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兴

作品数:21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航天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6篇胸腔
  • 6篇胸腔镜
  • 4篇断层扫描
  • 4篇结节
  • 4篇肺内
  • 4篇肺叶
  • 4篇肺叶切除
  • 4篇肺叶切除术
  • 4篇穿刺
  • 3篇胸腔镜肺叶切...
  • 3篇全胸腔镜
  • 3篇细胞
  • 3篇小结节
  • 3篇静脉
  • 3篇肺内小结节
  • 3篇肺切除
  • 3篇肺切除术
  • 3篇CT引导

机构

  • 13篇中国航天科技...
  • 8篇北京航天总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辛兴
  • 17篇边建伟
  • 17篇李凤卫
  • 16篇刘思杰
  • 12篇陈应泰
  • 10篇吴迅
  • 7篇陈应泰
  • 5篇吴迅
  • 2篇李昊
  • 2篇张晓峰
  • 1篇贾纯增
  • 1篇高志
  • 1篇吴讯
  • 1篇王梅
  • 1篇张晓峰

传媒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癌症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29)和B组(n=30),两组均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中A组先离断肺动脉再离断肺静脉,B组先离断肺静脉再离断肺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清疼痛因子[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以及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NE、IL-6、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FEV_(1)%、FVC%、MVV%较术前降低,但两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先离断肺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但血管离断顺序对NSCLC患者术后疼痛、肺功能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相似,临床上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血管离断顺序。
辛兴李凤卫陈应泰边建伟刘思杰吴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动脉肺静脉
精准1.5cm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自发性气胸是最常见的胸外科急症,好发于青年患者,通常症状严重,难以预防,反复发作,更可导致学习、劳动能力的丧失,对于具有确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且自发性气胸已成为VATS的最佳适应证之一[1]。传统VATS手术治疗气胸多采用"三孔法"
刘思杰李凤卫边建伟张晓峰辛兴吴迅陈应泰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操作孔三孔法肺大疱切口长度手术指征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保守治疗2例
2020年
肺叶扭转是指肺实质沿支气管血管蒂不同程度旋转,进而产生肺动脉血供障碍、静脉回流受阻和支气管狭窄闭塞,临床罕见,多发生于肺叶切除术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肺叶扭转一经诊断应立即切除扭转肺组织[1-2]。保守治疗尚未见报道,现将本研究所涉及2例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患者保守治疗长期效果报道如下。
李凤卫辛兴边建伟刘思杰吴迅岳超陈应泰
关键词:静脉回流受阻肺实质保守治疗肺叶切除术后
异物性食管穿孔致纵隔脓肿未规律治疗痊愈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本文报道一例因异物致食管穿孔,并发纵隔脓肿及全身感染病例,患者一度出现感染加重症状,极易并发脓毒血症危及生命或纵隔脓肿致血管破裂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患者个人原因,依从性极差,未进行规律持续治疗,最终患者几近痊愈,有待临床探讨。
辛兴陈应泰刘思杰
关键词:食管穿孔纵隔脓肿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使用21G与22G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BUS-TBNA检查其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84例患者使用21G穿刺针,71例患者使用22G穿刺针,分析比较患者采用两种型号穿刺针穿刺的结果。结果155例患者经过EBUS-TBNA证实阳性患者108例,阴性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耐受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阳性患者中58例使用21G穿刺针,50例使用22G穿刺针;阴性患者中26例使用21G穿刺针,21例使用22G穿刺针。阳性患者均通过后续治疗或病情进展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肿大;阴性患者均进一步行胸腔镜肺叶(或袖式)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病理证实42例为阴性,5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假阴性)。5例假阴性患者中2例使用21G穿刺针,3例使用22G穿刺针。21G和22G穿刺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82/84)和95.8%(6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中,使用21G及22G穿刺针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的选择对穿刺结果无影响。
辛兴陈应泰李凤卫岳超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肿大穿刺针
肺内多发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1
2018年
背景与目的肺内多发小结节微创手术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术前定位,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肺内多发小结节术前定位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与同期肺内单发小结节定位相比,探讨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术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引导下留置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多发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定位者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节是否为单发分为:单发结节组184例(single nodule group),多发结节组51例(multiple nodules group)。单发结节组常规方式CT引导下定位,多发结节组在CT引导下分级、分批次留置微弹簧圈定位,统计分析两组定位成功率、并发症、病理结果及定位操作相关数据等。结果多发结节组定位成功率达90.2%,与同期单发结节组成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90.2%vs 94.6%,P=0.205),多发结节组气胸发生率与单发结节组亦无统计学差异(21.6%vs 14.1%, P=0.179),然而多发结节组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单发结节组的操作时间[(30.6±6.6) min vs (19.9±7.4) min, P=0.000]。两组均无大咯血、空气栓塞及血胸发生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均无因术中无法定位结节而中转开胸者;手术方式以亚肺叶切除为主;术后病理以非浸润性病变为主。结论对于需行胸腔镜手术的肺部多发小结节,按照一定策略,术前CT引导下分级、分批次留置微弹簧圈的定位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李凤卫陈应泰边建伟辛兴刘思杰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发性肺切除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肺内残血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肺内残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拟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先断动脉组和先断静脉组,每组34例。先断动脉组5例、先断静脉组4例因术中修改手术方案或标本取出时破碎无法进行后续研究排除,最终先断动脉组29例、先断静脉组30例完成研究。先断静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静脉后断动脉,先断动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动脉后断静脉。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测量、计算两组肺含血总质量、肺无血净质量、肺内残血量、加权后肺残血比。结果全部5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均无需输血。先断动脉组与先断静脉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8/29)比33.3%(10/30),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内残血量、肺含血总质量、肺无血净质量、加权后肺残血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过程中血管切断顺序对肺内残血量无影响,手术操作中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肺动静脉切断顺序。
李凤卫边建伟辛兴李昊刘思杰吴迅岳超陈应泰
关键词:肺切除术胸腔镜肺静脉
预充式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穿刺定位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9
2019年
背景与目的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穿刺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肺内小结节常用的术前定位方法,然而该方法仍有操作复杂、轻微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我们将原有方法进行了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后的预充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穿刺定位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9月-2019年1月间31例患者的35枚肺结节,于术前采用预充式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穿刺定位,然后施行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手术。统计分析定位操作相关数据、成功率、并发症、病理结果等。结果定位成功率97.1%,VATS切除成功率100%。CT定位时间平均10.1 min(5 min-31 min),微创切除病灶所需时间平均38.2 min(10 min-100 min)。术中发现微弹簧圈脱位回缩至胸壁内1例,通过充气膨肺状态下自胸壁穿刺点刺入穿刺针,成功定位肺内结节并予以切除。3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但无需闭式引流处理。3例患者出现肺内血肿。35枚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为:高分化腺癌15例,原位癌7例,微浸润腺癌5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肺内淋巴结增生、炎性结节各2例。结论采用预充式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小结节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李凤卫陈应泰边建伟辛兴吴迅
关键词:断层扫描
针孔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及适应证的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与目的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治疗,本文将探讨针孔胸腔镜下RFA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接受RFA治疗的2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描述和比较。结果 根据手术方式将21例患者分为胸腔镜下RFA组(8例患者共17个病灶)和CT引导下RFA组(13例患者共18个病灶),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显著差异。胸腔镜下RFA组17个病灶均达到完全消融;CT引导下RFA组16个病灶达到完全消融,另外2个病灶因术中严重胸痛和气胸而中止了治疗。与CT引导下RFA组相比,胸腔镜下RFA组所需的平均手术时间更短(39.2±18.4 min vs. 49.3±25.6min,P=0.041);进行的穿刺消融次数更多(3.3±1.2 vs. 1.7±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下RF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2/8),低于CT下RFA组的69.2%(9/13)(P=0.049)。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顺利出院。两组均达到100%的局部控制率。在III–IV期的患者亚组分析中,胸腔镜下RF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5个月,CT引导下RFA组为8.0个月。结论 针孔胸腔镜下RFA的安全性和疗效与CT引导下RFA的疗效接近,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和术中并发症更少的优势,是晚期肺癌治疗的一个可行和有益的补充。
刘思杰吴迅辛兴岳超边建伟李凤卫陈应泰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肿瘤射频消融术
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用于肺穿刺定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先端可吸收半倒线装置用于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1个猪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对其进行穿刺定位,判断是否成功,然后通过手摇式拉力架测量定位物的锚定力。所有定位操作均采用“预充式”定位法完成。6名专家独立评估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的柔韧性。结果3组全部21次定位均成功。先端半倒刺线组的锚定力明显优于微弹簧圈[(1.089±0.288)N VS(0.066±0.015)N,P=0.000],与带钩钢丝锚定力相似[(1.089±0.288)N VS(1.190±0.279)N,P=0.519]。6名专家均认为先端半倒刺线柔韧度与微弹簧圈相似明显优于带钩钢丝。结论离体实验显示,采用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穿刺定位肺内小结节具有先端锚定力强、不易脱落、柔韧性好的优点,且无金属异物残留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评估。
李凤卫辛兴边建伟吴迅李昊陈应泰
关键词:肺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