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林州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城镇化
  • 4篇农民
  • 4篇农区
  • 4篇乡村
  • 4篇小农
  • 3篇政治
  • 3篇农村
  • 3篇金融
  • 2篇动力机制
  • 2篇政府
  • 2篇中部农区
  • 2篇农地
  • 2篇农地制度
  • 2篇重农
  • 2篇重农主义
  • 2篇乡村水利
  • 2篇美元霸权
  • 2篇货币
  • 2篇产能
  • 2篇产能过剩

机构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大纵横管理...

作者

  • 17篇贾林州
  • 4篇赵晓峰
  • 3篇李浩
  • 2篇李小免
  • 1篇徐嘉鸿
  • 1篇刘锐
  • 1篇赵清斌
  • 1篇兰永海
  • 1篇温铁军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调研世界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农村工作通讯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金融与经济
  • 1篇绿叶
  • 1篇长春市委党校...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中国乡村发现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乡村水利的经济基础——以豫南A镇农田水利调查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以农地制度为支撑的乡村水利正面临着经济基础变革带来的困境。"半工半农"成为我国小农经济的普遍现实选择。非农收入的增长使得农户分化为专业型小农、半工半农型小农和务工型小农,其对农田的偏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专业型小农依农田而生,半工半农型小农视农地为生存保障,而务工型小农则多视农田为投资选择之一而进行资产配置,甚至产生大规模抛荒农田的现象。小农农地偏好的变化正在加速复杂化农地的合约结构,增加水利公共品供给的治理成本,并在乡村治权弱化和小农村社体制瓦解的背景下,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农田水利公共品供给困境。强化乡村治权,重建基层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贾林州刘锐
关键词:乡村水利农地制度农户分化
城镇化发展的“市县模式”:湖北省个案被引量:2
2010年
湖北省荆门市农民进城买房定居的案例说明,以地市级城市和县级城关镇为关键环节的农民自发城镇化发展模式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市县模式"应该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可选之路。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县模式"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需要增强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保障进城买房定居农民的生存发展权;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动摇,为进城买房农民提供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和补给线。
赵晓峰贾林州
关键词:进城农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中部农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以中部传统农区的A镇城镇化为案例,来揭示我国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城镇化战略与相关政策问题进行回应。A镇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产物。在自上而下的动力上,财政分权体制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压力型...
贾林州
关键词:城镇化代际关系
地权:回归村社 回归农民——兼评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被引量:3
2012年
所谓完全私有化的土地财产权利,基本不存在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实践中。现阶段的家庭承包制度和趋向于私有化的农地制度选择正在迅速瓦解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以史为鉴,残缺的土地产权是小农村社体制的经济基础,也是维系村社内部治理秩序的关键机制。同时,在缺乏超越性信仰的中国农村,小农村社也是再造农民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基本场域。在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矛盾和无法突破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的情况下,小农村社体制仍需要长期存在。也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回归村社、回归农民的农地权利构造仍将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贾林州赵晓峰
关键词:地权私有化治权
积极城镇化的中部样本
2012年
中部农区A镇的城镇化在根本上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大跃进行为。作为一个农业乡镇,A镇面临着以GDP为核心的压力型考核体制,而有限的财政收入根本不足以满足其发展甚至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需要,因此,在地市上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引导下,开辟以土地财政为主要形式的收入来源,就是当务之急。
贾林州李小免
关键词:农区政府城镇化
乡村体制改革再审视
2009年
税费改革倒逼乡村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难以很好地解释乡村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政策实践悖论。本文先后分析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与历史使命、后改制时代的农村政策设计逻辑,以及改制前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连接纽带,继而提出了"顺势说"的理论分析视角,认为将乡村体制改革放到国家从农业中提取显性剩余时代的终结和国家与农民关系急需改善的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理解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赵晓峰贾林州
关键词:国家与农民关系国家政权建设
论乡村水利制度的约束条件——理解江汉平原和豫南农区的小农治水与合作被引量:7
2011年
市场化的乡村水利改革不可能解决农村水利公共品的供给问题。江汉平原上和豫南农区的小农治水实践表明,包括组织权威与社会权威在内的权威结构、分散和变革中的小农经济、农地制度构成了乡村水利制度的约束条件。而且,在组织成本不能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农地制度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公共品的供给问题,相反其外部性效应却造成更高层次上的、更为严重的公共品供给困境。而外出务工则在逐渐改变农户的经济状况,并引起农村经济基础的内在变革,从而使农户土地合约面临不确定性、复杂性、利益主体多元化。这样,强化合约主体中集体的协调能力,增强乡村社会的组织基础,而非不断弱化乡村治权,才是重构乡村水利制度的唯一选择。
贾林州李小免
关键词:乡村水利农地制度
乡村巨变中的信贷合约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濮阳模式的制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三十年来的乡村巨变引发了农村信贷市场的系统风险。这使得,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金融合作上由于乡村社会权威结构的解体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已经存在于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机构又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系统风险,这样,金融机构就不得不采取市场化利率、小额信贷、小组联保、分期付款、中心主任等或类似形式的制度创新来规避这一系统风险。濮阳模式是这一制度创新的典型,其以独特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和组织框构,化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日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在权威结构日益解体的乡村社会中对小农进行组织化,以使助贷社能够借助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的权威力量来保障信贷合约的强制执行。应该看到,乡村巨变引发的系统风险要求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强化监管,并且要求政府介入以解决小农金融合作困境。
贾林州赵晓峰
关键词:乡村巨变农村金融市场
美元“币权”战略与中国之应对被引量:19
2012年
纵观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历史,在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阶段,因资本同质性扩张而形成的以对资源地理纵深控制为目标的地缘关系成为了殖民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核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资本愈益成为世界分工和分配的核心,遂使货币权力超越地缘实力,成为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国家间关系的新枢纽。苏联解体后,美国"单极"霸权赋权于美元,使其无约束地增发并顺势主导了金融资本全球化,这决定了美元霸权成为币缘政治时代国际关系的实质,并衍生出强化美国的全球币缘战略体系,即以美元资本、能源(石油)、食物(粮食)三大霸权为核心的新霸权体系。作者认为,在此背景下方能理解"币权"的时代特征,即以地缘关系为保障、以决定产业链安全的资源定价权为基础、以当代国家政治主权派生的信用体系以及自主的财政货币政策为核心,美元可以在全球经济金融化竞争的资本扩张中获取利益并转嫁成本。对此,中国亟须恢复人民币的主权货币性质,以实体经济为本来推进国内产业纵向一体化战略、"资源重商主义"战略和"新重农主义"战略,并以陆权为基础构建自己币缘战略安全的陆域纵深。
兰永海贾林州温铁军
关键词:金融资本货币权力美元霸权
中部农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豫南A镇案例
本文以中部传统农区的A镇城镇化为案例,来揭示我国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城镇化战略与相关政策问题进行回应。   A镇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产物。在自上而下的动力上,财政分权体制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
贾林州
关键词:城镇化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乡村治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