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瑞和
-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台湾清华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唐后期三大类词臣的升迁与地位——以白居易、元稹、权德舆、李德裕为例被引量:6
- 2014年
- 中书舍人、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在唐代都是词臣,在唐前期,知制诰和翰林学士还不是固定常设的使职,还不重要,所以中书舍人的地位最崇高清望。但到了唐后期德宗以降,翰林学士的权势越来越大,超越了中书舍人。在唐后期,一个词臣如果要接近皇权,获取政治上的实权,最便捷的仕途便是进身学士院,成为翰林学士(如元稹和李德裕)。若只做到舍人院的中书舍人,即使再上迁为六部侍郎和尚书等高官,也只是闲官,虽居清要,却没有什么政治权力,但可能因词臣所具有的"文"资产,拥有一种文化权力,足以开创文风,领导文坛(如权德舆和白居易)。
- 赖瑞和
- 关键词:翰林学士文化权力
- 唐代史馆史官的使职官名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职官名,有特定的动宾结构和含义,以及唐代官员如何带着各种本官,去出任这些史馆使职。
- 赖瑞和
- 关键词:监修国史
- 论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被引量:5
- 2005年
- 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并非全国一致,可分为京师官署、地方州县和方镇幕府三种。这三类官署的办公时间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征引正史和诗文等材料,考察了这三者的运作细节。
- 赖瑞和
- 唐史臣刘知几的“官”与“职”
- <正>一奇异的插曲说来有趣,本篇论文的起点和灵感,竟来自一场硕士论文的口试答辩。2010年7月中,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的硕士生徐梦阳,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硕士论文《唐代史官:以蒋义父子为个案》。在硕论答辩会上,这篇论文...
- 赖瑞和
- 文献传递
-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正>唐代的官制,一般说是包含了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四种,简称职散勋爵。许多唐史教科书和中国文官制度通论的著作,也都如此解说。例如,前辈唐史学者岑仲勉那本流通很广的《隋唐史》,在处理唐代的官制时,便仅讨论了职散勋爵四...
- 赖瑞和
- 文献传递
- 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前因与后果
- <正>一、载与不载凡研究唐史的研究生和学者,应当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常常在唐代文献中见到一些官名,想多了解此官的官品和职掌等细节,而去翻检唐代的职官书,结果却遍寻不获,感到很挫折。例如,唐开成五年(840)的《唐故知盐铁...
- 赖瑞和
- 小说的正史化——以《新唐书·吴保安传》为例
- <正>《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历代都有人议论。比如宋代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是它的一大缺点。但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史实"?《新唐书》又是以何种方式来运用小说材料,它如何把小...
- 赖瑞和
- 文献传递
- 唐代除陌法和除陌钱新解
- 唐史学界有一个纠缠不清的老问题,姑且称之为"除陌钱问题",大约从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考异》起就存在,至今仍然无解,只有各家的"猜想",众说纷纭。这里拟提出一个新解,求教于方家。先看最关键的三条史料,依年代排列:第一条是玄宗...
- 赖瑞和
- 文献传递
- 我吃了一撮中国泥土
- 2012年
- 终于,在我读了《通鉴》上这个盐池争战的故事几乎十年后,我不但到那土地上走了一趟,而且还把那土地上的一撮泥土吃了。
- 赖瑞和
- 关键词:泥土
- 唐后期一种典型的士人文官——李建生平官历发微
- <正>前言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好友李建,一直是个令我着迷的人物。我最早是在白居易写的《有唐善人墓碑》中,读到李建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特别把李建一生几乎所有官历,分成五大类:官、职、阶、勋、爵,一一归类详列。我觉得这是研究唐代...
- 赖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