共振成像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祖细胞局部移植防治血管内膜损伤后颈动脉局部粥样硬化性狭窄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SPIO磁粒子标记,介入导管局部灌注法同种异体局部移植入兔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后高脂饲料喂养,用1.5TMR仪进行活体成像追踪,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动...
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邓刚孙军辉张洪英牛焕章余辉李国昭
文献传递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目的 本研究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骨密度检查、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引起对骨质疏松筛查及药物治疗的重视。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病人通过病...
蔡若男金晖何仕诚邓刚
磁共振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1.5、3.0 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及量化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临床怀疑患有脑血管病变的受试病人,其中55例行1.5 T MRA扫描(3D TOF序列),另55例行3.0 T MRA(3D TOF序列)扫描。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像及常规DSA图像下测定脑血管狭窄程度,以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为参考。结果:对于脑血管狭窄的分级,1.5 T、3.0 T MRA与DSA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5%、90.5%。在诊断明确后,1.5 T MRA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8%;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7%、99%;总准确率为94%。同时,3.0 T MRA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9%,PPV及NPV分别为91%、99%,准确率为96%。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疾病的测定,DSA与1.5 T MRA(P=0.31)、3.0 T MRA(P=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 T MRA与3.0 T MRA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0)。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MRA的3 D TOF序列能够作为DSA之外的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且3.0 T MRA稍优于1.5 T MRA。
SIMANT Mehta邓刚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MRA诊断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4年7月MRA检查诊断并经DSA或临床确诊的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影像学资料。16例均进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结果16例患者2D-PC法显示海绵窦异常及扩张的引流静脉31个,3D-TOF法显示50个。16例中,对海绵窦扩大和扩张、迂曲的眼上静脉,3D-TOFMRA100%显示,2D-PCMRA显示分别占总数的81.2%(13/16)和86.6%(13/15)。结论MRA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周围血管情况,多数情况下可作为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手段。
张洪英邓刚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MR实验研究
本实验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进行兔活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MR成像研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以血管内皮祖细胞为靶向载体,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生物...
马占龙李国昭滕皋军麦筱莉居胜红邓刚孙军辉张洪英牛焕章余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MR成像
文献传递
血管内皮祖细胞防治血管内皮损伤的MR研究
目的:磁粒子标记新西兰大白兔血管内皮祖细胞 (EPCs),同种异体局部移植入兔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用1.5TMR仪进行活体成像,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孙军辉张洪英邓刚余辉李国昭
文献传递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采用介入球囊扩张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并观察治疗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采用常规或者内膜下成形技术对完全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根据扩张后病变变化选择性使用支架植入。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技术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通过随访,判断治疗的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结果:18例患者早期技术性的并发症1例(5.6%),为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病变再通的技术有效率髂、股、腘动脉为11/12,胫前动脉为6/14,胫后动脉为9/16,腓动脉为4/11,总的技术有效率为30/53,临床有效率为17/18。髂股段再通后支架植入16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6个月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30、16/18和17/18。结论:对于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技术有效率与病变部位有关,可以达到理想的救肢率和生存率,操作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较低,是一可用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秦永林邓刚郭金和何仕诚方文朱光宇滕皋军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体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法PVP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并46节重度压缩骨折椎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接受二维CT及MR检查。术中采用单侧跨中线穿刺,注射骨水泥前摒弃椎体骨静脉造影。术后1日复查二维CT。于CT矢状面图像测量椎体高度,并比较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的高度变化。结果 36例患者采用单侧跨中线穿刺治疗全部成功,椎体前缘、中央、后缘恢复高度分别为(2.37±2.10)mm、(2.61±2.21)mm、(0.23±0.44)mm。随访1~29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效(NR)例数分别为27例、8例、1例,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改良法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可行、有效,可提高压缩椎体的高度。
李洪德何仕诚张年明邓刚方文许传军王宏姜西静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