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性状
  • 2篇蔬菜
  • 2篇农业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品种更替
  • 2篇小麦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安徽省农业
  • 1篇豆种
  • 1篇性状演变
  • 1篇野生蔬菜
  • 1篇野生蔬菜资源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系统
  • 1篇蔬菜资源
  • 1篇特色蔬菜
  • 1篇农田
  • 1篇农田生态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辛俊
  • 6篇赵言文
  • 5篇许世蛟
  • 2篇熊小丽
  • 1篇王杨
  • 1篇王艳艳
  • 1篇孙莉
  • 1篇谢梦洁
  • 1篇龙卫国
  • 1篇龙为国
  • 1篇梁晓娟
  • 1篇汪洋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江苏省小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a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kg/hm2,56a来增加了3494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许世蛟熊小丽谢梦洁辛俊赵言文
关键词:小麦品种更替农艺性状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布的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建议被引量:1
2008年
江苏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物种资源丰富。通过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布的野生蔬菜进行调查统计,得出该生态系统中野生蔬菜有36科120种。在进一步对其种类结构、资源分布、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野菜资源的建议。
辛俊许世蛟汪洋龙为国赵言文
关键词:野生蔬菜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70年代初出现的人口、资源、粮食、能源危机,发达国家对高投入的常规农业开始深刻的反思。80年代,农业发展受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各界将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谋求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农业发展模式。最近...
辛俊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分析法
江苏省特色蔬菜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对策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调查统计得出江苏特色蔬菜资源植物种类与分布,将这些分布在6大菜区的特色蔬菜分为多年生、水生类、根菜类等13类。在江苏省所培育的312个特色蔬菜品种中里下河区占60个,沿海区占72个,徐淮菜区占79个,太湖菜区占97个,沿江菜区占111个,宁镇扬丘陵菜区占132个。江苏省特色蔬菜品种分布于21科50属共312种,特色蔬菜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78种)、伞形花科(43种)、菊科(26种)、百合花科(21种),此4科的特色蔬菜种数占特色蔬菜种数53.8%。通过分析当前江苏省特色蔬菜产业结构、栽培状况,提出了特色蔬菜保护利用对策。
王杨辛俊龙卫国许世蛟赵言文
关键词:特色蔬菜资源分布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5个子系统、33个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各子系统和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子系统及农业综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各指标发展状况分析出安徽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辛俊赵言文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调查分析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影响该省大豆种质资源变动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该省大豆种质资源的建议。
许世蛟辛俊孙莉梁晓娟赵言文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
江苏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被引量:8
2009年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 kg/hm^2,56年来增加了3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为我省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许世蛟熊小丽王艳艳辛俊赵言文
关键词:小麦品种更替农艺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