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伯陶

作品数:83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文学
  • 9篇历史地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1篇聊斋
  • 39篇聊斋志异
  • 25篇《聊斋志异》
  • 15篇注释
  • 12篇《聊斋》
  • 11篇文学
  • 6篇诗歌
  • 6篇文化
  • 5篇科举
  • 4篇品格
  • 4篇清代
  • 4篇文化品格
  • 4篇小说
  • 4篇八股
  • 3篇性灵
  • 3篇修辞
  • 3篇徐霞客
  • 3篇徐霞客游记
  • 3篇游记
  • 3篇散文

机构

  • 62篇中国艺术研究...
  • 10篇《文艺研究》...
  • 8篇文化艺术出版...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1篇赵伯陶

传媒

  • 21篇蒲松龄研究
  • 5篇文史知识
  • 4篇厦门教育学院...
  • 3篇江淮论坛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3篇长江学术
  • 3篇明清文学与文...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文学遗产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蒲松龄七绝诗刍议
2021年
不同体裁的文学创作,在同一作家笔下具有大致相同的艺术追求。以文学成就而论,蒲松龄的诗歌创作远不如其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然而两者又不无一致之理。研究蒲松龄的诗歌创作,特别是研究最能显现其才情的七绝诗创作,无论学唐倾向、使事用典、性真追求与瑰丽的想象,对于深入探讨《聊斋志异》的文化品格与艺术特色皆大有裨益。
赵伯陶
关键词:七绝诗聊斋志异
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
2011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历时两年,于2010年9月终于完成了《季羡林全集》30卷的全部编辑出版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季羡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现代大师级的学者,他是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古代中亚语言学家,又是汉传佛教传播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与社会活动家,有关著述在全世界皆有广泛的影响。笔者忝列《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中,作为特邀编辑获得了一次"走近大师"的宝贵机会,受益良多。故撰写此文,在缅怀大师终生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求仁得仁的学者风范之余,或许对认识当下浮躁的学术风气能有所启示。
赵伯陶
关键词:全集大师风范
清代科举与士人心态被引量:2
1991年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封建士子把“学而优则仕”看作是变更自身命运的希望,也视为获得社会承认的某种荣誉的标志。而封建统治者则把科举当成稳定社会、维护自身统治的一剂良药。从本质上讲,科举制度是买卖关系在君臣之间的反映。清王朝有效地运用了这一人才选举制度,巩固了它入关以后的统治,使大多数士人成为科举的奴仆,心甘情愿地受人摆布,这是统治者的喜剧,是士人的悲剧。清代科举之八股文上承明代,其弊自不待言,但它与文学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不是“一言以弊之”所能解答的。
赵伯陶
关键词:科举制度士人心态八股文
陈廷敬及其文学地位略论被引量:2
2006年
陈廷敬是康熙朝一代重臣,有两千一百馀首古今体诗传世;然而在文学史上,其地位似乎无足轻重。本文从后世对其生年记述模糊不清的状况入手,探讨了其文学地位不彰的原因,分别就其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加以分析,并与其同时代诗人王士禛作了简单的比较,试图揭示文学史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赵伯陶
关键词:陈廷敬王士稹诗歌
从台湾出版的两部大陆学者的清诗专著谈起
2001年
赵伯陶
关键词:清诗诗史自得学术专著书房大陆学者
《聊斋志异》借鉴《隋书》与两《唐书》
2021年
《聊斋志异》创作构思每喜借鉴史书笔法,《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中有关话语、典故常奔来笔底,为小说平添不少史家色彩。《隋书》与《旧唐书》《新唐书》中的某些情境、典故、语词在《聊斋志异》中也常出现,增加了小说叙事的生动性,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将《聊斋志异》借鉴上述三部史书之处择要指出并略加分析,也是《聊斋志异》研究与鉴赏不可或缺的一环。
赵伯陶
关键词:《聊斋志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
李圣华《明初诗歌研究》序
2011年
诗之为用,悦性怡心。言志缘情,关乎世运;抚事兴怀,系于人伦。故康乐吮毫,尝怀登楼之怨;明远摛藻,偏拟行路其难。山中月下之咏,多属逸致;桑间濮上之音,无非闲情。蒙元季世,政弊民溃。千夫所指,未必溘死;百姓攸归,只切来苏。
赵伯陶
关键词:诗歌研究明初缘情言志兴怀
宋词的文化品格
1996年
就实质而言,词原本是合乐的歌词。它滥觞于隋唐,极盛于两宋,衰弱于元明。清代的词虽曾有过复兴的迹象,却终因中国社会的性质蕴涵变机,而失去了发展的基础,逐渐湮灭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同古典文学的其他体裁一样,词这种文体也走过一条从发生、发展到衰亡的道路。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代,宋词曾被王国维誉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代表之一,与楚之骚。
赵伯陶
关键词:文化品格宋词市井文化文人士大夫古典文学两宋
王士禛的神韵说与创作实践
2006年
王士禛论诗以倡导神韵说而成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创作虽未必与其理论若合符契,但仍可从中寻觅其风格追求的线索,尤以绝句诗最为明显。若探讨其神韵说的形成过程,则又离不开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结合而讨论之,更易使我们窥见其神韵说的内蕴。
赵伯陶
关键词:清代诗歌研究王士稹神韵说诗歌创作
《聊斋志异》借鉴《太平广记》三题被引量:2
2014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多方借鉴,词语、句式乃至有关情境常从古代典籍文献如《四书》、《五经》、《左传》、《楚辞》、《战国策》乃至历代正史、笔记小说中汲取营养,转益多师,为我所用,这正是《聊斋志异》有别于历代文言小说的显著艺术特征。《太平广记》是宋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内容丰富,受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写作方法的蒲松龄的青睐势所必然。《聊斋志异》有关本事与《太平广记》的渊源关系,前人多有论述,这里不再加探讨;词语借鉴、情境借鉴以及注释校勘与《太平广记》的关系则是讨论的重点。
赵伯陶
关键词:聊斋志异太平广记注释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