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菁
-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条石鲷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观察
- 2016年
- 【目的】了解条石鲷早期生活阶段的发育特征,丰富其发育生物学基础资料库,也为判断种苗生产工艺的培育效果与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条石鲷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条石鲷在水温(27.8±1.05)℃、p H 8.15、盐度32‰的人工培育条件下,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 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初孵仔鱼在孵化后1 d内生长迅速,之后生长速度减慢。仔鱼在孵出后48 h、卵黄囊消失时出现口裂,口径/全长比随时间变化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条石鲷仔鱼的营养源可归纳为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孵化后2、3~4和5 d。【结论】条石鲷早期仔鱼形态发育与其摄食习性的转变相互适应。
- 区又君李加儿谢菁何永亮
- 关键词:条石鲷仔鱼形态发育营养源
- 广东池塘培育条石鲷仔、稚、幼鱼的早期发育和生长被引量:11
- 2014年
- 研究了在广东饶平池塘人工培育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性。条石鲷初孵的0日龄仔鱼全长(1.875 5±0.060)mm,卵黄囊长径(0.739±0.135)mm,短径(0.489±0.089)mm。在水温为22~23℃的前期培育条件下,3日龄仔鱼的卵黄被完全吸收,而到第4天,仅见到卵黄囊残余物。混合营养期仅1 d。在水温为24~27℃、盐度29~30、pH 7.4~8.2条件下,3日龄的仔鱼已开口,但仍不能主动摄食,4日龄仔鱼便进入了外源性营养阶段。8日龄鳃弓形成,12日龄尾椎弯曲,25~30日龄仔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先后出现,鳞片出现,进入稚鱼期。40日龄时进入幼鱼期,全身覆盖鳞片,条带全部形成,形态与成鱼相似。全长、体长、体质量和体高随日龄的生长速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体高/全长之比在0~5日龄时急剧下降,随后逐渐增高,20日龄后趋于平缓。
- 区又君李加儿艾丽谢菁
- 关键词:条石鲷早期发育池塘育苗
- 鲻早期发育阶段鳃的超微结构及其呼吸表面积的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呼吸表面积,探讨幼体体质量、体长与呼吸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长,仔、稚、幼鱼的鳃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鳃丝总数随仔、稚、幼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分别呈幂指数式和对数式增加;单位长度鳃小片数与体质量之比值随体质量的增长呈幂指数式增加;体质量与总呼吸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体质量与单个鳃小片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别用二次项关系式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鲻鳃的发育和分化是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的完善同步。
- 区又君李加儿谢菁马之明陈怡飚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驼背鲈鳃丝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12
- 2009年
-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排列紧密,末端膨大;鳃丝呼吸上皮细胞薄,其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呈褶皱状、凹凸不平,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是由上下2层单层呼吸上皮细胞以及把它们撑开的支持细胞所构成,泌氯细胞大量分布在鳃丝、鳃小片上,并有开口通往外界.讨论了驼背鲈鳃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 何永亮区又君蔡文超李加儿谢菁
- 关键词:驼背鲈鳃丝光镜电镜超微结构
- 鲻仔、稚鱼的发育及生长特点被引量:2
- 2015年
- 对人工培育的1~43日龄的鲻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和鳞片的变化,将鲻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育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4421 mm,在水温19.94(±1.03)℃、盐度30、pH 8.10~8.1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至10日龄为早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11~26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27~38日龄为稚鱼,孵化后39日龄进入幼鱼期.并研究了鲻胚后发育的生长特点,结果发现鲻仔稚鱼属于均匀生长类型.此外,还探讨了鲻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危险期,以及生长发育与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
- 区又君李加儿谢菁
- 关键词:仔稚鱼发育
- 驼背鲈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类群,但在鲈形目中,其在进化上仍属相对原始的类型。
- 区又君谢菁
- 关键词:驼背鲈染色体核型
-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被引量:27
- 2009年
-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
- 谢菁区又君李加儿何永亮陈超
- 关键词:七带石斑鱼胚胎发育
- 几种海水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 本文分两个实验进行论述:
实验一、对人工繁育的1-43日龄的鲻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研究其卵黄囊期仔鱼营养来源,并根据卵黄囊和油球的有无,鳍和鳞片的变化,将鲻鱼(Mugil cephalus)...
- 谢菁
- 关键词:海水鱼养殖早期发育生活习性
- 文献传递
- 鲻胚后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与鳍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确定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形成时间及各鳍的变化特点,为优化其种苗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与鳍条的形成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鲻的体表色素发育需要依次经过6个阶段,初孵仔鱼就已经具有色素细胞,鱼体表面色素随着仔鱼发育进一步变化,至30日龄色素发育完全。在鲻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各鳍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臀鳍→第二背鳍→腹鳍→第一背鳍。鲻鳍的发育需要经过10个阶段,3日龄仔鱼便可观察到胸鳍芽,19日龄时尾鳍开始发育,21日龄时第二背鳍和臀鳍逐步发育,且臀鳍发育速度稍快于第二背鳍,腹鳍芽出现,26日龄时第一背鳍开始隆起,至38日龄鳍条发育完全。【结论】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体表色素分布和鳍条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行为相适应,可作为早期发育的指示性标志。
- 区又君李加儿谢菁
- 关键词:胚后发育