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薇薇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军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椎椎弓根个体化固定技术治疗261例颈椎疾患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中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结果:一次成功1 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术后235例患者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88.1%。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19例骨折脱位的患者中117例完全复位,融合率为98.3%。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贾卫斗 贾薇薇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关键词:颈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病个体化手术方案制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贾卫斗 贾薇薇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关键词:颈椎 椎弓根 钉板 内固定 个体化 PACS在颈椎后方结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并分别计算各节段左右侧椎弓根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入钉点距离一般在后弓中点旁开17~20mm,在C2~7各椎弓根均有髓腔,C2~7椎弓根的高度大于宽度,C3、C4椎弓根直径最小,仍可置入3.5mm的螺钉。寰枢椎螺钉在矢状面入钉角向头侧倾斜为正角,下颈椎螺钉向尾侧倾斜为负角,C4接近水平,C5~7负角逐渐增大,C7可达-19°左右。在横断位上测量的椎弓根的进钉角度显示,其中C2最小,下颈椎椎弓根具有变异性,术前利用CT片通过PACS进行精确测量,指导术中准确选钉与安全置钉具有指导性意义。结论应用PACS系统结合CT片术前测量,能够指导术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贾卫斗 贾薇薇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关键词:颈椎 椎弓根钉 解剖学 寰枢椎椎弓根影像学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 2008年 目的: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各种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置钉的1次成功率。方法:2001.10~2007.9月.对200份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简称Pacs)分析,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及安全进钉角度。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依据所测的安全进钉点及安全进钉角度对48例患者应用192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结果:通过对这200份影像学资料分析测量后认为寰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安全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安全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安全进钉角度:左(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安全进钉角度(25.00±3.00)°。48例病人平均随访10.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利用对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等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各种数据,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贾卫斗 贾薇薇 史威 白桂有关键词:寰枢关节 放射摄影术 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患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下位颈椎疾患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0年8月-2007年8月对118例患者,置入490枚椎弓根螺钉治疗下颈椎疾患,其中颈椎骨折脱位81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21例,颈椎黄韧带骨化11例,颈椎后突畸形2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术前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简称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患者下位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结果]术后102例患者获13-6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95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结果:优82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5.01%。术后X线及CT示固定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2例患者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7.04%。[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相对安全的操作,可用于需从后路固定的颈椎疾患病例,可维持良好的颈椎生理曲度,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贾卫斗 贾薇薇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关键词:下颈椎 椎弓根 螺钉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多维测量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中的个体化应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多维测量颈椎椎弓根64排CT片指导术中置钉,提高置钉一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应用PACS结合64排CT片,由5名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前参考上述内容,对拟固定颈椎椎弓根的283例患者进行多维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上述数据值,其中上颈椎疾患91例,下颈椎疾患192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人钉点及角度,置钉1198枚。结果:257例患者获得8~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6个月。上颈椎患者3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6例患者17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位置满意,一次成功率98.58%。该组患者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2例,良102例,可18例,差5例,优良率91.05%。结论:应用PACS结合64排CT片术前三维精确测量,指导术中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贾卫斗 贾薇薇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王建华关键词:椎弓根 置钉 内固定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伤病临床体会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0年3月~2007年9月,徒手对50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200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1.52岁。Ⅱ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3例,齿状突不连12例,横韧带损伤15例。[结果]4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0个月,平均27.5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3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00%。[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贾卫斗 贾薇薇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关键词:寰枢椎 椎弓根 钉板系统 PACS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个体化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围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向头、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置入螺钉830枚。结果一次成功814枚,一次成功率98.07%,术后2~7d 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摄片位置不理想,行2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67例患者术后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4个月。134例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131例均完全复位,复位率为97.76%。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优89例,良63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91.02%,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下颈椎伤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贾卫斗 杨飞 贾薇薇 郑铁钢 杨博贵 许英杰关键词:颈椎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