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钧铭

作品数:36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细胞
  • 19篇白血
  • 19篇白血病
  • 11篇小鼠
  • 8篇白血病细胞
  • 7篇基因
  • 5篇造血
  • 5篇干细胞
  • 4篇照射
  • 4篇疗法
  • 4篇残留白血病
  • 3篇动物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移植性
  • 3篇抑制率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造血干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贫血
  • 3篇清热

机构

  • 3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36篇赵钧铭
  • 25篇褚建新
  • 10篇应红光
  • 9篇王淑萍
  • 7篇丁顺利
  • 7篇姜露
  • 6篇徐世才
  • 5篇李长虹
  • 5篇王敏
  • 3篇傅汝林
  • 3篇王欣
  • 3篇刘蔼如
  • 2篇朱永明
  • 2篇杨纯正
  • 2篇张海玲
  • 2篇谭获
  • 2篇吴克复
  • 2篇隋雪梅
  • 2篇饶青
  • 2篇褚雁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第九届全国实...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大鼠化疗后血液中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和残留白血病细胞动态观察被引量:7
1995年
动态观察了白血病大鼠大剂量化疗后血液中血清集落刺激因子(CSF)、造血干细胞(HSC)和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白血病化疗后血清CSF最早出现,然后HSC增殖并向周围血液迁移,接着周围血细胞开始恢复,血液中白血病细胞出现最晚。随着血液中白血病细胞的增加,正常血细胞随之下降。揭示正常造血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相互竞争而消长的规律,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白血病复发的机理。
赵钧铭应红光王淑萍褚建新
关键词:白血病化学疗法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残留白血病细胞
复方丹参注射液增强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 :探索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固体琼脂集落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法 ,观察HL60细胞株及新鲜白血病细胞经过药物作用后 ,其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HL60细胞混合培养后照射 ,细胞存活曲线斜率的倒数 (D0 )、放射剂量为 2Gy时的活存比率 (SF2 )分别由 1 5 3、0 3 4降至 0 93、0 1 2 ,细胞凋亡显著增多 ;这种效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放射诱导的新鲜白血病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 (5 89± 2 91 % )相比 ,复方丹参组 (1 2 0 5± 3 0 6% )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
谭获应红光褚建新郝玉书赵钧铭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白血病放射增敏剂放射疗法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特性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6
1999年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后第3天,骨髓内可见少数淋巴样细胞呈小灶性分布,第5—9天细胞灶迅速扩大,细胞形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至第11天才出现不同阶段的分化细胞;第5—9天BMNC数和抗5-FU BMNC数迅速增加,随后增殖速度明显减缓;第9天骨髓的CFU-S(12)数和重建长期造血的能力高于第5天和21天的骨髓。本实验结果提示,骨髓移植后造血细胞呈小灶性分布,重建造血初期造血干/祖细胞迅速增殖而无明显分化表现,此阶段骨髓细胞的重建长期造血能力增强,提示造血干细胞有扩增。
丁顺利褚建新赵钧铭姜露胡小莉
关键词:骨髓移植细胞增殖造血重建
低剂量照射治疗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mmuno-mediated aplastic anemia,IMAA)时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被抑制的造血干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据此本研究探讨一项新的治疗IMAA的策略,即利用激活的淋巴细胞和静止的造血干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给IMAA小鼠低剂量全身照射,此低剂量照射既可杀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解除它对造血干细胞的抑制,又不损害造血干细胞,从而使造血得以恢复。实验应用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完成,于造模后第4天全身照射150cGy,以不治疗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小鼠为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和淋巴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表明:①IMAA组小鼠活存率为12.5%,平均存活时间为27.4±13.4天,照射治疗组活存率为100%,平均存活时间60天以上,单纯照射组无死亡;②外周血白细胞数:IMAA组呈进行性下降,直至死亡,照射治疗组第10天与免疫再障组相似,以后开始缓慢回升,基本上达到治疗前水平;③红细胞比容:未治疗IMAA组于14天后呈进行性降低,至第35天比实验前减低2/3,照射治疗组与单纯照射组一样,第14天有轻度减低随后升高,至35天接近正常;④骨髓有核细胞数:IMAA组呈进行性减低,无恢复趋势,照射治疗组于一过性减低后迅速增加,第28天达到正常水平;⑤骨髓和淋巴组织病理形态观察:IMAA组小鼠呈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改变,骨髓造血衰竭,脾脏明显萎缩,而照射治疗组于第28天骨髓和脾淋巴脏组织基本上恢复正常。结论:低剂量全身照射对IMAA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骨髓和淋巴组织完全恢复;其疗效机制可能与低剂量照射杀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解除了对造血干细胞的抑制有关。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对策,而且为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在文献
刘洪涛赵钧铭褚建新
关键词:低剂量照射小鼠免疫活性细胞
可移植性BALB/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8
1998年
目的:利用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BALB/c小鼠红白血病,通过在同基因小鼠中连续移植建立一株可移植性BALB/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红白血病小鼠脾细胞给同基因型小鼠连续传代,经20代的连续传代,发病率100%,无自发缓解。结果:静脉接种的瘤细胞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接种106白血病细胞平均生存期为10.2±1.3天;瘤细胞主要侵及骨髓、脾及肝脏,一般不累及淋巴结和胸腺;晚期外周血出现大量瘤细胞,以早幼和中幼红细胞为主,晚期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染色呈阳性或弱阳性,过氧化物酶反应阴性,Thy1抗原、Fc受体阴性;电镜观察未见病毒样颗粒;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反应敏感。结论:可移植性BALB/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红系增生和分化、非病毒性红系恶性疾病的发病学和实验治疗等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丁顺利褚建新赵钧铭褚雁姜露应红光
关键词:红白血病动物模型生物学特性近交BALB/C
三株人白血病细胞系/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被引量:7
1997年
本文报道了3株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CEM和J6-1/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点。发现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T淋巴细胞系(CEM)给SCID小鼠静脉或腹腔移植后均发生全身性白血病,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J6-1细胞(可能来自恶性淋巴瘤)眼眶后静脉移植后具有恶性淋巴瘤生长特点,在局部形成瘤块(与瘤细胞漏出血管有关),并侵及颌下淋巴结,无全身性播散。由此可见,人白血病细胞/SCID小鼠模型更类似于人类白血病,是进行人类白血病研究新的良好的模型。
应红光姜露赵钧铭胡晓莉李长虹褚建新
关键词:异种移植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CEM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拯救骨髓衰竭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5-氟脲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大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于诱导再障前3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2(rh-BMP-2),并以肌肉内植入琼脂为对照。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大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2,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随后形成骨及骨髓,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大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56.3%大鼠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大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4.3%),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BMP肌肉内植入可拯救骨髓造血衰竭,其机制可能与BMP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应用成体自身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造血衰竭间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振明正生对人肿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中药复方振明正生合剂对人肝癌、肺癌和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Balb/c裸鼠分别接种人肝癌细胞系L7402、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人大肠癌细胞SW4802×106/只。接种后24小时开始给药,实验组动物每天口服振明正生0.2ml/只,连续4周。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0.2ml/只。每周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振明正生原液浓缩6倍,按照每只小鼠灌胃最大容量,口服浓缩药物0.6ml/20g。观察24小时,计算LD50。结果:振明正生对三种人肿瘤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经过3或4周的治疗,该中药对肝癌模型的抑制率超过79%(P<0.05),对大肠癌模型抑制率超过60%(P<0.05),对肺癌模型的抑制率达到41%(P<0.05)。LD50大于180ml/kg。结论:振明正生对这三种肿瘤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为无毒/低毒制剂。
赵钧铭应红光李长虹
关键词:中药抑制率急性毒性试验LD50
带有lac Z基因标志的大鼠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在微量残留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5年
采用带有外源性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标志的大鼠粒细胞白血病细胞LT12nl接种BN大鼠,9天后给予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诱导出微小残留白血病状态。通过对骨髓细胞的x-gal染色和白血病细胞集落培养,发现化疗早期虽有白血病细胞存在,但无增殖能力,是一种非功能性细胞,其中的绝大多数很快死亡;随病程的发展,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增强。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发现白血病的复发由白血病细胞灶起始,其大小和分布不匀。
苏涛王敏褚建新赵钧铭应红光
关键词:LACZ基因外源性基因白血病白血病细胞
5-氟尿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建立大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根据 5 氟尿嘧啶 (5 FU)富集干细胞和白消安损伤干细胞的作用 ,采用两者联合用药的方案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造血干细胞衰竭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于腹腔 1次注射 5 FU后第 5天 ,口服白消安每周 1次 ,连续 3周 ;以单纯 5 FU组和单纯白消安组为对照 ,观察患病率和死亡率、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CFU GM数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形态。结果  5 FU与白消安合用组 ,急性再障的患病率为 82 .0 % (49只中 40只 ) ,平均存活时间为 (30 .0±6 5 )d ,其余 9只为慢性再障 (占 18.0 % ) ,总患病率为 10 0 % ;再障死亡率 98%。再障动物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呈持续性减低 ,停药后 2~ 3周血常规各项指标降到最低 ,约为实验前的二分之一 ;濒死时BMNC数为实验前的 7% ,脾脏指数约为实验前一半。骨髓CFU GM未能检出。病理形态学观察 :骨髓脂肪化 ,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组织明显萎缩 ,凋亡细胞多见 ,肝、脾无髓外造血灶。单纯 5 FU组血常规有一过性减低 ,停药后 10天很快恢复至正常 ,无一死亡。单纯白消安组 ,12只大鼠中仅 3只发生再障而死亡 ,其余大鼠于停药后血常规恢复。结论  5 FU与白消安合用可较彻底地杀灭造血干细胞 ,使骨髓 淋巴细胞萎缩 。
赵钧铭褚建新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关键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氟尿嘧啶白消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