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允格

作品数:74 被引量:1,00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1篇结皮
  • 48篇土壤
  • 40篇生物结皮
  • 32篇丘陵区
  • 32篇黄土丘陵
  • 31篇黄土丘陵区
  • 12篇土壤结皮
  • 11篇生物土壤结皮
  • 10篇黄土高原
  • 9篇退耕
  • 7篇物量
  • 6篇耕地
  • 6篇放牧
  • 5篇氮素
  • 5篇有机碳
  • 5篇生物量
  • 5篇退耕地
  • 5篇坡面
  • 5篇降雨
  • 4篇氮肥

机构

  • 5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西藏职业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邯郸市水利水...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 1篇吉林省水利科...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74篇赵允格
  • 23篇许明祥
  • 14篇邵明安
  • 11篇高丽倩
  • 7篇明姣
  • 6篇杨凯
  • 6篇马昕昕
  • 5篇王一贺
  • 5篇杨丽娜
  • 5篇肖波
  • 5篇王媛
  • 4篇冉茂勇
  • 4篇王爱国
  • 3篇刘国彬
  • 3篇陈彦芹
  • 3篇王全九
  • 3篇张兴昌
  • 3篇张培培
  • 3篇秦宁强
  • 3篇张国秀

传媒

  • 22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生态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草地学报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程勘察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农田生物结皮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2023年
为了明确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农田生物结皮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本文以该区农田(春玉米)土壤自然发育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探索了该区农田生物结皮盖度及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以裸土为对照,采用环刀法和双环法测定了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研究了农田藻结皮及藓结皮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蚀水蚀交错区水浇地和旱地中均有生物结皮分布,平均盖度为42.11%,其中藻结皮盖度为33.74%,藓结皮盖度为8.37%。生物结皮显著降低了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与裸土相比,藓结皮和藻结皮覆盖下土壤0~5 cm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别降低55.14%和23.54%;藓结皮使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1.11%、47.71%和46.50%,藻结皮使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分别降低了25.56%、21.10%和20.91%,但与裸土差异不显著。藓结皮的形成能够降低农田土壤砂粒含量,提高土壤黏粒含量,进而降低农田土壤渗透性。综上,生物结皮的形成导致了农田土壤渗透性的降低,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
井海梦赵允格赵允格澹台彧周楠乔羽
关键词:饱和导水率入渗速率
4种营养物质对藓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葡萄糖以及含氮、磷、钾、镁的营养物质对藓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生物土壤结皮的人工修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发育的藓结皮为繁殖材料,进行室内人工培养试验,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10,20,30,40,50 g/L)、硝酸铵(0.5,1.0,2.0,4.0,8.0 g/L)、磷酸二氢钾(0.5,1.0,2.0,4.0,8.0 g/L)、硫酸镁(0.25,0.5,1.0,2.0,4.0 g/L),以不添加营养物质为空白对照(CK),当藓结皮生长30 d时,测定藓结皮盖度、藓株密度和藓株高,研究以上营养物质对藓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结果】1)添加的4种营养物质中,用葡萄糖处理时藓结皮生长最好,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均最大,分别达到了17.2%和14.6株/cm2;硫酸镁次之;用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处理时,藓结皮盖度、藓株密度、藓株高与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2)随着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逐渐增大,且均在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 g/L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1.2%和18.9株/cm2。3)随着硝酸铵质量浓度的增加,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硝酸铵质量浓度为1.0 g/L时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8.1%和16.3株/cm2。4)随着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的增加,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也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为2.0 g/L时,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均达到最大,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为8.0 g/L时均降至最小。5)硫酸镁质量浓度为0.25 g/L时,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均最大,分别达到了17.2%和14.8株/cm2。【结论】在土壤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和硫酸镁可以显著提高藓结皮盖度和藓株密度;低质量浓度的硝酸铵对藓结皮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反而表现出抑制作用;磷酸二氢钾一次性施入培养基土壤时,其对藓结皮的形成发育没有影响;硫酸镁对藓结皮的形成发育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结�
陈彦芹赵允格冉茂勇
关键词:营养物质
放牧强度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土壤结皮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明确放牧强度对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4个典型的退耕还林(草)县(市)的退耕草地为对象,以单位面积羊粪球数(羊粪球密度)表征放牧强度,将放牧强度划分为轻度(羊粪球数0~10个/m^(2))、中度(羊粪球数>10~20个/m^(2))、重度(羊粪球数>20个/m^(2))3个强度,分别记作G1、G2、G3,以退耕封禁草地为对照(G0),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拍照和GIS图像处理,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生物结皮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放牧影响退耕草地生物结皮的盖度及组成,其中G2和G3处理藓结皮盖度显著低于G0和G1处理;藻结皮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地衣结皮盖度无显著变化。放牧降低了生物结皮厚度,其中G3处理生物结皮厚度显著低于G0和G1处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藻生物量呈增大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藓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与G0处理相比,放牧显著降低了生物结皮斑块的连结度,而增加了分离度,其中G3处理斑块连结度显著降低,而分离度显著增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物结皮斑块密度变化不显著,斑块盖度、斑块连结度降低,而景观形状指数、分离度增加。放牧强度与生物结皮斑块盖度、斑块连结度、斑块分离度之间显著相关,拟合结果显示均呈二次函数关系。【结论】中度和重度放牧强度(羊粪球数>10个/m^(2))导致生物结皮斑块破碎化及退化。
乔羽赵允格马昕昕马宁李雯孙会王鹏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土壤结皮放牧强度
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氮素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施肥方法或农业管理措施不当,导致氮素以NH_3挥发、NO_3~--N淋溶及反硝化等途径损失,严重影响了氮肥利用率。在黄土高原地区,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季节。为此,...
赵允格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及环境因子对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1年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中部700 km2区域土壤质量的变异性、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有很大差异.土壤pH、结构系数、粉粒、比重、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及过氧化氢酶为弱变异性指标;土壤养分(N、P、K)含量、CaCO3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粘粒、微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ICMMD)、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MD)、水稳性团聚体、呼吸强度、微生物熵、蔗糖酶、磷酸酶、呼吸熵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为中等变异性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磷、抗冲性、渗透系数及脲酶为强变异性指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土壤有机质、氮含量、水稳性团聚体、渗透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磷酸酶、蔗糖酶及呼吸强度等土壤动态质量指标的变异性起主导作用.变异性较小的CaCO3、全磷、全钾、CEC、质地、比重等内在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异性主要来源于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可解释97%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异性,是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在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评价中,应当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差异.
许明祥刘国彬赵允格
关键词: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环境因子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_2通量日动态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观测系统监测了黄土高原不同侵蚀区(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以去除生物结皮为对照,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结皮降低了土壤CO2通量,其中,水蚀区、交错区和风蚀区土壤日平均CO2通量分别降低了5.0%、8.9%和20.5%.水蚀区、交错区和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左右,大小分别为1.64、1.64和1.37μmol·m-2·s-1,但日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指数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二者的关系.生物结皮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一定变异,其中,水蚀区、交错区Q10值变化范围为1.93~2.43,而风蚀区Q10值变化范围为4.80~5.56,说明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水蚀区和交错区.本研究表明,在探求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交换时,应当考虑生物结皮的影响及不同侵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差异性.
王爱国赵允格许明祥王一贺杨丽娜明姣
关键词:生物结皮温度敏感性
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前沿与展望被引量:187
2009年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和相关土壤微小生物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复合体,与维管束植物覆盖一样,它是干旱区地表的重要覆盖类型(其盖度达40%)。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组成和地表景观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生物气候区的荒漠景观过程、土壤生态过程、土壤水文过程、土壤生物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是地学和生物学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干旱区地表过程研究的重要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的趋势,讨论了其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促进我国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地表过程的认识。
李新荣张元明赵允格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隐花植物生物过程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固氮活性及对水热因子的响应被引量:4
2013年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不同侵蚀类型区内发育至稳定阶段的生物结皮,分析水分和温度变化对生物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生物结皮固氮活性表现为水蚀区(127.7μmol.m-2.h-1)>水蚀风蚀交错区(34.6μmol.m-2.h-1)>风蚀区(6.0μmol.m-2.h-1);3个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固氮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5和15℃.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水蚀区及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固氮活性在100%~40%田间持水量时差异不显著;风蚀区生物结皮固氮活性对水分变化较为敏感,当含水量降至80%田间持水量时固氮活性开始显著降低,降至20%田间持水量时,生物结皮固氮作用停止.3个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固氮活性及其对水分与温度变化响应的差异与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气候、环境及生物结皮物种组成有关.
明姣赵允格许明祥杨丽娜王爱国
关键词:生物结皮乙炔还原法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8
2012年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广泛发育,可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目前鲜见生物结皮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报道。本文以该区不同年限退耕地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生物结皮对土壤全磷、有效磷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的形成可显著提高结皮层土壤全磷含量,而下层(0—10 cm)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2)生物结皮的形成可显著提高结皮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研究区生物结皮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27~5.87 mg/kg,占到同层土壤全磷含量的0.57%~0.95%,生物结皮层磷酸酶活性高于下层(0—10 cm)3~81倍;3)生物结皮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生物结皮发育阶段有关;4)生物结皮主要通过提高结皮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进而提高了土壤磷素有效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有助于提高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磷素有效性。
张国秀赵允格许明祥高丽倩
关键词:生物结皮发育动态剖面分布退耕地
黄土丘陵区侵蚀坡面土壤微生物量碳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9年
以黄土丘陵区具有典型侵蚀和沉积部位的5个有机碳水平的侵蚀坡面为对象,通过对雨季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研究,辨析了侵蚀-沉积条件下坡面土壤微生物量碳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土壤侵蚀导致坡面侵蚀-沉积区土壤温湿度、有机碳含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分异,分异程度与土壤有机碳水平有关;②雨季末土壤微生物量碳相比雨季前显著增加,增幅可达91. 08%~286. 83%.坡面沉积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大于侵蚀区,随着土壤有机碳水平升高,侵蚀-沉积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增大,空间分异加剧;③坡面侵蚀-沉积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雨季前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而雨季末沉积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温度变化最敏感,在侵蚀区对土壤有机碳变化更为敏感.土壤侵蚀和季节变化是导致坡面土壤微生物量碳时空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差异主要是不同时空条件下限制性要素的转换所致.
覃乾朱世硕夏彬赵允格许明祥
关键词:土壤温湿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