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珊珊

作品数:28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缺血
  • 10篇疗法
  • 9篇运动疗法
  • 9篇强制性运动疗...
  • 7篇缺血后
  • 6篇细胞
  • 5篇神经发生
  • 5篇脑缺血
  • 4篇子机
  • 4篇分子
  • 4篇分子机制
  • 3篇电生理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神经功能恢复
  • 3篇轴突
  • 3篇轴突再生
  • 3篇细胞分子
  • 3篇细胞分子机制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机构

  • 28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28篇赵珊珊
  • 16篇赵传胜
  • 7篇曲慧玲
  • 5篇戚其学
  • 3篇宋程光
  • 3篇陈艳
  • 3篇王宇
  • 2篇孟肃
  • 2篇聂莹雪
  • 2篇郑玉敏
  • 2篇李妍
  • 2篇于璐
  • 2篇翟志永
  • 2篇刘旭
  • 2篇王尚
  • 2篇朱皓月
  • 2篇金娟
  • 1篇张朝东
  • 1篇李蕾
  • 1篇张小倩

传媒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颅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80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与中和组,采用血管夹夹闭小鼠颈总动脉构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水含量、脑钠离子含量变化,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SDF-1、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的三项九分法评分明显升高,五级四分法评分、钠离子含量、脑水占比、梗死面积及TUNEL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DF-1的含量及脑组织SDF-1、p-Ak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给予SDF-1中和抗体治疗后,中和组小鼠三项九分法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五级四分法评分、钠离子含量、脑水占比及梗死面积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经颅刺激结合康复训练通过促进SDF-1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保护作用。
侯丹丹于璐赵珊珊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康复训练SDF-1PI3K/AKT
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缺血后大鼠轴突再生的作用及细胞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缺血后大鼠轴突再生的作用及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缺血组(n=15)及缺血后给予强制性运动组(CIMT组,n=15).用颅内...
赵珊珊赵传胜曲慧玲宋程光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轴突再生突触重塑
新生期痫性发作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2012年
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神经发生区域之一。痫性发作可诱导SGZ新生神经细胞异常增殖、迁移、整合,而且可以对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目前,新生期痫性发作后神经发生的机制尚未阐明,已有研究发现该过程受多种因素调节。本文就新生期痫性发作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王尚赵珊珊赵传胜
关键词:痫性发作齿状回神经发生
认知训练联合人文护理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认知训练联合人文护理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训练组(70例)和常规组(60例)。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采用人文护理,认知训练组采用认知训练联合人文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认知训练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t=6.075、3.837、5.184、6.642、5.078、9.958、5.877,均P<0.05)。干预后,认知训练组临床失智评分(CDR)、功能综合评定(F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别为(1.59±0.18)分、(101.17±7.58)分、(27.15±5.13)分,常规组分别为(1.87±0.25)分、(89.62±9.36)分、(29.86±5.75)分,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9、7.772、2.839,均P<0.05)。认知训练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68/70),高于常规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P<0.05)。结论认知训练联合人文护理用于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
郑秀丽张小倩刘旭赵珊珊
关键词:认知疗法人文科学护理个性量表病人满意度
唑吡酮对光化学法皮质脑栓塞后老年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单剂量及长期唑吡酮治疗对脑缺血后老年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年龄为24个月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并唑吡酮组。采用光化学法制作老年大鼠局灶性皮质梗死的模型,应用梯形平衡木行走试验及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和空间学习能力能进行评估。结果长期唑吡酮注射后,缺血并唑吡酮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要明显优于缺血对照组(P<0.01)。长期药物注射对水迷宫成绩无影响。药物清除期后,单剂量唑吡酮对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无影响。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缺血并唑吡酮组大鼠的游泳距离和到达平台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唑吡酮对脑梗死体积无影响。结论唑吡酮对脑梗死的功能恢复,可能是一个安全的药物。
赵珊珊戚其学王宇赵传胜
关键词:Γ-氨基丁酸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边缘性脑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类与神经元细胞膜特异性抗原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2005年,Vitaliani等对合并畸胎瘤的边缘性脑炎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且Ma蛋白抗体检测为阴性,而Ma蛋白被认为是与生殖细胞肿瘤相关的边缘性脑炎的自身抗原,由此提出可能存在一种新型的与畸胎瘤相关性脑炎有关的抗体,而该种抗体尚不能被检测出来。
李仕文赵珊珊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边缘性脑炎蛋白抗体自身抗原NMDAR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电生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神经电生理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未进行治疗,最终确诊为SCD的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血清VB12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果患者病程(8.11±11.65)个月,与SCD神经损害程度显著相关(P=0.001);血清VB12(62.69±44.84)pmol/L,与神经损害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电生理资料显示,共检测神经256条,运动神经异常率(15.20%)低于感觉神经(4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肢神经异常率(27.10%)低于下肢神经(30.87%),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8);运动神经中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害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0),感觉神经中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损害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755);在肌电图记录的各个参数分析中,运动神经中各神经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参数上损害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感觉神经中各神经在CAMP、未引出参数上损害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SCD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长短存在显著相关性;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更易受累;运动神经中腓总神经在CAMP上较其他神经更易受累;感觉神经中胫神经在CAMP上较其他神经更易受累,且胫神经整体受累程度较重。
金娟李妍朱皓月赵珊珊曲慧玲赵传胜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神经损害电生理学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ISC组)、缺血后给予CIMT组(ISC+CIMT组)。制作大鼠脑缺血及脑缺血后CIMT模型,采用水迷宫检测CIMT对脑缺血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DG)、CA1及CA3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并显著增加脑缺血后大鼠海马DG区和CA1区SIRT1的表达(P<0.01,P<0.05)。BDNF在海马各区的表达水平在各组大鼠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IMT能够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大鼠认知功能恢复。CIMT可能是通过增加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域SIRT1的表达,但并非通过SIRT1-BDNF通路来改善脑缺血后的认知功能。
李美璇董炳超王晓银程希赵传胜赵珊珊
关键词:脑缺血强制性运动疗法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Nogo-A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Nogo-A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并结合行为学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Nogo-A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并能降低脑组织Nogo-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可能通过影响脑缺血后的神经再生过程从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
戚其学李玉芬赵珊珊聂莹雪赵传胜
关键词:脑缺血强制性运动疗法轴突再生NOGO-A
丙戊酸对男性性激素与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约60%~70%的癫痫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作。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特别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和失神发作。此外,VPA还可作为情绪稳定剂应用于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等的治疗。VPA的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体重增加、震颤和嗜睡等外,研究发现VPA可影响女性癫痫患者的中枢及外周激素水平,引发高雄激素血症、月经紊乱、卵巢早衰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VPA是否会影响男性癫痫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目前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癫痫本身可引起男性生殖功能障碍,还有研究认为VPA可通过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影响生殖功能和性功能,但具体的激素改变和相关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将通过阐述VPA在体内的代谢途径,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其代谢的影响,并分别从细胞学、动物及人体实验3方面就VPA对男性激素水平和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王晓银李仕文陈艳赵珊珊
关键词:生殖功能障碍丙戊酸功能障碍性疾病生殖内分泌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