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逯东

作品数:50 被引量:1,405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企业
  • 10篇政府
  • 7篇业绩
  • 7篇国有企业
  • 5篇内部控制
  • 4篇政府控制
  • 4篇投资者
  • 4篇媒体
  • 4篇会计
  • 4篇公司业绩
  • 4篇分析师
  • 3篇董事
  • 3篇政府干预
  • 3篇证券
  • 3篇证券分析
  • 3篇证券分析师
  • 3篇上市公司
  • 3篇文本
  • 3篇媒体报道
  • 3篇金融

机构

  • 50篇西南财经大学
  • 3篇上海证券交易...
  • 2篇北京外国语大...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证监会

作者

  • 50篇逯东
  • 24篇杨丹
  • 5篇林高
  • 5篇杨记军
  • 4篇付鹏
  • 4篇孙岩
  • 3篇余渡
  • 3篇王运陈
  • 3篇万丽梅
  • 3篇陈旭东
  • 2篇黄莉
  • 2篇黄丹
  • 1篇李玉银
  • 1篇纳超洪
  • 1篇许楠
  • 1篇唐松莲
  • 1篇邓晓霞
  • 1篇宫义飞
  • 1篇曹春方
  • 1篇孟子平

传媒

  • 8篇会计研究
  • 4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南开管理评论
  • 3篇经济研究
  • 3篇投资研究
  • 2篇财贸研究
  • 2篇财经科学
  • 2篇产业经济研究
  • 2篇财务研究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财经研究
  • 1篇当代财经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特区经济
  • 1篇证券市场导报
  • 1篇财政研究
  • 1篇金融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管的货币薪酬真的存在“奖优不罚劣”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货币薪酬是否真的存在"奖优不罚劣"的现象。研究发现,在有效控制公司的个体特征后,高管的货币薪酬粘性并不存在;除盈利指标外,我国上市公司在制订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时还考虑到了营运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其他能反映公司基本面状况的指标。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货币薪酬激励总体上是合理的,近年来被社会普遍关注的高管货币薪酬与经营业绩不匹配的现象并非普遍存在。
梁婷吴敏逯东
企业创新与原始股激励——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预期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深入研究了原始股激励这一最具有激励力度的分配方案的动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首先,从动因看,企业上市后的预期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在上市前就越重视向核心员工分配原始股,即会给核心员工分配更大比例的原始股;其次,从后果看,更大比例的原始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当公司本地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好或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原始股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基于获得原始股激励的员工的职位差异发现,仅有向高管团队员工提供原始股激励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而向其他职位员工(如监事会成员、核心技术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分配原始股的激励效果则有限。在当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大力推动科创板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社会各方如何把握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原始股权激励这一新的观察视角。
余渡余渡杨丹
关键词:创业板
政治关联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被引量:46
2013年
本文以2008—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内部控制明确划分为执行力度和执行有效性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考察了CEO的政治关联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模式下,民营上市公司CEO的政治关联确实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但是,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大并不代表内部控制执行更有效;进一步,基于"政府干预"理论和"关系"理论,将政治关联区分为官员型和代表委员型两大类,发现只有当公司CEO具有代表委员型政治关联时,其内部控制执行才有效。因此,民营上市公司政治关联是影响其内部控制执行的关键,其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又是公司在迎合政府要求与提升自我管控能力的真实需求之间做出理性选择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现实情境,不仅拓展了基于制度背景从政治关联视角考察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领域,为企业主体辩证看待政治关联的作用和转变对内部控制的观念提供了新的认知;而且,为政府在推动微观层面的制度建设中实现职能转变提供了现实依据。
逯东王运陈王春国杨丹
关键词:政治关联内部控制
政绩诉求、政府控制与边际社会性支出--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实证检验了"政绩诉求——政府控制——边际社会性支出"这样一条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所产生经济后果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收入不足、国有经济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和经济增长缓慢时,地方政府往往会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尤其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会倾向于加强对员工规模大的企业的控制。随着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的加强,会导致国有企业发生更多的边际社会性支出,如非效率投资和冗员等。
逯东孙岩杨丹杨记军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府控制
媒体报道、机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
本文以2009-2012年16个季度的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利用媒体报道来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在动机.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与股票...
逯东付鹏杨丹余渡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媒体报道股票价格
文献传递
媒体类型、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被引量:143
2015年
本文将媒体区分为网络媒体、政策导向媒体和市场导向媒体三类,系统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媒体关注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政府主导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模式下,网络和政策导向媒体关注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但市场导向媒体关注不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2)网络和政策导向媒体关注主要能够提高中央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但不能提高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我国转型经济的现实情境,既加深了对媒体监督治理功能的理解,也对如何从外部更有效监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规范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逯东付鹏杨丹
关键词:媒体关注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
高管行政出身、双重成本与公司业绩——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考察了行政出身的国企高管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的行政出身会给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双重成本(即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在控制了双重成本的作用后,行政出身对公司业绩也存在正面影响;但总体而言,行政出身会损害公司业绩。研究结论支持了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理论,揭示了"行政出身-双重成本-公司业绩"这样一条影响路径;同时也验证了行政出身所存在的"扶持之手",全面揭示了政府人事控制的作用机制。
逯东余磊林高
关键词:政治成本代理成本公司业绩
财务报告可读性、投资者实地调研与对冲策略被引量:26
2019年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了财务报告可读性与投资者实地调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务报告可读性构成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的重要动因,即当可读性越差时,投资者实地调研活动的频率和可能性都会显著增加;投资者实地调研会恶化财务报告可读性差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会增强财务报告可读性好所带来的信息披露效率的提高,体现出一种"让清者更清,让浊者愈浊"的互补效应。进一步,利用财务报告可读性和投资者实地调研两个维度的差异构建对冲策略,套利组合最低和最高分别可获得7.2%和12.5%的年化收益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如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
逯东余渡杨丹
关键词:文本分析
专注的力量:基金专注度与基金业绩
2022年
本文以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基金专注度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专注度越高,基金业绩越好。进一步分析发现,专注度较高的基金通过提高对盈利能力更好的股票的持有比重以及降低基金交易费用来提高基金业绩,且基金专注度提高基金业绩的作用在基金经理从业经验较少时更有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基金专注度的提高有利于引导其进行长期价值投资以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
宋昕倍逯东程杰
关键词:公募基金基金业绩
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权转让研究被引量:115
2010年
本文以2003—2007年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政府转让控制权的决策及控制权转让后的短期市场反应和中长期业绩表现。研究发现:(1)近几年来政府转让国有企业控制权的政治动机明显,而追求企业经营业绩的经济动机减弱,转让中倾向于保留规模大的和有战略意义的企业;(2)市场对国有股权转让事件总体上给出了积极评价,但因投资者能理性预期到政府转让控制权的政治顾虑,民营化带来的短期累积超额回报并不明显高于其他转让方式;(3)民营化确实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但终极控制权仍保留在政府内部的"换汤不换药"的控制权转让方式并没有显著改善企业业绩。尽管民营化带来了国企事后的业绩改善,但政府事前却因为政治顾虑而不存在把业绩不好的企业转让出去的明显倾向,这种逻辑不一致性折射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
杨记军逯东杨丹
关键词:国有企业动机民营化业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