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维嘉

作品数:27 被引量:45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棉铃
  • 24篇棉铃虫
  • 10篇菊酯
  • 9篇抗性
  • 5篇植物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5篇基因
  • 5篇寄主
  • 5篇寄主植物
  • 4篇杀虫
  • 4篇杀虫剂
  • 4篇溴氰菊酯
  • 3篇酯酶
  • 3篇菊酯类
  • 2篇胆碱
  • 2篇乙酰
  • 2篇乙酰胆碱
  • 2篇乙酰胆碱酯酶
  • 2篇同功酶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谭维嘉
  • 15篇郭予元
  • 11篇梁革梅
  • 4篇戴小枫
  • 2篇杨雪梅
  • 2篇慕卫
  • 2篇王武刚
  • 2篇罗万春
  • 2篇徐遥
  • 2篇王荷
  • 1篇王守玉
  • 1篇吴孔明
  • 1篇岳忠贤
  • 1篇徐广
  • 1篇张慧英
  • 1篇王桂荣
  • 1篇安世恒
  • 1篇曹煜
  • 1篇汤德良

传媒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植物保护
  • 4篇昆虫学报
  • 2篇北京昆虫学会...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全国昆虫生态...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1993年
1990年以来,我国北方主要产棉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田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特大发生,麦田一代虫量猛增,一代蛾期延长,导致棉田二代棉铃虫龄期很不整齐,给防治增加了困难。为查清棉铃虫棉田二代幼虫发育不整齐的原因,作者就棉铃虫取食小麦不同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谭维嘉梁革梅郭予元
关键词:小麦棉铃虫
新疆喀什棉铃虫基础生化及氰戊菊酯对表皮的穿透性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从新疆喀什采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建立实验室种群,测定其基础生化指标及药剂对表皮的穿透性,同时与山东夏津的抗性棉铃虫的同类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地棉铃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羧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有显著差异。对酶动力学数据K_m和V_(max)的分析表明,两地间棉铃虫体内酶活性的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酶的本质并无区别。氰戊菊酯对新疆喀什棉铃虫表皮穿透性大于山东夏津棉铃虫。
罗万春慕卫谭维嘉徐遥
关键词:棉铃虫氰戊菊酯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对溴氰菊酯高抗(136.73倍)、对三氟氯氰菊酯(9.50倍)和凯明二号(3.40倍)低抗的3个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结果发现,无论棉铃虫的抗药性是高或低,在连续几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都表现为抗性不断下降;第8代后3个种群都表现为抗性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停药后第8代分出部分种群作抗性再恢复试验,经6代连续点滴筛选后,3个种群抗性都有所回升。而且,棉铃虫对单剂抗药性衰退明显,但再恢复较快;对混剂的抗性衰退慢,再恢复也慢。
梁革梅谭维嘉
关键词:棉铃虫拟除虫菊酯抗性稳定性抗药性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生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5
1993年
作者研究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在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幼虫发育天数差异较大,其顺序是:棉铃(14天)=人工饲料(14天)<扁豆(16天)<番茄(19天)<青椒(23天);(2)所有供试害虫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是主要组成成份,第3龄期的差异比较显著;(3)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力随幼虫发育逐渐减小。3龄时期幼虫的活力较高于其他时期,取食青椒的棉铃虫酶活力高于其他4种植物。上述结果说明,幼虫第3龄期可能是解毒的关键时期,代谢过程是多酶系的复合反应,酶活力的变化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不成正比,多功能氧化酶是重要的解毒酶,羧酸酯酶作为水解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谭维嘉杨雪梅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
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抗性与钠离子通道基因连锁及Bt预处理缓解抗性的研究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东半球的农业重要害虫之一.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靶标部位是在昆虫神经膜上钠离子通道,而目前对棉铃虫抗此类杀虫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报道较少.Taylor(1993)发表了美国烟...
谭维嘉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棉铃虫抗药性乙酰胆碱酯酶
棉蚜、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调查
1985~1987年,以点滴法检测了不同地区棉蚜、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生测结果提示,三个地区棉蚜的抗性顺序如下:新乡>北京>延长。三个地区棉铃虫的抗性顺序为:新乡>北京>洪湖。鉴于棉虫的抗性现状,提出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曹煜谭维嘉王荷
文献传递
棉蚜、棉蛉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调查
曹煜谭维嘉王荷
关键词:棉蚜生物测定
棉铃虫Bt抗性种群的RAPD-PCR初步分析被引量:13
2000年
经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对Bt杀虫剂、Bt毒蛋白和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利用RAPD技术 ,成功地扩增得到 10 5条多态性条带 ,经过聚类分析发现 ,棉铃虫对Bt产生抗性后在基因水平发生了变异。RAPD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鉴定棉铃虫对Bt是否产生抗性 。
梁革梅谭维嘉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RAPD-PCR抗性机制
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棉铃虫para型钠离子通道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定与突变被引量:7
2004年
昆虫神经系统 para型钠离子通道是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靶标 ,对 10多种昆虫的研究表明 ,钠离子通道基因发生点突变与昆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密切相关 .通过RT PCR扩增的方法 ,我们获得了编码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棉铃虫钠离子通道域II IV的cDNA片段 .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溴氰菊酯抗性品系棉铃虫钠离子通道基因不存在其它昆虫中报道的kdr和super kdr抗性突变 ,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甲硫氨酸 (M )到亮氨酸 (L)的新突变 ,该突变位于域II和III之间 .由于昆虫钠离子通道高度保守 ,因此 ,该突变很可能与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 .另外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 ,克隆了棉铃虫钠离子通道域II IV的基因片段 ,该片段全长 7334bp,包含有 13个外显子和 12个内含子 ,与果蝇和烟蚜夜蛾相比 ,内含子在基因中的位置基本一致 ,进一步表明昆虫钠离子通道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图 5表 1参 2
王桂荣徐广谭维嘉吴孔明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点突变
棉铃虫为害诱导棉花内物质含量变化被引量:32
1997年
汤德良王武刚谭维嘉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棉花害虫次生物质营养物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