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奎英

作品数:64 被引量:31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学
  • 18篇哲学宗教
  • 10篇语言文字
  • 6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语言
  • 12篇美学
  • 11篇文学
  • 9篇语言学
  • 9篇哲学
  • 9篇生态
  • 7篇文化
  • 6篇生态美学
  • 5篇语言观
  • 5篇理学
  • 5篇伦理
  • 4篇代文
  • 4篇学科
  • 4篇艺术
  • 4篇语言学批评
  • 4篇审美
  • 4篇生态伦理
  • 4篇生态语言学
  • 4篇诗学
  • 4篇文化研究

机构

  • 44篇山东师范大学
  • 17篇南京大学
  • 1篇约克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62篇赵奎英
  • 1篇泽珀拉·伯曼...

传媒

  • 7篇厦门大学学报...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文学评论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中外文论
  • 2篇文艺研究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戏剧丛刊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东方丛刊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炜小说中的“野地意识”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张炜是一个有着明确的地方意识和生态精神的作家,他的地方意识和生态精神集中表现在他的"野地意识"之中。张炜曾发表散文《融入野地》,集中表达过他的"野地情结"。他的作品也创造了大量的"野地"意象,具体表现他...
赵奎英
文献传递
试论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阴阳对反结构
2004年
清人姚鼐曾说:“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愤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无与于文者矣。”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传统的文学之道与阴阳思维之间的关系。
赵奎英
关键词:阴阳观念对偶对仗传统戏曲叙事结构
'语言学转向'与当代文艺学研究转型
当代文艺学研究发生了转型,呈现出'向内转'和'向外拓'两种基本趋向.这两大趋向与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两大变革有着深刻的关系.'语言学转向'的第一个变革是出现了从'自然语言观'到'符号任意性'的转移,第二变革是出现...
赵奎英
关键词:文艺学研究艺术符号
文献传递
“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一、道不可言道与言的关系,是庄子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在道与言的关系问题上,庄子与老子的态度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道不可言,言不及道,名言与道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庄子在《知北游》中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齐物论》中也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
赵奎英
关键词:齐物哲学老子
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对生态美学文化研究的历史性建构被引量:15
2009年
生态问题与语言问题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观念对于生态美学文化研究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以结构—后结构主义为代表的强调词物分离的话语优先理论,是生态美学文化理论的直接"杀手",而西方传统的强调"物"的本原地位的自然语言观和词物对应论也不足以为它提供全面支撑。比较而言,海德格尔的后期语言观对于生态美学文化研究来说则具有历史性的建构作用。
赵奎英
关键词:语言观念文化研究后结构主义语言问题生态问题
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生态文学、美学研究中的“生态”与“环境”之辨
在当今的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研究界,都存在着有关用"生态"一词好还是"环境"一词好的辨析与争论。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的角度对这种辨析与争论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生态&quot...
赵奎英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美学
儒家名实观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生成
2004年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以来,语言成为哲学、美学以至整个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焦点。人类对语言的崇拜可谓源远流长,很早就是哲学思考的对象。人类的早期哲学家普遍关心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赵奎英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名实观文学观念
当代西方“反幻觉”诗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被引量:3
2005年
反幻觉是当代西方诗学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基础就是索绪尔的符号任意论。索绪尔以此打破了词与物天然对应的“神话”,揭破了人能控制语言的“迷梦”,促生了一种与传统的词物对应论相对立的“词物分裂论”,为当代西方反对实在论和主体性的幻觉,解构“自然”写作和终极意义的理想,强调写作“不及物”、“作者已死”、“暴露技巧”的反幻觉诗学提供了语言学根据和批判的武器。但这一批判的武器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革命性背后隐藏着一种既无关于科学评价又反人文精神的共时性范式和后现代情绪,已产生出不利于人类的诗化生存的东西。因此,批判的武器只有经过批判性反思,那种真正具有科学意义和人文精神的反幻觉诗学才能建立。
赵奎英
关键词:符号任意性批判性反思
论自然生态审美的三大观念转变被引量:36
2016年
根据"生态"一词的原义及海格尔对生态学的界定,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关键义项:家园、生命和无中心的相互关系。由于康德以来的审美概念,设置了主客体关系框架,强调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主要关注对象的形式而非对象的生命存在,当今的审美概念与生态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如果我们不想放弃"审美"一词,又要使我们对自然的欣赏既是生态的又是审美的,那就只有对审美概念进行生态化重塑,使之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关注自然的"形式"到关心自然的"存在";从把自然当作"对象"到把自然当作"家园";从把自我当作"观光者"到把自我当作"栖居者"。只有当一个人作为栖居者站立在家园之中,从自然内部经历自然生命的涌动,遭遇自然存在的本现,为自然的内在光辉所照亮,获得切近生命存在本源的感动,对自然的生态审美经验才会真正发生。
赵奎英
关键词:生态审美生态概念存在者卡尔松存在论意义环境美学
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被引量:5
2007年
道与言的关系是道家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坚持道"自然无为"、"混成无形"。"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二者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道家认为,要想超越道言悖反,一是要破除名言的人为性,使之成为自然的、"无心"的语言;二是要破除名言的区分性,使之成为混整性的、象化的语言。前者可称为"言无言",后者可称为"言象言"。"言无言"开拓出审美化的"天地之境","言象言"创造出审美化的"大道之象",这使得道家语言哲学,无论在内在精神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表现出审美化的倾向,并对中国诗学、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奎英
关键词:审美超越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