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春花

作品数:28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成骨
  • 6篇种植体
  • 6篇细胞
  • 6篇骨细胞
  • 5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4篇钛种植体
  • 4篇
  • 4篇成骨细胞
  • 4篇纯钛
  • 3篇蛋白
  • 3篇动物模型研究
  • 3篇饮片
  • 3篇指纹
  • 3篇指纹图
  • 3篇指纹图谱
  • 3篇中药
  • 3篇钛表面
  • 3篇颅骨
  • 3篇浸出物

机构

  • 19篇广东省口腔医...
  • 6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口腔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赖春花
  • 15篇周磊
  • 7篇高岩
  • 6篇杨明
  • 4篇徐淑兰
  • 4篇郭泽鸿
  • 3篇杨烁
  • 3篇万娜
  • 3篇胡鹏翼
  • 3篇宁晖丽
  • 3篇杨晓喻
  • 3篇岳新新
  • 3篇李少冰
  • 3篇韦丛云
  • 3篇王忠磊
  • 3篇蒋颖
  • 3篇刘荣华
  • 3篇潘俊杰
  • 3篇周震
  • 3篇郑琴

传媒

  • 5篇广东牙病防治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口腔种植...
  • 2篇中成药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年份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对比传统炮制法与微波炮制法及其炮制品质量的优劣,为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牛蒡子等中药不同炮制品的水浸出物含量、HPLC指纹图谱总峰面积为指标,对两种炮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波炮制品的水浸出物得率、HPLC指纹图谱总峰面积高于传统炮制品。结论:与传统人工炮制法相比,微波炮制操作程序简单,能使中药饮片受热均匀,火力、时间等因素易于控制,节能、污染少,且能提高炮制品的质量,微波技术有助于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
赖春花杨明刘荣华万娜邵峰马志林
关键词:微波炮制浸出物指纹图谱饮片
rhBMP-2结合胶原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模型中的成骨效应研究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外科技术提高和生物材料的发展,口腔种植学迅猛发展。然而,骨量不足仍然是种植义齿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大量的牙种植病员都需行骨增量手术解决此问题。但骨增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赖春花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骨形态发生蛋白胶原膜
文献传递
纯钛表面纤维粘连蛋白(FN)吸附对成骨细胞早期附着的影响
高岩蒋颖周磊韦丛云赖春花
关键词:自组装纯钛纤维粘连蛋白成骨细胞
骨代用品实验中兔股骨远端标准骨缺损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兔股骨远端标准骨缺损动物模型在骨代用品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为组织工程研究理想动物模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双侧股骨远端制作直径6mm、深10mm骨缺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植入无机骨粉,分别于2、4、6、12周取材;空白对照组3只,不植入材料,于术后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兔股骨远端解剖学测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动物模型稳定,未出现病理性骨折及术后感染。该模型可清楚显示骨代用品的成骨能力及降解特性;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边缘见少量新骨生成,未见骨连接形成。结论兔股骨远端干骺端骨缺损模型解剖部位固定,干骺线为术中重要参考标记;主要在松质骨区制作标准骨缺损,其空间是足够的;该动物模型可作为骨代用品用于大动物及临床前实验一种较理想的标准骨缺损模型。
韦从云周磊赖春花卢海宾王忠磊李少冰
关键词:骨缺损股骨远端动物模型
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用于牙科充填物检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用于牙科充填物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视诊、探诊和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对54颗离体乳牙的牙-充填物边缘共288个位点进行继发龋和边缘缺陷的检查。充填物边缘缺陷指标为边缘缝隙、牙-充填物折裂、解剖外形和边缘着色。以去除充填物后体式显微镜下的视诊和探诊结果作为继发龋诊断金标准。结果:诊断仪诊断继发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3和0.743,视诊为0.60、0.58和0.584。诊断仪测量值与解剖外形和边缘着色正相关,与边缘缝隙和牙-充填物折裂无关。充填物为临床可接受时(无继发龋和缺陷)的测量值为9.4±10.2。结论: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诊断继发龋优于视诊,测量值与边缘缺陷相关,可用于充填物的辅助检查。
宁晖丽赖春花杨剑珍赵建江
关键词:继发龋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结合胶原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模型中的成骨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后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BR)模型中的成骨效应。方法将20只普通级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周组和6周组,每组10只。所有大白兔均制备颅骨GBR模型,在颅顶骨植入4个钛筒,分别盖rhBMP-2/CBD胶原膜(rhBMP-2/CBD胶原膜组)、rhBMP-2胶原膜(rhBMP-2胶原膜组)、胶原膜(胶原膜组)和不盖膜(空白组)。分别在2周和6周时处死各对应组的大白兔,取样制作硬组织切片和石蜡切片,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胶原膜阻挡了纤维组织的长入,4组钛筒上层均无新骨生成,其中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顶端毛细血管增生量明显较其余3组多。6周时可见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上层大量新骨生成,与来源于颅骨骨面的新骨界限明显,而其余3组钛筒顶端未见新骨生成。结论 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可形成具有骨诱导性的胶原膜,缓释rh BMP-2使胶原膜下方大量新骨生成,表层成骨可阻止纤维组织的长入和防止植骨床的塌陷,使成骨速度加倍。
赖春花周磊宁晖丽张迪周震杨烁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膜引导骨再生
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对成骨细胞的毒性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d细胞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mV,MePEG-PLA毒性为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忠磊高岩赖春花卢海宾李少冰蒋颖韦丛云周磊
关键词:纳米粒药物载体聚乳酸聚乙二醇
复方丹参多元释药双层片的体外释药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多元释药双层片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和释药影响因素。方法:以丹酚酸B和人参皂苷Rg1为指标,建立双层片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并分别考察其速释层和缓释层的释放度影响因素以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双层片速释层具有明显的速释效果;缓释层的释药行为以Ritger-Peppa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人工胃液对双层片中人参皂苷Rg1的释放影响作用显著,而对丹酚酸B的释放影响不显著。结论:复方丹参多元释药双层片在体外具有良好的速释和缓释特征,达到了临床运用的要求效果。
彭常春郑琴胡鹏翼潘俊杰赖春花杨明
关键词:复方丹参双层片体外释放度
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判断白色窝沟封闭剂下龋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laser fluorescent,LF)用于白色窝沟封闭剂下龋损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从龋损离体恒牙上分离出龋损组织,通过一圆柱状模具,将龋损组织固定于封闭剂上,然后在其上方堆积固化封闭剂,获得圆柱状的测量样本11个,逐层磨除龋损组织上方的封闭剂,LF测量龋损组织封闭前和不同厚度封闭剂下的荧光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白色封闭剂后荧光值显著减低(P〈0.001),且荧光值与封闭剂厚度呈负相关关系(r=-0.628,P〈0.001)。LF在封闭剂厚度为0~0.5 mm、0.5~1.0 mm和1.0~2.0 mm时的龋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1%、24.2%和4.8%。结论 LF对白色封闭剂下龋损可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信息,但随着封闭剂厚度的增加,LF诊断龋齿的能力明显减弱。
宁晖丽杨剑珍刘成霞赖春花时清
关键词:牙科设备窝沟封闭
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术---基于循证医学和临床的比较
目的:评估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上选取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伴骨高度不足病例1 6例24个区域,剩余牙槽骨高度仅约1~2mm,上颌窦区均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骨水平种植体,共植入41颗,...
王春先周磊徐淑兰赖春花周震郭泽鸿
关键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